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干刺激疗法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541903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干刺激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神经干刺激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神经干刺激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神经干刺激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神经干刺激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干刺激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干刺激疗法(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该疗法是通过针刺、电针等方法,直接刺激与疾 病有关的神经干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传统 针灸疗法与现代神经解剖知识相结合,形成的一 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本法是根据经络穴位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脊髓神 经的节段性分布特点、周围神经的支配关系、神 经系统内部的间接联系等选取刺激点,以传统针 刺、电针等为刺激手段,以调节神经反射为作用 机理,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而实现相应的治疗作 用的疗法。一 眶上神经点1、定位 眶上缘内1/3与外2/3交界凹陷处。2、解剖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分为鼻睫神经、泪神经、额神 经;眶上神经是额神经的一个分支,经眶上切迹(或孔) 至额部皮肤。3、主治 前头痛、三叉神经第

2、一支痛、眶上神经痛、面肌痉挛。4、操作取坐位或仰卧位,在上述位置可摸得眶上神经痛,紧贴神 经旁进针0.20.3寸。向左右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眶上 神经痛时,出现向额部放射的触电感。1、定位 鼻翼外下缘至外眼角连线中点或眶下缘中点下方 约1cm处。2、解剖 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起自三叉神经节, 经圆孔入翼腭窝。其主干向下延续为眶下神经,分 布于下睑和上唇之间的皮肤。3、主治 三叉神经第2支痛、面肌痉挛。4、操作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手摸到由眶下孔形成的凹陷后 ,从该凹陷处进针,针尖稍想外上方斜刺0.30.5寸 ,左右拨动针体,当刺激到眶下神经后,于下眼睑 和上唇之间的面部出现触电感。1 定位

3、 耳垂下缘至屏间切迹连线中点与颞浅动脉之间。2、解剖 面神经为混合型的脑神经。运动纤维来自脑桥的面 神经核,副交感纤维来自脑桥的上涎核。味觉纤维 传入膝神经节上传至孤束核。面神经由脑桥延髓沟 的外侧发出,进入内耳门经内耳道入面面神经管, 由茎乳孔穿出后入腮腺,在腮腺前缘发出颞之、颧 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五组分支,呈扇形分布 于面部表情肌和颈阔肌。3、主治面瘫、面肌痉挛。4、操作直刺0.20.3寸,向上下方向拨动针体,当刺到面神 经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旁开1.5CM处。2、解剖枕大神经是第二颈神经的后支,在环椎与枢椎之 间走出。运动纤维分支到头半棘肌,支配该肌

4、运 动。感觉纤维紧贴枕骨上升,与枕动脉伴行,走 在枕动脉内侧,分布于枕部皮肤,管理头颅后半 部皮肤感觉。3、主治 枕大神经痛、后头痛。4、操作在上述位置垂直进针0.50.8寸,向左右方向拨动 针体,当刺到枕 大神经时,出现向枕部放射的触 电感。 1、定位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2、主治颈痛、斜颈、落枕、后头痛、头颈震颤、神经性呕 吐、神经衰弱、膈肌痉挛。3、操作取坐位,患者头转向对侧,按上述位置刺入皮肤后 ,针尖向后上方可刺激到枕小神经(触电感向枕部 放射);针尖向前上方可刺激到耳大神经(触电感 向耳部或耳后放射);针尖向前可刺激到颈横神经 (触电感向颈前或咽喉部放射);针尖向后下方可 刺激到锁骨

5、上神经(触电感向锁骨上下及肩部放射 );针尖向前下方可刺激到膈神经(触电感向胸腔 、膈肌部放射)。1、定位 锁骨中点上一寸。2、主治 上肢瘫痪、麻木、疼痛、臂丛神经痛、震颤。3、操作 取坐位或仰卧位,患者头转向对侧,按上述位置 刺入0.30.5寸即可。针尖向外上方可刺到上干及其 分支,针尖向内下方可刺到下干及其分支,直刺可 刺到中干及其分支。注意进针不可过深,过深易发 生气胸,针尖刚入皮下即可。1、定位 肱骨头后下凹陷处,相当于肩胛岗中点至三角肌止点连 线的中点。2、解剖 腋神经起于臂丛后束,含有第5、6颈神经的纤维。支配 小圆肌,三角肌及臂外侧皮肤。3、主治 举臂抬肩障碍、局部麻木、疼痛、腋

