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成语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9542034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常见成语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常见成语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常见成语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常见成语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常见成语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常见成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常见成语(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成语(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4、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 事理,办事精熟。 5、差强人意:(1)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 。(2)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 8、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 。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 奇事物轰动一时

2、。 13、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 的人觉醒。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 里感到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形容极为贫穷。 19、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 作。(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20、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21、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24、洛阳纸贵: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

3、广为流传 。 25、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 客套话。 26、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 27、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 极端好战。 28、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29、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也形容人多手 杂,非常忙乱的样子。 3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 地步。 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3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33、始作佣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 的创始者。 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 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35、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人不讲道理。 具有

4、双重含义的成语 1、 灯红酒绿:(1)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2)多 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2、 苦心孤诣:(1)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 达不到的地步。(2)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 3、 想入非非:(1)指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 (2)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 。 4、 按图索骥:(1)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 变通。(2)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5、 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2)比喻办 事圆滑。 6、 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2 )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7、 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 情。(2)比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8

5、、 行云流水:(1)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 畅,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 水一样。(2)形容事物流传不远,易于消 失。 9、风花雪月:(1)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言论 。(2)比喻男女欢爱的风流事。 10、瞻前顾后:(1)形容做事谨慎。(2)形 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使用对象易误用的成语 1、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 超。(人工的东西)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建筑物) 3、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或著作极多。(书籍) 4、浩如烟海:形容事物数量繁多,极其丰富。(书籍 、文献) 5、相敬如宾:比喻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平等相待。( 夫妻) 6、青梅竹马:

6、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男女) 7、两小无猜:指男女儿时在一起玩耍,天真 无邪,互不猜疑。(男女) 8、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时的青春年华 。(十三四岁的少女) 9、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 互帮助。(用于患难中 ) 10、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原来不认识的人) 褒贬易误用的成语:贬义词 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指什么事都干。 4、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 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5、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

7、着怎 么做。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 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 心思的谋划。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2、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13、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14、翻云覆雨: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15、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16、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17、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 18、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19、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

8、慢神情。 褒义词1、 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 极点。 2、 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 3、 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 4、 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 现出来。 5、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流 行,行成风气。 6、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7、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8、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9、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1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无 法达到的地步。 “无题诗无题诗”三步鉴赏法三步鉴赏法。一、读李商隐“无题诗”可以采用“但但 取首尾法取首尾法”,就是先不要陷进迷宫, 而是只选首联和尾联

9、,快速抓住诗歌的 基本意思。诵读本诗首尾两联,说说诵读本诗首尾两联,说说 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诗写的是别情。“别”字为通篇主眼 。第二句用“东风无力百花残”点出 分手季节,尾联是说情人不远但人 神阻隔,只能借“青鸟”通音信而不 能见面,表现了由“别”字生发出的 分别的痛苦和矢志不渝的坚贞。二、抓住诗的基本意思还不够,还 应该进一步鉴赏中间两联鉴赏中间两联。李诗中 间两联是他写的最卖力的地方,意 象密度大,意象组合个性化。它是 我们第二步鉴赏的重点。诵读全诗诵读全诗 ,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从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 ,选择你欣赏其中一联加以鉴赏,选择你欣赏其中一联加以鉴赏

10、 。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比喻,形象表明对爱情的执著。“ 丝”“思”谐音双关,写出自己缠绵无尽 的思恋。)(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宕开一笔,不言自己的思念之情,通过 想象以“云鬓改”、“月光寒”,反笔曲 折地表达至深的情意。) 三、李诗具有首尾相对平易首尾相对平易 、中段异峰突起、中段异峰突起的美学特点 ,而且句与句、联与联之间还 有不少空白和跳跃的地方。请请 指出诗中句与句、联与联指出诗中句与句、联与联 之间视点的变化之间视点的变化。首联首联由生活规律跳到自然风景。颔联从诗人自己的角度写别后刻骨铭心的柔 情和坚贞不变的信念。颈联跳到对方,从姑娘的角

