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经楼”看经楼民俗文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53709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藏经楼”看经楼民俗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藏经楼”看经楼民俗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藏经楼”看经楼民俗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藏经楼”看经楼民俗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藏经楼”看经楼民俗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藏经楼”看经楼民俗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藏经楼”看经楼民俗文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藏经楼”看经楼民俗文化 樟树市 经楼中学 杨生仁经楼自古是块宝地,有山有水,山清水秀。神岭峰像是腾龙昂首欲冲云霄;萧江河恰似巨龙之尾环卫腹地,更像一条神奇蜿蜒的彩带。故有“藏龙宝地”之称。 据史料记载:经楼得名,始于宋代,于今千年有余。先传大禹治水时,寻孽龙一条,锁于经楼地界,不意孽龙挣脱,穿地逃走,遂成“萧江” 。宋乾兴年间,临川县富商秦三郎(一说“聂友” )水路货运至此,卜知此地灵气,举家迁此,经营下埠,萧江一时繁盛。其所生五子,商贸之余,通读经史,乃建“五经楼” ,四方玉昆金友汇聚,研经究学,名声远闻,达于朝廷,皇帝封五子为“文馆博士” ,赐名其地曰“经楼” ,经楼既立, (一说盛唐

2、尚书令聂道茂在此传经办学,曾修“五经楼”而得名)文风殊盛。据传明代贤臣谢缙曾随皇帝南游至经楼,皇帝有“经楼好做金銮殿”之赞语。后来,五楼不知毁于何年何月,然经楼渊源深厚的人文历史,尤其好学之风一脉相承并影响后世文化。尤其恢复高考之初,经楼中学曾与樟树中学、清江中学并列为樟树市(原清江县)重点中学,远近学子转至经楼中学就读,名为辉煌。撤高中后,初中部曾连续九年升学中专、师范、樟中人数夺农村中学之冠,号称“九连冠” 。正值建设和谐社会之盛世,寻根溯源,于 2002 年重建斯楼于经楼中学校园内,更其名为“藏经楼” ,寓其“秉承传统,弘扬文化;激励后学,发展经楼”之意。“藏经楼”不愧是经楼文化之源、文

3、明之根。 一、独具乡土特色的采茶戏经楼民间文化享誉四方。较有名气的是民国初年中林柯村柯万芝(18831950) ,他篾匠出身,曾拜临江花鼓戏郎刘善秀为师,先后编导过 100 多出民间戏,并练有顶帽自转、顶碗站凳、爬梯撒杂戏及轻盈如飞的矮子步;他召集戏苑好友下乡发展、指导各村戏团。后离开田园,戏演四方,在峡江县主办“四花四旦”演练班,把木偶戏和花鼓戏的唱腔融合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著名的三牙崽锄棉花 、 顶烛怕妻 、 红绣鞋 、 耍金扇等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直至后来还在我地传唱不衰,为清江采茶戏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来高安采茶戏在我地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正因为我们经楼有这么深

4、厚的戏剧文化底蕴,地方采茶戏像雨后春笋开遍经楼大地。至今还闻名一方的“扁担”戏团经楼窑里采茶戏剧团就是传承了地方采茶戏的唱腔和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色。像古装戏孙成打酒 、 十五贯 ,最受群众喜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一些民间老艺人推陈出新,借鉴了萍乡调和高安采茶调,并吸取之长加与融合,创作出来了许多具有时代风采的优秀新作,像改编后的古装戏孙成打酒 ,法制宣传戏村官治赌 、 劝妻 ;展现农民奔小康的山塘卖花女等多部采茶戏深受群众喜爱。其中孙成打酒 、 村官治赌曾参加江西省农村地方戏演出比赛获得佳奖。时至今日,这支农民戏团在白根保夫妇组织领导下,还时常活跃在高安、丰城、新

5、干等地,每逢后窑朝拜文化节,或其它村朝拜、村民办婚、寿好事还会邀请窑里戏团前来演唱庆贺。二、佛道合一的经楼万寿宫经楼历史上是佛教、道教等多种教会活跃的地方,曾建立了许多宗庙场所,较大的有万寿宫、太保庙、东狱庙。而经楼万寿宫规模、影响最大。相传晋代福主许真君(原名许逊,西山人氏)因平息水患除妖斩孼造福于民,功勋卓著,忠孝神仙普天福主敕赐,后曾被皇帝册封为“福主” 。自明朝开始西山万寿宫建观宫朝拜得到了朝廷的公开认可,随之,佛道两家甚为尊奉。清初沿袭到经楼,繁盛于清中晚期(具体时间不详) 。 “经楼万寿宫”临立于萧江河西岸(毁于文革初期,原址在现经楼粮管所) ,主殿高峻雄伟,重檐朱漆,雕梁画栋,富

