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542122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9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本单元主题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出现; 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3、秦朝焚书坑儒; 4、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 的统治地位; 5、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6、唐宋后三教合一; 7、宋明理学; 8、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近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维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文革 改革开放利用否定否定 肯定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诗书礼易 春秋和乐 2、学说: 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 、“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 神而远之” 3、历史地位:

2、 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 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1、生平著述:道德经 2、学说: 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 相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3、历史地位: 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 家;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 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 想

3、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 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 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 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历史地位: 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 荀子的思想: A、哲学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 B、性恶论 C、政治思想:“礼法并施” 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兼爱 非攻 尚贤、 尚

4、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 利益; 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 “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 央集权国家; 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 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 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

5、统思想 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 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 器。 注意的知识要点1、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 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 2、荀子与庄子的哲学观 荀子:唯物主义;庄子:唯心主义 3、孔子与墨子对“爱”各自的观点 孔子:“仁爱”有等级的差别; 墨子:“兼爱”没有等级的差别;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 ,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 积极无为) 3、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 会迅速恢复元气。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

6、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 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大一统 ;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 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 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 力。 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 地位。 思考 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统治思想的根本原因 。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学符合统 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四、宋明理学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儒学危机;三教合一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 成者:朱熹) (1)内容: “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 上是

7、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 人性。 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 “心即理也” 通过“发明本 心”以求理 王阳明: “致良知” (二)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影响:压抑人性,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 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 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 积极作用。 注意的知识要点 1、理学创新之处。哲学化:提出“理”是世界的本原;用“ 理”来解释伦理道德。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区别 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 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

8、径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外求)陆王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内求)五、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 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男女平等。 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主张: (1)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 (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 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理在气

9、 中”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 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思考:明末清初的思想反映的时代特征 反封建(批判君主专制) 工商皆本(批判重农抑商)练习1孔子“克己复礼”中的“礼”,指的是 A上古时候的禅让制 B东周时候的分封制 C西周时候的井田制 D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 2、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 映了孟子 A“仁政”的思想 B“民本”的思想 C性本善”的思想 D“致良知”的思想DC3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 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

10、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 4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 A心即理也 B致良知 C天理 D格物致知 AB5明清时期,思想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 变化是指 A理学发展为心学 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 现 C西学东渐 D拜金逐利思想盛行 6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对文字狱的抗争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BD7李贽是明朝反封建的思想斗士,其思想特点 主要是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否定孔子的权威 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 主张个性自由 A B C D 8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 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

11、、吴起等改革家;肯 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 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BB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 理性时代本单元主题 1. 希腊先哲-人文精神的萌芽 2. 文 艺 复 兴-1416世纪人文主 义的兴起和发展 3宗教改革-16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 和发展 4启蒙运动-1718世纪人文主义思 想的进一步弘扬一、古希腊哲学的诞生:(一)自然哲学 1、产生:约在公元前7前5世纪,古希腊产生了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人们试从自然界本身去解析 自然现象,产生了自然哲学(即对自然本身探讨和 解释,与

12、人生没有关系)。 2、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派别:自然哲学 A代表:哲学之父泰勒斯 B主张: “水是万物的本原” ,创立了朴素的 唯物主义世界观。 3、古希腊哲学的意义: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 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二)智者学派:(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 ) 1、产生背景: a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 荣 b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 政治活跃 c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 文化氛围 2、思想主张: a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 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b否定客观的评判标 准和永恒的真理;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

13、度” 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4)评价: 积极方面: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 的主体意义,否认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 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人的尊 严。 消极方面: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认为没有是非之 别, 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 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三)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引领 希腊哲学新方向 1、主要思想: (1)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你自己 ”这一命题上. (2)强调知识的作用, “知德合一”。 2、意义:(1)开创了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 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 方哲学产生了

14、深远影响。(四)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1、主要思想及贡献: 真理高于一切。 2、主要贡献: (1)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 提出了归纳和演绎的两种思维方式; (2)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希腊最早的哲学是 A、神学,归纳为以宙斯为首的神灵家族 B、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C、社会哲学,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D、逻辑学,倡导理性精神2、苏格拉底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把智慧和感觉区别开来 B、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C、开创了精神治疗术 D、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开创了 希腊哲学的新方向3、亚理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创立逻辑学 B、建立理念论 C、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命题 D、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4、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 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理士多德 C、帕拉图 D、泰勒斯二、文艺复兴(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14世纪-16世纪 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实质 背景: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 ,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