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20130417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543107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20130417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实验一20130417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实验一20130417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实验一20130417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实验一20130417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一201304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20130417(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机实验 概述地点:金智楼416、516 时间:第815周 周三69节 实验安排:软件实验2周、硬件实验6周 课时和学分:32课时,1个学分 考核方法:平时实验80%,实验报告20% 实验参考书: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教程 (试用版3.0)实验地点及时间实验分组金智楼416:220111班220112前半个班(2201120222011216)金智楼516: 220112后半个班(2201121822011231) 220113班每个同学1个实验台,请按学号按顺序就坐 ,没有特殊情况,不要更换座位3实施方案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完成必做实验才能下课。做完一个程序后,请老师要检查结果和源程序。在上课之

2、前将实验源程序编好,实验中注意记录正确的程序,每次实验完成后需提交实验报告。Senior课程要求:讨论环节。实验课第一节课讨论。41、实验报告可以购买专门的实验报告纸或 用A4大小的纸。 2、实验报告的格式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必作和选作) (3)实验原理与接线 (4)实验源程序(主要部分)和流程图 (5)实验结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一 指令与汇编语言基础(P23P34 附录A、附录B)实验目的了解命令行操作基本方式和基本命令,掌 握PC环境下命令行方式的特点掌握汇编语言程序指令编辑、宏汇编、连 接和运行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动态调试程序TD的常用命令和窗 口功能

3、,学会用TD调试程序,修改环境学会利用DEBUG或TD检查认识指令功能的正 确方法7实验环境硬件环境:微型计算机一台软件环境: Windows XP操作系统 任意一种文本编辑器(EDIT、NOTEPAD、 UltraEDIT) 汇编程序(MASM.EXE或TASM.EXE)链接程序(LINK.EXE或TLINK.EXE)调试程序(DEBUG.EXE或TD.EXE)8汇编语言 源程序编辑 EDIT汇编语 言源文 件.ASM汇编 TASM机器语 言目标 文件.OBJ连接 TLINK机器语 言执行 文件.EXE执 行结果汇编语言设计调试过程调试 DEBUGnamedatasegment . data

4、ends stack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db100 dup(?) stack ends codesegment assume ds:data,cs:code, ss:stack,es:datastart: movax,datamovds,axmoves,axmovah,4chint21h codeends endstart汇编语言的两种格式(一)name datasegment dataendsstack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db100 dup(?) stack endscodesegment assume ds:data,cs:c

5、ode, ss:stack,es:dataaaa procfar start: push dsmovax,0pushaxmovax,datamovds,axmoves,axret aaa endp. codeends end start汇编语言的两种格式(二)1、开始菜单,点运行条目,打入cmd命令进入 DOS调试环境。 2、在D:下建立一个自己的子目录。 (md d:zxj) 例如d:zxj,将C:TASM目录下的所有程序拷入新 建的目录下。 (copy c:tasm*.* d:zxj ) 3、进入该目录(cd d:zxj) ,键入如下命令开 始编辑程序 : d:zxjedit 文件名.as

6、m实验调试环境DOS调试环境4、将程序保存后返回DOS进行汇编,键入 如下命令:d:zxjtasm 文件名.asm如果汇编通过,进行下一步,如果出 现错误,返回3步骤,根据错误的行数进 行修改,然后重新汇编。 5、将程序进行连接,键入如下命令:d:zxjtlink 文件名.obj 如果连接正确,进行下一步,如果错误返 回3步骤进行修改,然后重新编译和连接 。6、执行程序,键入如下命令:d:zxj 文件名.exe 如果执行正确,则应该显示正确结果;如 果执行错误,返回步骤3,重新编译连接 和执行。 7、如果不能直接从程序中找出错误,可以 应用Debug程序进行调试,键入如下命令 :d:zxj t

7、d 文件名.exe 在找出错误后,重新返回3步骤,重新编 译连接和执行。TD用户界面15全局菜单功能键 提示条数据区寄存器区代码区堆栈区TD主要功能键及菜单F7(run-trace into) 单步运行(对CALL指令进入 子程序)F8(run-step over) 单步运行(对CALL指令不进 入子程序)F2(breakpoints-toggle) 在当前光标处设置/清除 断点F4(run-goto cursor) 运行到光标处Ctrl-F2 (run-program reset) 重新开始程序Alt-F5(window-user screen) 切换到显示屏16常用DOS命令DIR 查看当