6、丽堂皇;旁伴有楼台亭榭,还有高大的戏台,宽敞的场地,其建筑规模与声势仅次于西山万寿宫,名扬遐迩,居我省宫观之第二位。形成了瑞州、临江两府,兼及丰城等地的贸易集散地,成了当年人皆向往、尊奉朝拜的圣地。自晚清到解放初期,经楼出现过许多放木排跑江湖的生意人,据说就是受恩于福主,保佑了子民在外平安发财,他们在南京、无锡、芜湖等地都组建了同乡会(又名乡帮) ,每年八月初一都会相邀返乡朝拜,或携款捐资,如“万寿宫”后来的部分建筑、经楼的交通门户萧河上的石拱桥、还有经楼通往水溪、窑里、中林的青石板路就有他们心系家乡的功绩。至今,经楼还有许多当年放排在外发迹后定居在南京、芜湖、无锡的子民后代(以水溪、经楼街为

7、多) ,他们至今还保持和家乡联系。因许真君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一,民间就依次举行庙会来纪念这位福主。八月初一庙会之时,佛道信徒多会于此,四海商贾相邀云集,采风游玩者不失良机 ,可谓会如潮、人如蚁、货如山、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古镇那真是人声沸腾。再加上锣鼓丝竹、轻歌靡靡,酒肉脂粉,香风习习,庙会虽阑而人不静,酒已醉而人更迷,恍如置身于仙境。古庙会店铺林立,张灯结彩,商品丰富,摊位拥挤、生意红火。出入其间虽没有大商场的华丽陈设,却有一种服务热情、公平竞争的气氛。其中猪、牛贸易犹有规模;商品中粮、油、盐、菜、烟、酒、鲜货,又有棉、麻、布及日杂货,行业齐全,品类众多,应有尽有。至今,我们江西一带民间农

8、历八月初一赴“西山万寿宫”朝拜之俗尤盛。勤劳善良的经楼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济沧海,心系桑梓谋发展。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社会各界和热心人士的倡议下,许多经楼在外创业者、地方名流,还有许多信徒,他们捐资捐物,镇政府也大力支持,帮助修通公路。历经六年的努力,如今“经楼万寿宫”临河重建在萧江河西岸(以原旧址为邻) 。临江而望, “万寿宫” 、 “慈航殿”两大殿平行屹立,金碧辉煌,在河水、树木的映衬下煞是一派园林宫殿气派;殿内供奉着许真君福主,观世音老母和各路仙人、十八罗汉塑像,其形态各异,神情毕肖,雕刻之精美,乃巧夺天工,叹为观止!昔日的经楼“万寿宫” ,在太平盛世重放光彩,将吸引远近

9、信徒、游客来此朝拜观光,也带动了民间经济与文化交流,造福黎民百姓。如今,每到农历八月初一,前来烧香祈福的信徒、游客络绎不绝;遇有重大节日,乡民们就会有自发组织起来的腰鼓、扭秧歌和戏剧表演在此进行,共享盛世祥和之乐。三、各地兴起的朝拜经楼各地的朝拜也源于“万寿宫”每年八月初一的庙会。因古镇经楼老街规模、场地有限,一时难以容纳前来朝拜和贸易的人流,故规定在不同时间由各地村民簇拥抬着本村祠堂的菩萨,敲锣打鼓前来“万寿宫”叩拜许真君福主承福受恩。此习一直沿袭,直至“万寿宫”被毁。各地为纪念这位忠孝神仙普天福主,平息水患除妖护民的功绩,相继按时日在本村祠堂或神庙举行祭拜活动。这天,各家各户杀鸡鹅祭祖,有

10、的村庄杀猪、牛、羊祭拜。随后是迎菩萨仪式,此时,村头巷尾锣鼓声、鞭炮声震天,全村老小像过年一样喜气洋洋。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又开始怀念并追求民俗文化。因此,各地过朝拜之习俗又相继沿袭。不过是以一种新形式,赋予新时代意义出现于经楼大地。皎湖是农历七月初七,其次大多为农历九月二十八,中林、沿园、水溪、下埠分别是十月初六、十月初四、十月二十四、十月二十五。朝拜之日,杀鸡宰猪,美味佳肴,各具风味,打麻子(又叫打糍粑) 、煎红薯丸是映时节的传统项目,从朝拜前一天晚要忙到第二天天亮(这是备于宾客回家的礼物,可谓“吃不了,兜着走” ) 。各家各户高朋满座,也吸引了不少城里人驱车前

11、来,村上还请民间戏班表演节目,自白天轮流演到晚上,本地采茶戏最受老年人欢迎,后窑村专为此花巨资兴建了戏台,九月二十八这天,村头巷尾,人头骚动;宽阔的草坪停满了各式车辆。做客的,看戏的,游玩的,各享其乐,热闹空前。许多精明的厂商、生意人也以此为契机争抢市场。后窑村委还借机兴办了“经楼后窑朝拜文化节” ,招商引资,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可见,今天的朝拜民俗活动加强了区域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四、有趣的婚俗自古至今婚姻乃人生之大喜事,喜庆又庄重。我地一场婚事一般过程分为:相亲,看家、过礼、婚礼。古时有媒人主持的婚姻才是合法婚姻标志之一。媒人(男女一方各一人)有充当联络员又充当

