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循环生理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550495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循环生理课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循环生理课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循环生理课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循环生理课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循环生理课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循环生理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循环生理课(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PHYSIOLOGY OF CIRCULATIONWelcome !Huirong Liu, MD, PhD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SXMU1硕士研究生循环生理课课件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Relation of Autoantibodies against G- Protein-Coupled-Recepto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2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寄语一年级研究生受体学概述G-蛋白偶联受体简介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 管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关系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3刘慧荣循环生

2、理学课件寄语一年级研究生u尽快完成观念的转变u处理好学习与研究的关系u明确科学研究的目的u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u尽快进入角色4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尽快完成观念的转变 u从“学生”转变为“科研工作者”u从“学习”转变为“研究”“探索”u克服现在学生的一些弱点: 缺乏责任感; 应试教育和就业问题,缺乏对科学研 究的激情; 众多“杂事”,众多的“节假日”; 社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5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寄语一年级研究生u尽快完成观念的转变u处理好学习与研究的关系u明确科学研究的目的u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u尽快进入角色6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思维模式不同u学习 继承,接受;u医疗 应用,服务 ;u科研创新,

3、探索;u为用而学。7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Reading after a certain age, diverts the mind too much from its creative pursuits. Any man who reads too much and uses his own brain too little falls into lazy habits of thinking. 过了一定年龄阶段后的学习,会太多地转 移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精力。任何一个人,如 果学习太多,他用大脑进行思考的机会越来越 少,进而就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8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寄语一年级研究

4、生u尽快完成观念的转变u处理好学习与研究的关系u明确科学研究的目的u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u尽快进入角色9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u科学研究目的:探索人类认识的未知领域,探索真理;发现新 事物,新现象;揭示新规律(阐明规律) ; 提供新认识(新解释);u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目的.u科研的动力:(1)追求真理(好奇心,认死理,自然科学的无穷魅力); (2)社会需求(指挥棒);(3)功利驱使。10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寄语一年级研究生u尽快完成观念的转变u处理好学习与研究的关系u明确科学研究的目的u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u尽快进入角色11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u不要只盯著为毕业发表论文u独立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掌握

5、信息, 复习文献的能力; 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实验操作能力; 科学论文撰写发表能力; 科学基金申请能力12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寄语一年级研究生u尽快完成观念的转变u处理好学习与研究的关系u明确科学研究的目的u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u尽快进入角色13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尽快进入“角色”u熟悉实验室PI的工作(查文献并浏览)( 入学12月后在小组作汇报)u熟悉实验室工作环境与实验操作 (泡实验 室;参与师兄/姐实验,第一学期起)u永远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u参加 Lab meeting, Journal club14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寄语一年级研究生受体学概述G-蛋白偶联受体简介G

6、-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 管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关系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15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l受体 (receptor) 是细胞中直接地、特异地接受细胞间和 细胞内化学信号的大分子。 受体的三个必备条件识别结合信号转导生理效应 受体的定义、分类、发展简史受体学概述16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受体膜表面受体 细胞内受体组成离子 G蛋白 酪氨酸激酶 通道的受体 偶联受体 偶联受体 化学门 控通道受体学概述17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18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受体的发展简史 受体概念的提出(1878年) 药理学研究阶段 由概念向实体的跃进阶段 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受体学概述19刘慧荣循环生理学

7、课件受体的发展简史 受体概念的提出 药理学研究阶段(1937年) 由概念向实体的跃进阶段 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受体学概述20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 药物作用的强度 与所占据受体的 数目成正比;提出一个重要概念 “受体占有学说”1937年Clark研究乙酰胆碱对蛙心的作用时发现: 当占据了全部 受体时,反应 强度最大。药物浓度受体学概述21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受体的发展简史 受体概念的提出 药理学研究阶段 由概念向实体的跃进阶段 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受体学概述22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由概念向实体的跃进阶段有两项重大进展极大地推动了受体研究1962 年 Jensen 和Jscobson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

8、于受体研究1965年Sutherland发现了cAMP并创 立了“第二信使”学说受体学概述23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将合成的高放射比度的氚标记雌二醇(3H-E) 皮下或静脉注入大鼠 1962 年 Jensen 和Jscobson的研究测量靶器官(子宫、阴 道)的放射活性测量非靶器官(肝、肾、 肌肉)的放射活性 摄取量多、停留时 间长、不转变摄取量少、停留时间短、 2小时后大部分已转变为 雌三醇或雌酮受体学概述24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由概念向实体的跃进阶段有两项重大进展极大地推动了受体研究1962 年 Jensen 和Jscobson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于受体研究1965年Sutherland发现了