11、度想象其别后可 怜的生活。“愁”既是想象的幻觉,又是诗人 对她的担心。而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 清和寒冷,正是推测她分别之后心境的孤寂 和悲凉。尾联跳回到自己,人神阻隔,无法与意中人 见面,只能借“青鸟”为自己传递音信。李诗与以前的诗不一样,以前的诗歌 往往一层一个视境,一层一个意象,视野 开阔,如同高山远眺如同高山远眺;而李诗内敛细密 ,用密集的意象,反复渲染一种情绪,重 复一个视境,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 休,休,包裹着一团说不清也道不明的内在心 绪。意象密集意象密集、诗句跳跃诗句跳跃,重点表达重点表达 心灵的图景心灵的图景,这就是李诗的特点,也是 他的诗不容易理解

12、的原因。 唐诗三百首评无题(想见时难别 亦能)时说:“一息尚存,志不少懈,可 以言情,可以喻道。”结合全诗,说说为 什么可以言情,亦可以喻道?你赞同哪一 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教科书P47)古代诗歌中香草美人式的比兴传统源远流长。 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 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 深浅入时无”就是典型代表。李商隐大量“无题 诗”,言近旨远,寄托遥深,无论当时是否有 所寄托,在后世读者审美创造中成为优美的爱 情诗。比如无题(想见时难别亦难),就 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 但我们一般认为是写爱情。其中“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具有高度概括

13、性, 现在多用来形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 。所以说“可以言情,可以喻道”。作业:1、运用“无题诗”三步鉴赏法, 选择34首“无题诗”鉴赏学习。2、请以“李商隐无题诗”为话题 ,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堂讨论交流 。李诗的特色是“幽”字,就是幽深、幽冷、幽艳、深情绵 邈;杜诗的特点是“俊”,就是俊逸、俊爽、风流倜傥、雄 姿英发。李“幽”杜“俊”1、结合相关诗句,推测“客”的境况 和登高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 看出来。“客”与作者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其情绪凄恻低回。从相关诗句中可以看出来:“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 落晖”。2、尾联运用了景公游牛山的典故,诗人 登高的心情是否与

14、景公相同?具体说说 诗人的复杂心绪。不同。景公牛山落泪,是因为有感于自己一旦 离开人世,美好的江山能否永保。而杜 牧此次登高,表面上对自己怀才不遇 ,似乎超然物外,但内心并不超然, 委婉曲折地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感 慨。3、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 达出之”,你同意吗?试阐明理由。篇中篇中“但将但将”“”“不用不用”以及以及“何必何必” 等词语的运用,都清楚让人感受到诗等词语的运用,都清楚让人感受到诗 人人抑郁的情怀。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 苦闷,而是交织着抑郁和自信两种情苦闷,而是交织着抑郁和自信两种情 绪绪。我们学习了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杜牧

15、的九日齐山登高,作者 或登楼远眺,或登高怀古,其情感 基调总给人以“落日余晖”之感。 请与孟浩然诸子登岘山、杜甫 登高、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 漳汀封连四州比较诵读,体会其 中的不同的艺术境界和情感特征 。 赵嘏长安晚秋的景物描写层次感强 ,情景结合。诵读此诗,说说该诗是如如 何富有层次地写景的,又是怎样以何富有层次地写景的,又是怎样以 景传情的景传情的。(P49练习一)前三联写“望望”,最后一联写“怀怀”。望中之景由上到下,由全景到细部,看 到的是长安的深秋的景色,“静”“愁 ”可以看出,用富有特征的景色渲染出 惆怅感伤的感情惆怅感伤的感情。 尾联运用了两则典故,结合全诗说说其 作用。上句“鲈鱼

16、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 思乡之情和隐退之思;下句“南冠”,用春秋钟仪事,“空”,是 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 宜迟宜迟。用典故表明诗歌抒发的情感。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 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羁旅思归的心情。其才思敏捷,下笔万言。每入试, 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时号“温八叉”、“温八吟”。因科场 舞弊,贬为方城尉。其诗词藻华艳 ,堪为晚唐华艳诗风代表,又精音 律,为花间词派的鼻祖。找出描写“目前之景”的句子,用一 个字概括景色的特点?这些描写的 “言外之意”是什么?颔联和颈联。紧扣“早”字落笔。道路辛苦,羁旅 愁思。你认为“凫雁满回塘”写的是哪里的 景色?诗歌围绕什么表现“早行”之 情的?梦中故乡杜陵的景色。围绕“悲故乡”展开。请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 联改成十四字的对联。体会一下改 动后与原作哪个好,为什么?鸡声茅店映残月映残月,人迹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