12、调解员的职责。择偶时对合“生辰八字”谨慎而又严格,把男女双方出生的年月日时干支合写在一张红纸条上,叫“庚贴” ,男女双方换过庚贴后,各自把庚贴安置在家中神龛上,或压贴在灶王爷神位前,然后对神明祖灵焚香卜吉。烧三支香,若三支香烧得整齐,就认为吉祥,若烧得参差不齐,就认为将来会有长短,不吉祥(有的请算命先生测属相是否相克) 。第一次见面印象很重要,男女青年穿着各需打扮一番,不过男的忌讳戴帽子, (因为以前男孩有许多头有皮肤病而不长头发,会让女的产生误会)相亲时主要由两媒人撺掇。双方同意后,女方要选日子到男方家中了解房屋、父母兄弟等家中的情况,这叫“看家” ,这当然也少不了媒人的参与。看家的主要议程

13、是确定过礼的具体内容、过程。女方父母兄妹来到男方家,男方需要热情款待,席上要商议好给女方的礼金项目数额,一般金银首饰必备(若男方家庭困难在媒人的协调下可还价)双方认同即可。还要准备赏赐(一般是布匹、衣服、或手巾、袜子) 。现在有的地方兴起了大看和小看,大看就是女方亲属、房族人等再来到男方看家,这次人员之多声势浩大,不过赏赐较简单、便宜。过礼只是一个财物交易的仪式,但非常讲究礼貌诚信。男方在媒人的见证下,将看家时议好的财物数额如数奉上(有的是在结婚迎亲时送上) ,不需办理任何文书手续,讲究诚实信用。在过礼仪式上由双方父母或村上的老秀才选择黄道吉日作为结婚日。男方再向女方送上结婚请柬(即送日子纸)

14、 。结婚仪式意味着婚姻的圆满完成,是所有礼数中最隆重,最庄严的一环。婚礼这天,男方请到迎亲队伍吹吹打打,声势浩大来到女方(随行有花轿仪仗,迎亲工具最早是轿(后来也有骑马的,有钱人是伍花马,八大轿) ) 。新娘上轿前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手拿簸箕,装些谷子、豆子,撒到轿内及周围,边撒还边唱颂歌,为迎亲顺利,不失良辰美景;礼担内配有鹅、鲤鱼、猪肉、长面,数额必须逢双,以图吉利。 ,随行中两位媒人衣着仪态很有讲究,不管天晴下雨都必须手夹一把雨伞(谐音不能“散” ) 。而女方需在迎亲队到来之前在伴婆(一婚女性才合格)侍弄下在闺房哭别爹娘长辈(大意是感恩父母家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这时,在场亲人都

15、必需包上轿礼。当女方家中备好嫁妆后,就由男方来的迎亲队抬上,风风光光踏上回程。迎亲的线路忌讳走重路,一般是东来西返,如路遇官轿,在我们宜春地区就有官轿让花轿的一段趣事:据宜春清野史记载:一农家女子出嫁途经一桥,不巧对面来了两顶举人轿子,一文举,一武举,各不相让。新娘说:“二位老爷让我过,你们天天坐轿,我一辈子才坐一次。 ”二举子不领情,提出要对对子,谁赢谁先过。文举对:“笔心子光光,笔杆子圆圆,三篇文章连中三元,得了个文状元。 ”武举人随即跟上:“箭头子尖尖,箭杆子圆圆,跑马射靶连中三箭,得了个武状元。 ”新娘不甘示弱,紧接着对上:“小脚子尖尖,指头子圆圆,洞房花烛恩爱三年,生一对文武状元。

16、”大家承认新娘赢了,花轿先过。据说,后来此事传到皇宫,皇帝竟御批:“花轿遇官轿,花轿先过。 ”在新娘还未接到男方家之前,男方家里“坐新床,抢三子”就是选四个小男孩各坐在铺好的床四角,摆上许多枣子(与“早子”谐音) 、莲子(与“连子”谐音)、桂子(与“贵子”谐音)寓意是早生连生贵子。这并非迷信,无非是图个吉利而已。 “三子”摆好后,让坐床的小孩一抢而空,那母亲就赶快将小孩一一抱下,抱得越快越好,以示婆婆将快抱孙子。浩浩荡荡的迎亲队在一片鼓乐声中来到男方村子,首先在祠堂前停驻,由新郎抱下新娘,新娘脚不能沾泥土,否则不吉利。在祠堂拜了祖宗后又由新郎背到家中拜祖神、拜父母、夫妻对拜,然后才到洞房。 闹洞房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热闹的环节,也是对新婚人祝贺的一种方式。一来增强人气,二来让新娘见识熟悉一下乡邻,便于今后和睦相处。俗语中“三日无大小,四日无长幼”说的就是闹洞房之夜不论辈份大小,说什么戏闹的话,新娘新郎都不许恼怒翻脸,认为“闹喜闹喜越闹越喜” 。说、笑、逗、唱都行,于是众人会出一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