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历史解题能力有效策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536924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3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提高历史解题能力有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浅谈提高历史解题能力有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浅谈提高历史解题能力有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浅谈提高历史解题能力有效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浅谈提高历史解题能力有效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提高历史解题能力有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提高历史解题能力有效策略(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提高历史解题能力有效策略一、学生解题中出 现的问题问题一:基础知识不扎实现行高考注重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但学 生基础知识类试题得分并不高。(2009)12.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 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 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2009)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 ,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 、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 、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

2、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2009)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2009)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 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 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 ”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2009)2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 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

3、合作的作品德意 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 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 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 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2009)39.(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 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 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 发。(9分)(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 因。(4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13分) (

4、2012)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 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 “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 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2012)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 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 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 动表明康熙崇尚儒家文化 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延揽汉族文士 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 B C D(2012)2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 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 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 妥,它

5、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 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2012)38.(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 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 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 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10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 王夫之的思想。(9分)(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 ?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7分 )09年高考文综卷的39题(2)要求学生 指出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答 案是“社会

6、生产的直接推动和试验科学 的长期孕育”),共4分,但是最后全 省平均得分只有1.1分(不含零,含零 0.6分),全省得满分4分的不到五个。 问题二:材料阅读和获取信息能力差 ,解题的准确度不够 2012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核目标 与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 文材料和答题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 限度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 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实,作 出历史解释。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 史结论。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 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1、客观叙述历 史事物和概括历史人物的活动。2、准确 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

7、征或评价历史人 物。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 作出正确阐释。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比较、 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使用批判 、借鉴、引用的方式评价历史观点。3、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 看法。(2010) 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 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 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010)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 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 (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2010)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

8、引 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 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 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 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 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 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2009)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 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 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 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

9、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 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 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 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 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 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 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 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 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 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 作者提出培植“新

10、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 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 代精神。(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 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分)(2009)38(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 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 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 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 、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 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 国民

11、,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 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 “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 上,更符合实际。2009年高考文综38题的第(1)问“培植“新 民”与“新青年”的原因”的回答需要注意材 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给的有效信息,总结变化的 原因。第(2)问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 ”特点的概括需要紧密结合材料,然后分析所 体现的时代精神。第(3) 问 梁启超“新民 ”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要在全面分析材料一、二、三的基础上分析总 结答案。但是在实际的阅卷中,第(1)小题 学生的平均得分只有3.45分(总分10分), 第(3)小题平均得分只有2.3

12、7分(总分8分 ),全省拿满分8分的只有11人。普遍反映出 的问题是审题不清,材料阅读和信息概括能力 差。问题三:答案组织能力差,答题 不规范。(2009)39.(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 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 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 分)39(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 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 劳动力资源。(2012)(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 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 根据材料

13、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 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 为“光荣革命”。(7分)(2)斯图亚特复辟王朝倒行逆施。(1分)议 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率军来英国,并成为国王 。(2分)詹姆斯二世逃亡。(1分)没有流 血而政治制度发生变革(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 宪制转变)。(3分)策略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把握 高考“根”和“源” 一、重视考试说明和学科教学指导 意见,引导学生对照两者进行基础知识 和历史概念的复习。二、将课本的文本内容作为材料来读,使 学生在提高阅读、分析、提炼、综合等能 力的同时,巩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注重知识梳理,构建学生自己的学科 知识体系。工业革命

14、时期的西方与中国:(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上半期) 西方: 经济上:工业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文化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外交上:对外殖民扩张,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 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政治上:西方入侵,主权被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文化上:产生“向西方学习”思潮; 外交上:被迫对外开放(2009)14.右图是 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 “地方机构示意图” ,请依据留存信息, 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 是 A.唐代 B.宋代 C.

15、元代 D.明代(2010)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 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 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 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2011)13.(2011浙江文综)瓷器是中国 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 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 窑排列顺序的是 A. B. C. D. (2012)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 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 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 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策略二:掌握方法,加强训练,以提 升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一、学会分析出题者的立意(主题),围 绕主题思考问题。(2009)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