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支教课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541227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大发明支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大发明支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大发明支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大发明支教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大发明支教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大发明支教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大发明支教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四大发明u 指南针u 造纸术u 火药 u 印刷术指南针 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 示方向的司南之勺。 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 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 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 至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 南宋时,已使用针盘导航。作用。指南针在现代的应用指南针在现代的应用郑和下西洋 因为指南针的发明应 用,郑和才能在海洋 中辨认方向,才能到 达大洋彼岸郑和下西洋路线图郑和下西洋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 九月初二(1407年10

2、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 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 载有27000人。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 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 月6日)回国。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 航行东非

3、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 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郑和下西洋郑和第五次下西洋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 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 年8月8日)回国。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 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 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

4、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 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 ,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 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 人数据载有27550人。造纸术在纸尚未发明之前造纸术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 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壮;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

5、, 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 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壮 的湿纸;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赶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 张。火药 ! 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 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 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 已发明了火药 ,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 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经宋、元、明 各代,火箭、火毬(火聤)、火铳等各 种火器已达到成热的程度火药有什么用?1 战争 2 开山 3 修路 4 烟火 5 等等。火药的应用相当广泛为什么那炮不响呢?印刷术 w中国约在公 元7世纪的初 唐时期就已 出现采用雕 版印刷术印 制的书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刻印时 间的印刷品印刷术 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 业已普及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印刷术的发展历程1、 创造了活字印刷术,2、 创造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3、 铜活字出现,再到油印,4、 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利用磁的性质来复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