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半导体的制备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49536065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奈米半导体的制备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奈米半导体的制备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奈米半导体的制备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奈米半导体的制备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奈米半导体的制备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奈米半导体的制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奈米半导体的制备(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奈米半導體的製備石豫臺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物理系暨光電科技研究所1奈米半導體的製備l積體電路l半導體技術的演進目標l製程技術的挑戰l奈米材料製備方法的分類l微影術l真空蒸鍍法l濺射鍍膜法l分子束磊晶法l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沈積法2晶圓(wafer)l指矽半導中積體電路所用 之矽晶片,因形狀為圓形 ,故稱為晶圓。l在矽晶片上可加工製作各 種電路元件結構,而成為 有特定功能的積體電路 (IC)。l晶圓按其直徑分為4、5、 6、8、12吋甚至更大規格 。晶圓越大,同一晶片上可 生產的IC就越多,可降低成 本; 但要求材料技術和生 產技術更高 。12吋晶圓3晶圓的製造l純化:以矽石(silica)或矽酸鹽

2、(silicate)為原料,經由電弧爐提煉 、鹽酸氯化,並蒸餾後,得高純度多晶矽。 l長晶:將多晶矽融解,摻入一小粒晶種,慢慢拉出,形成圓柱狀 單晶矽棒。若希望成為摻雜半導體,則可在拉晶程序前摻 入一定比例的雜質。 l整修:將晶柱進行切割、清洗、吹乾、拋光以製成晶圓。 l磊晶在製造互補式金氧半導體(CMOS)元件時,需要一層沈積 的磊晶矽。4柴可歐斯基(Czochralski)長晶法5晶柱6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l就是將電晶體、二極體、 電阻、電容等電子元件, 用微電子的技術將其做在 一片長寬約半公分以內的 晶片上。l特點:體積小、功能多、 可靠性高、價錢便宜

3、。l半導體最大的應用是積體 電路。舉凡電腦、手機、 各種家電與資訊產品一定 有IC存在。 封裝好的IC7積體電路製造流程8IC發展的指標l元件的尺寸以設計時的最小尺寸為代表特徵,稱為特徵尺寸(feature size)l元件的數目依積體程度範圍從小型積體電路(SSI)到超大型積體電路(ULSI) 。9半導體技術的演進目標l改善性能提升速度降低能耗提高可靠度l降低成本改良製作方法,如改善製程、設備等把元件微小化,使晶片上能製造的 IC更多。半導體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10積體電路有什麼好處?l一個晶片可包含超過六千四百萬個電晶體l集積(integration)的好處:經濟上的誘因l在一個矽晶片上做一

4、百萬個元件與做一個元件費用差不多 ,而且矽晶片上元件之間的連線都一併做好了。l分立的元件必須一個個連結起來,才能成為電路,製程貴 又不可靠。l在晶片上製作愈來愈複雜的電路,才能維持競爭力。電路的性能l尺寸小的電晶體比尺寸大的操作要快。 l半導體業要盡一切可能,讓晶片的集積度不斷的 繼續增加。11摩爾定律(Moores Law)lGordon Moore: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在1965年預測:每一晶片(chip)上的電晶體數量 ,每12個月即會倍增 (之後俢改為每24個月)。l每二年可視為一代一維的線幅減為上一代之0.7 因 0.70.7 0.5,二維面積減為上一代之半。在相同面積上,電晶體數目增

5、加約一倍。12半導體技術進展l130 0.7 = 91 (90 奈米技術節點) 2004 年l 90 0.7 = 63 (65 奈米技術節點) 2007 年l 65 0.7 = 46 (45 奈米技術節點) 2010 年l 45 0.7 = 32 (32 奈米技術節點) 2013 年l 32 0.7 = 22 (22 奈米技術節點) 2016 年l 22 0.7 = 15 (16 奈米技術節點) 2019 年l13進入奈米電子的時代lIC技術:以前稱為微電子技術l電晶體大小 10-6 米 (微米)現稱為奈米電子技術l電晶體大小 0.1 微米 (= 100 奈米)l未來的IC大部分均由奈米技術製