9、cAMP并创 立了“第二信使”学说受体学概述25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1957年 Sutherland 研究儿茶酚胺对肝糖原分解效应时发现:Adr+肝组织切片磷酸化酶活性增强加速肝糖原分解结论: 催化肝糖原分解的磷酸化酶是限速酶 Adr能激活此酶证实实验 1受体学概述26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Adr+磷酸化酶 孵育 未加速肝糖原分解Adr催化肝糖原分解是间接作用, 需某种因子参与实验 2受体学概述27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肝匀浆+Adr 磷酸化酶被激活 加速肝糖原分解活性物质存在于肝匀浆实验 3受体学概述28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实验 4将肝匀浆离心 取上清+ATP+Mg 2+Adr 磷酸化酶未被激活

10、活性物质存在于 细胞膜受体学概述29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实验 5取含细胞膜碎片的沉淀+ATP+Mg 2+Adr磷酸化酶被激活受体学概述30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Adr起作用时,只作用于肝细胞的膜表面 经某种发生膜结构中的过程 先在胞浆中生成某种小分子物质 实现Adr分解糖原的作用结果分析受体学概述31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取含细胞膜碎片的沉淀+Adr 离心,取上清+胞浆 糖原分解增加一种存在于匀浆可溶部分的、耐热 的活性因子被发现 实验 6受体学概述32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l 这种耐热的小分子物质于1960年被证 明是 cAMP,分子量329.2,对热、微 酸、微碱煮沸半小时稳定l Sutherl

11、and 于1965年提出“第二信使” 学说l Sutherland 于1971年获诺贝尔医学、 生理学奖受体学概述33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The 1971 Nobel PrizeEarl W. Sutherland, Jr.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TN, USA 34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受体的发展简史 受体概念的提出 药理学研究阶段 由概念向实体的跃进阶段 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受体学概述35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 受体的结合特性 高亲合力(high affinity):配体与受体的解离常数Kd值通常 在10-9 mol/L10-12 mol/L之间。 特异

12、性 可饱和性 可逆性 组织特异性 竞争性抑制受体学概述36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 高亲合力 特异性(specificity): 可饱和性 可逆性 组织特异性 竞争性抑制受体只对一种特异的配体或同一类配体 具有高度亲合力,可保证某种靶细胞在对一 种信号起反应时,不受其它信号的干扰。 受体的结合特性受体学概述37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 高亲合力 特异性 可饱和性(saturability):相同靶细胞所含的特定受体数目相同,故 配体与受体达到最大结合值后,不再随配体浓度 增高而加大结合值。 可逆性 组织特异性 竞争性抑制 受体的结合特性受体学概述38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 高亲合力 特异性 可饱和性 可

13、逆性(reversibility): 受体与配体的相互结合,是通过非共价键 维系的,两者形成的是络合物而不是化合物,故 具有可逆性。 组织特异性 竞争性抑制 受体的结合特性受体学概述39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 高亲合力 特异性 可饱和性 可逆性 组织特异性(target localization):受体以不同密度存在于靶细胞或靶组织的不同 区域,所以不同靶细胞或靶组织所含的特定受体数 目也不相同。 竞争性抑制靶细胞A靶细胞B 受体的结合特性受体学概述40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 高亲合力 特异性 可饱和性 可逆性 组织特异性 竞争性抑制:与配体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也能通过与受 体结合,使受体与配体结合

14、的位点减少或消失 ,这种现象称为竞争性抑制。 受体的结合特性受体学概述41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 受体研究的基本方法l受体的研究方法概述l受体的放射配体结合测定l受体功能分析方法受体学概述42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l 受体研究的基本方法-受体基本特征的研究u受体在各个水平的分布;u受体的基本结合参数:Bmax值: 受体结合的最大容量;Kd值: 受体的平衡解离常数;u配体的种类及其性质;u受体型及亚型的确定。 受体学概述43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利用受体和配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以及放射性核素测量的高灵敏度的特点,用放射性核素标记配体(L*),在一定条件下使其与受体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RL*),通

15、过测量RL*的放射活性,达到了解受体结合活性的目的。1. 基本原理l 受体研究的基本方法-放射配体结合分析受体学概述44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l 受体研究的基本方法-放射配体结合分析BFFB受体学概述45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L*不仅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还与组织蛋白(P)呈非特异结合,形成PL*.2. 技术关键-非特异结合的干扰R+P+L*RL*+PL*能否降低PL*是放射配体结合测定的关键l 受体研究的基本方法-放射配体结合分析46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 尽量降低标记配体的浓度(高亲和力) 使用高放射比度的标记配体(高灵敏度) 提高标记配体的放化纯度 (特异性) 在加入L*的同时,再加入500-1000倍的L (可饱和性)3. 降低非特异结合的关键l 受体研究的基本方法-放射配体结合分析受体学概述47刘慧荣循环生理学课件 样品+L*(系列浓度) 样品+L*+L(500-1000倍) 将B与F分离 将B与F分离 测定放射活性 测定放射活性 计算特异结合的放射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