6、神经麻痹。4、操作取坐位或侧卧位,上肢外展45,按上述位置进针1.52寸 ,向上下方向拨动触针体,当刺到腋神经时,出现三角肌 跳动和向肩部放射的电感。1、定位 肩峰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2、解剖桡神经是臂丛后束的延续,含有第58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的纤维。 沿肱骨后面的桡神经沟呈螺旋形下降,到肘部转向前方,在肱骨外上 髁之前分为深浅两支,浅支沿前壁后外侧下行到手背,分成五支指背 神经。桡神经的支配范围是臂部及前臂的伸肌群和皮肤,手背桡侧半 的皮肤和手关节。3、主治 上肢瘫痪(伸肘、腕、指障碍),桡神经麻痹。4、操作取侧卧位,肘关节半屈曲,掌心朝下,自然放于体侧。按上述位置可 摸得桡神经,在其旁

7、进针1寸左右,向前后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 桡神经时,出现伸腕、伸指动作和向拇、食、中指放射的触电感。1、定位 胸大肌前下缘抵止于肱骨处,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2、解剖肌皮神经起于臂丛神经的外侧束,含有第57颈神经的纤维。穿 过喙肱肌,经肱二头肌与肱肌之间向下外行,至肘窝外上方穿出 伸筋膜,成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支配臂屈肌群和前臂外 侧皮肤。3、主治肌皮神经麻痹、屈肘无力、前臂外侧感觉障碍、上肢痉挛性瘫痪 (上臂屈肌群肌张力增高)。4、操作取仰卧位,上肢外展45,在上述位置进针0.51寸,向前后方向 拨动针体,当刺激到肌皮神经时,出现屈肘动作和前臂外侧放射 的触电感。1、定位臂内侧肱二头

8、肌内侧沟上、中1/3交界处。2、解剖正中神经由臂丛的内、外侧束发支合成,含有第68颈神经和第1 胸神经的纤维。开始于肱动脉外侧下行,至喙肱肌止点处斜跨肱 动脉之前面达其内侧,然后沿肱动脉内侧下行到肘窝,向下通过 浅指屈肌的深面,在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的沟内下降到腕部,通 过腕管分布于手肌及手指皮肤。正中神经的支配范围是,除深指 屈肌的尺半侧和尺侧腕屈肌以外的前臂所有屈肌,除拇收肌以外 的鱼际肌和第1、2蚓状肌,手掌桡侧2/3皮肤及桡侧三个半指掌 面和远节指背的皮肤,前臂尺、桡骨及手关节。3、主治上肢瘫痪(屈腕、屈指障碍)、正中神经麻痹、上肢痉挛性瘫痪 (前臂屈肌群肌张力增高)。4、操作取仰卧位,

9、上肢外展45,在上述位置可摸得肱动脉和正中神经 ,在肱动脉的外侧进针为1.52寸,向前后发向拨动针体,当刺激 到正中神经时,出现屈腕、屈指动作和向拇、食、中指放射的触 电感。 1、定位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颗之间的尺神经沟内。2、解剖尺神经是臂丛内侧束地延续,含有第7-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的纤 维。开始与肱动脉和正中神经伴行,位于股动脉内侧,然后转向 后方,在肘部通过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的沟(尺神经沟) ,沿前臂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间,尺动脉内侧下行到手。尺神 经的分布范围是尺侧屈腕肌、深指屈肌尺侧半、小鱼际肌拇收肌 、第3、4状肌蚓、全部骨间肌、手掌尺侧1/3及尺侧一个半指掌 侧的皮肤。3、

10、主治上肢瘫痪(屈腕、屈指障碍、指分开并拢障碍)、尺神经麻痹。4、操作取仰卧位,在上述位置摸得尺神经后,紧贴其旁边进针0.2-0.4寸 ,向前后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尺神经时,出现屈髋、屈指和 对掌动作,触电感沿前臂尺侧向无名指和小指放射。1、定位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内1/3交界处或臀横纹与腘窝连线的中点 。神经阻滞常用点:(坐骨神经出口)侧卧位,健侧在下伸直,患侧在上屈 膝屈髋,在骶管裂孔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进针。2、解剖坐骨神经由骶从发出,含有第4、5腰神经和第1、2骶神经的纤维。经梨状 肌下孔出盆腔,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内1/3交界处,沿股后 正中线垂直下降,多在腘窝

11、上角附近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支(有人 此两支的分支部位较高),坐骨神经在行程中,发出许多分支,主要支配 大腿后群肌肉及膝以下的小腿肌肉和皮肤。3、主治下肢瘫痪、麻木、震颤、疼痛、坐骨神经痛、4、操作取仰卧位,在上述位置进针2.5-3寸,左右方向拨动针体,当刺激到坐骨神 经时,出现大腿后侧和小腿肌肉跳动及向足放射的触电感。1、定位坐骨神经点上3寸。2、解剖臀上神经由骶从发出,含有第4、5腰神经和第1骶神经的 纤维。通过梨状肌上孔出骨盆,支配臀中、小肌、阔阔筋 膜张肌。3、主治下肢瘫痪(外展障碍)。4、操作取俯卧位,在上述位置进针2-2.5寸,左右波动针体,当刺 激到臀上神经的纤维时,出现臀肌