8、前目录下的文件CD path 进入当前目录下的一个子文 件夹CD 退出当前文件夹,回到上一层目录根目录: 改变当前根目录Alt+Enter 将DOS窗口全屏显示17注意事项: 1)所有标点用英文半角输入 2)保存源程序时尽量用英文名字,一般不 要超过8个字符,文件类型为.asm。自己 的文件夹也用英文名字。 3)编辑也可以用写字板等完成,保存为 .asm文件。 4)Tubro debug的调试方法请参考附录 A和附录B自学实验调试环境DOS调试环境1、编辑源程序注意:1)所有标点用中文半角输入2)保存在F盘自己新建的子目录下或U盘 (文件夹不要起中文名字),保存在其它盘的 程序再次重启时会丢失

9、。2、汇编:利用汇编菜单选项产生.obj文件,如 果有错误要对源程序进行修改,然后再汇编, 直至没有错误。3、链接:利用链接菜单产生.exe文件,即执行 文件。如果有错误提示,则重新返回1。实验调试环境TPC集成开发环境 (实验指导书23页)4、执行1)汇编、链接和执行最好分步执行以便找出错误 的原因。2)为了更好地看清楚屏幕的显示结果,可以先不 执行结束语句。5、调试: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表示程序错误,进 入调试菜单进行调试。然后返回1,重新编辑、修改、 链接和执行。注:在TPC集成开发环境下,如果程序执行后直接返回 window环境,无法看到程序执行结果,可先不执行返 回语句,或在调试

10、环境下执行。实验调试环境TPC集成开发环境1、开机进入windows操作环境。2、如果需要连接硬件试验箱,请先插上排线和电源插头,然后打开实验箱开关。不要带电插拔排线和连接硬件管脚。3、试验结束后,关闭主机和实验箱电源,将所有接线拆掉,放入实验箱的口袋。拔下实验箱电源和排线,将实验箱关好。4、请自带U盘,用于保存未调试完的程序。注意事项1-1.要求计算两个多字节十六进制数之差:3B74AC60F8-20D59E36C1=? 式中被减数和减数为5个字节,存放在DATA1和 DATA2的内存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试编写 减法的程序段,要求相减的结果存放在首址为 DATA3的内存区。 1-2、以B

11、UFFER为首地址的内存区存放了10个十六 位带符号数,编写程序比较它们的大小,找出其 中最小的带符号数,存入MIN和MIN+1单元。实验内容(必做)1-3、两个字符串的长度均为10,首地址分别为 STRING1和STRING2,比较两个字符串是否完 全相同,如果相同,将BL寄存器置为00H;如 果不完全相同,将BL寄存器置为FFH,并将第 一个字符串中的第一个不相同字符的地址放在 SI寄存器中。实验内容(选做)按照P29-P33页的要求,熟悉程序的编辑、连接、汇编和调试方法,学习如何使用TD调试程序和观察实验结果的方法。实验要求实验二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P34P31 附录C)实验目的近一步熟

12、悉汇编语言的编辑、宏汇编、链 接和运行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动态调试程序TD/DEBUG的常用指 令和窗口功能,学会用TD/DEBUG调试程序 ,修改数据和寄存器环境熟悉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典型数据结构设 计、典型程序控制方法,了解DOS/BIOS功 能调用的基本方法26实验环境同实验一27实验内容(必做)2-1.从键盘输入任意字符串后,存入自定义 存储单元,判断处理后将字符串中小写字 母转换为大写字母(其它字符不变),并 按原顺序将这些字符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参考程序P36),并显示字符串“The total number is XXXXX”。 2-2.从键盘输入一个0255之间的十进制数, 将其转换为16进制数,并在屏幕上显示变换 前后的数据(参考程序P38) 。28实验内容(选做)2-3、从键盘输入5个十六进制带符号数(范围 为-128+127),请将它们按从大到小排序 ,并将排序前后的数据显示在屏幕上。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