6、成。14電晶體的奈米化發展l如果電腦運算速度要由10億赫 茲(1 GHz)向上提升,則半導體 元件就要由微米跨入奈米。 l電腦的由中央處理器(CPU)內數 十萬個電晶體處理訊號,運算 速度取決於電晶體的開關速度 。 l場效電晶體的開關速度取決於 源極電子流到汲極時間。若閘 極長度微縮化,則開關速度可 增加,CPU可加快。 l目前半導體技術已由130奈米走 向90奈米,進而到65奈米。若 閘極長度20奈米,電晶體集 積密度10倍,CPU 20 GHZ。15製程技術的挑戰l微影技術:要求在12吋晶圓上曝光顯影的圖形大小幾十奈 米,在下層結構對準的準確度幾奈米。精準程度相當於在中國大陸的面積上,每次

7、都能 精準找到一顆玻璃彈珠。昂貴的曝光機:NT$ 78 億/部。l薄膜厚度:12奈米,在12吋晶圓上的誤差小於5%。相當於在100個足球場的面積上舖上一層1公分厚 的泥土,而且要誤差控制在0.05公分的範圍。16奈米材料的製備17奈米材料製備方法的分類l自上而下(top down)切割 大小將一羣分子由表面挖出, 或加到表面上例:微影蝕刻技術。l自下而上(bottom up)組裝 小大將原子或分子組合成奈米 結構例:奈米結構的自組裝成 長。18光微影術(photolithography)l先將設計的圖形製作成光罩 (photo mask),應用光學成像原 理,將圖形投影至晶圓上。l晶圓表面事先

8、塗抹光阻(photo resist)。 通過光罩及透鏡的光 線會與光阻劑產生反應,步驟 稱為曝光。l曝光後的晶圓再經顯影 (development)步驟,以化學方 式處理晶圓上曝光與未曝光的 光阻劑,即可將光罩上的圖形 完整地轉移到晶片上,然後接 續其他的製程。l極限100 nm。標準光微影製程:曝光源通過光罩、 透鏡,最後將光罩圖形成像於晶圓上19繞射極限l解析度 ( / 數值孔徑)l聚焦深度 ( / 數值孔徑2)最小線寬 波長 l解決方法:電子束微影(e-beam lithography)波長更小極限50 nm缺點:費時(4 hr/4吋晶片)不適宜大規模工業生產。不同波長的光源,適用於不同

9、的線寬尺寸。 光源的能量越高,波長越短,可製作的線寬越小。 20自組裝(self assembly)l原理:分子會尋求最低的能量狀態。如果相鄰分子鍵結 後,能量最低,則分子會形成鍵結。如果某種排 列會達最低能量,則分子以此方式排列。l在自組裝中,如果將特定的原子或分子放 到表面或預先建造的奈米結構上,則分子 會自己排入特定的位置。l奈米晶體成長即是一種自組裝過程。21奈米半導體薄膜的製備方法22真空蒸鍍法l在高真空中,用加熱蒸發的方式使物質轉化為氣相,然後 凝聚在基板表面的方法稱為蒸鍍。l蒸鍍法包含:電阻加熱蒸鍍、電子束加熱蒸鍍、高頻加熱蒸鍍23濺射鍍膜法l所謂濺射鍍膜是指利用具有高能量的粒子

10、 轟擊固體表面(稱為靶),使原子或分子從表 面射出,而在基板表面上沈積以形成薄膜 的方法。l濺射鍍膜有下列幾種:直流濺鍍射頻濺鍍磁控濺鍍離子束濺鍍24射頻濺鍍l在濺射靶上有加射頻電源( 頻率13.56 MHz)的濺鍍方 式稱為,射頻濺鍍。l在射頻電場作用下,電子 在陰、陽極間來回振盪, 可有更多機會與氣體分子 產生碰撞,因而產生更多 氣體正離子以轟擊靶材。l特點:可濺射任何固體材 料。25離子束濺鍍l離子束濺射是採用單獨的 離子源產生用於轟擊靶材 的離子。l陰極燈絲發射的電子加速 飛向陽極,並使氣體電離 。l正離子受柵極加速而轟擊 靶材。l優點:能獨立控制轟擊離 子的數量和密度,有利控 制薄膜