12、跳动和触电感。 1、定位腹股沟韧带下1寸,股动脉外侧。2、解剖股神经由腰丛发出,含有第24腰神经的纤维。经 腰大肌和髂腰肌之间下降到腹股沟韧带的深面( 紧靠股动脉的外侧)下行到大腿。支配髂腰肌、 股四头肌、耻骨肌、大腿前内侧皮肤。3、主治下肢疼痛、瘫痪(屈髋、伸膝、抬腿障碍)4、操作取仰卧位,在上述位置摸得股动脉搏动后,紧贴 股动脉外缘进针1寸左右,由外向内拨动针体,当 刺激到股神经时,出现大腿前群肌肉和向膝部或 足内侧放射的触电感。1、定位髂前上棘内侧缘下1寸。2、解剖股外侧皮神经由腰丛发出,含有第23腰神经的纤维,沿 髂肌表面斜向髂前上棘方向下降,在髂前上棘内侧通过腹 股沟韧带深面,分布于

13、大腿外侧皮肤。3、主治股外侧皮肤疼痛、麻木。4、操作取仰卧位,在上述位置进针0.51寸,向左右方向拨动针体 ,当刺激到股外侧皮神经时,出现向大腿外侧放射的触电 感。二十一 闭孔神经点1、定位腹股沟韧带内1/5与外4/5交界处下2寸。2、解剖闭孔神经由腰丛发出,含有第24腰神经的纤维,沿腰大肌的内侧缘 下降,沿小骨盆腔侧壁向前下行,通过闭膜管出盆腔,到大腿深面分 为前、后两支,支配大腿内收肌群和大腿内侧皮肤。3、主治 大腿内收肌群瘫痪和大腿内侧皮肤疼痛、麻木。4、操作取仰卧位,两腿外展,在上述位置进针11.5寸,向左右方向拨动针体 ,当刺激到闭孔神经时,出现大腿内侧肌肉跳动和向大腿内侧放射的 触

14、电感。二十二 胸神经根点1、定位各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寸。2、解剖胸神经共12对。胸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后两支,后 支分布于背侧部地肌肉和皮肤,前支构成肋间神经分布于 腹侧部肌肉和皮肤。3、主治肋间神经痛、胸痛、背痛、神经性呕吐、胆道蛔虫症。4、操作取坐位,胸腰前弯,针尖稍向内斜刺1.52寸(不可过伸, 以防发生气胸),当刺激到胸神经时,出现沿肋间放射的 触电感。二十三 腰神经根点1、定位各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寸。2、解剖腰神经共5对。腰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支,后支 分布于腰部肌肉和皮肤,前支参与腰丛和骶丛,分布于下 腹部、臀部和下肢的肌肉和皮肤。3、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4、操作取坐位或

15、俯卧位,直刺22.5寸左右,可碰到横突,然后将 针尖上提再稍向下或向上斜刺0.5,当刺激到腰神经时, 出现向下肢放射的触电感和肌肉跳动。二十四 骶神经点1、定位由两髂后上棘连线距后正中线2.5处一直上1.2为第1骶后孔的位置,由该 点向同侧骶骨角外侧缘引一直线,在该线上距第1骶后孔2.5为第2骶后孔, 距第2骶后孔2为第3骶后孔,距第3骶后孔1.5为第4骶后孔的位置。2、解剖骶神经共5对,第14骶神经的前支穿骶前孔参加骶丛,其后支穿骶后孔分布 于骶区皮肤。第5骶神经和尾神经穿骶管裂孔离开骶管。骶神经与骶交感神经 节有联络,由第24骶髓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通过盆神经支配盆腔脏器。3、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遗尿症。4、操作取俯卧位,用上述方法确定骶后孔后,用指尖按压可触及一凹陷,同时患者 有明显的酸胀感。针尖稍向外下斜刺,当刺入骶后孔时,手下发紧,同时患 者有明显的麻胀感。第二节 刺激方法临床上常用的刺激方法有5种,其中针刺法和弹拨法是最主要的两种 方法。一 针刺法1、操作法采用普通的针具和针刺方法,选取相应刺激点,局部消毒后,缓慢进 针,当出现较好的针感(放电感和麻木感)时,不深刺,不提插,轻 轻颤动几下针体后,即可退针。2、注意事项(1) 进针时不可用力过猛,应缓慢进针。(2)当获得较好的针感后,不可提插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