11、的品質。l缺點:鍍膜速率太低,不 適合大面積工作。26分子束磊晶法 (Molecular beam epitaxy, MBE)l分子束磊晶技術是一種可在原子尺度上精 確控制磊晶(epitaxy)厚度、摻雜和界面平整 度的超薄層薄膜製造技術。l常用來生長異質接面(heterojunction)化合物 半導體薄膜。如在GaAs上長AlGaAs, InGaAs, GaAsP, GaSbAs等,可生長高品 質的異質接面。l也是製造半導體超晶格、量子井的重要技 術。27MBE生長原理l所謂磊晶是指在一定單晶體的基板上 ,沿著基板的某晶面向外延伸一層單晶薄 膜。lMBE是在超高真空條件下,精確控制原材 料

12、的分子束強度,把分子束射入被加熱的 基板上而進行磊晶成長。l由於其蒸發源、監控系統和分析系統的高 性能,和真空環境的改善,能夠得到極高 品質的單晶薄膜。28MBE裝置示意圖l將製造薄膜所需物質如Al, Ga等放入噴射源的坩堝內 ,加熱使物質昇華。l噴射源出來的分子束在基 板相交。選擇合適的噴射 源爐溫和基板溫度可成長 所希望的磊晶層。l噴射源和基板間的擋板可 瞬間開關以控制分子束的 種類與強度。29GaAs的MBE成長模式lAs2分子先以物理吸附方 式吸附於基板表面,並在 表面上移動。l當As2分子遇到一對Ga的 格位時,即發生解離。l當表面沒有自由的Ga吸附 原子時, As2不會冷凝。l當表

13、面的溫度小於330 C 時,表面上As2成對結合 成As4而脫附。l故可分別控制As爐與Ga爐 的溫度,以調整As2的到 達率大於Ga,就有可能成 長按化學當量比的GaAs。30異質接面磊晶成長模式l異質接面的磊晶成長過程中,根據材料體系的晶格失配度與表面、界面 能的不同,存在三種成長模式:lFrank-van der Merwe (F-vdM)模式晶格匹配材料體系的二維層狀(平面)成長lVolmer-Weber (VW)模式具有較大的晶格失配與表面能的材料體系的三維島狀成長lStranski-Krastanow (SK)模式介於上述二者之間,先層狀成長,進而過渡到島狀成長31Stranski

14、-Krastanow (SK)成長模式l用於描述具有較大晶格失配,而界面能較 小的異質結構材料成長行為。l成長初始階段是二維平面成長,通常有幾 個原子層厚,稱之為浸潤層(wetting layer) 。l隨著浸潤層厚度增加,應變不斷累積,當 達臨界厚度時,成長過程由二維平面成長 向三維島狀成長過渡。32自組裝(self-assembled)量子點結構 成長技術l利用SK模式成長異質結構。l在三維島狀成長初期,形成的奈米尺寸的小島周圍無位錯 。l若用較大能隙的材料將其包圍,則小島中的載子將受三維 的限制。l小島直徑約十幾奈米,高約幾奈米,通稱為量子點。33能成功控制量子點尺寸與位置的技術l利用此

15、技術可製造直徑最小為20 nm的量子點,甚到可將量子點 依照所期望的位置排列。34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沈積法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OCVD)l本法為主要用於化合物半 導體(如III-V族或II-VI族半 導體)薄膜的氣相成長。l本法利用氫氣將III族或II族 金屬元素的有機化合物蒸 氣和V族或VI族的氣態非 金屬氫化物經過開關網絡 送入反應室加熱的基板上 ,通過熱分解反應而最終 在基板上生長磊晶層。l一般的反應式35MOCVD的優點l適合成長各種單質和化合物薄膜材料。lMOCVD用於成長化合物的各組成分和摻雜 都是氣態源,便於精確控制及換源無需將 系統暴露於大氣。l成長速率較MBE高, 需要控制的參數少, 有利於大面積、多片的工業規模生產。36MOCVD的缺點lMO源和氫化物易燃、毒性大,化學污染需 加倍防範。l較高的成長溫度,會使材料純度和界面品 質與MBE相比要差。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