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到和谐社会构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53452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到和谐社会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到和谐社会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到和谐社会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到和谐社会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到和谐社会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到和谐社会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到和谐社会构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刊文献期刊文献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到和谐社会构建 陈建中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浙江 杭州 310002)摘 要:和谐社会理论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解决出现的大量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为未来社会准备了“入口” 。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人学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是对国家治理模式和对人的价值实现的一种创新。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论源远流长,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引起激烈的社会动荡,使发展不能

2、持续,推动了人们对社会和谐的深入思考。但是,西方发达国家不能避免人的分化、片面化及异化,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开启和谐社会之门,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逐步变成现实。一、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马克思、恩格斯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马恩在吸取收稿日期 2006-作者简介 陈建中(1949-) ,男,浙江杭州人,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和科社理论。期刊文献期刊文献西方人本思想合理因素的同时,打破其历史局限性,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强调人的实践性和能动性,科学地论述了人的全面

3、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类解放的未来社会设想,虽然没有直接用到“和谐”这样一个东方文化色彩的词语,但是他们所论述的未来社会就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其一,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是和谐相处的。在 18 世纪到19世纪期间,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获得空前发展。其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是“物”对人的统治,人只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使人不能真正发展;资本占有劳动,人成为资本的奴隶,使人不能平等发展;机器支配人,人成为机器的一个零件,使人不能自由发展;分工限制人,使人不能完整发展。针对这些情况,马恩把人放在现实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来考察,由此强烈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悲惨处

4、境,期望建立一个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宣告的新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P294)马克思在资本论第 1 卷进一步指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P649) 。为此,马克思用“自由人联合体”的概念来表述未来社会的发展与基本制度架构。2(P95)恩格斯在晚年,又在一则信件中援引共产党宣言中上面那段话,用它来阐述未来新时代的基本思想。3(P189)马恩认为,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前提,以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为基础,以人民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为条件

5、。这样人的各种能力和潜能充分发挥,人的多样性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的社会关系日益丰富。期刊文献期刊文献显然,马恩的科学预测是以充分的人文精神为导向的理论体系,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对未来社会最经典的诠释,是价值理性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其二,未来社会在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1(P66)人要把自然作为与自身一体的存在,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

6、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 。4(P120)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也把他心目中所追求的“人类整个进步”理解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 ”5(P603)基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自我调节能力的有限性会制约社会的发展这一现实,恩格斯在自然辩论法中曾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6(P383)因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4(P167)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期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未来“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7(P926)资本主义制度驱

7、使人无限度地向自然界进行物质索取,人由对自然的依赖走向了对自然的任意宰制,由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走向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马克思认为,必须由“以一种全面的方式” “从事真正的自由劳动” “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了的人,叫作“完整的人”4(P123)来实现。 “完整的人”已经不单单是人类对于自己未来的一种主观向往, “完整的人”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过程的直接统一,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掌握和自觉运用,以及人有能力自觉期刊文献期刊文献地控制这些力量为前提的,这将意味着全面消除各种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和异化关系。于是,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作为

8、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共产主义。 ”4(P120)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其三,未来社会将实现人自身的和谐。这是一种“人自体”意义上的自我和谐,是“通过人并且为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是人向自身的复归。而这种和谐恰恰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根源、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马克思从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的视角,深刻指出,在社会化生产不断拓展的过程中, “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

9、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8(P392) 。也就是说,只有人的素质提高到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 ,他们才会具有尽可能广泛的需要。 “因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 ”8(P392)进入未来社会,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使人摆脱了对物的依赖而获得真正的独立,人的社会性也将不再以资本支配权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新的时空背景下的实践形式出现。未来社会公有制基础上的消费将使人超出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眼界,在新的对象化活动中发掘自身的本质,达到人自身的和谐。从根本上说,

10、人自身的和谐就是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必然要求社会成员个性和谐、精神和谐,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以及豁达的生命情怀,能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达到个人正义。这样,未来社会将把“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期刊文献期刊文献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 ” 4(P125)总之,马恩从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角度,以科学的人文精神揭示人的真正本质,得出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基本原则的思想,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的终极关怀,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人为尺度,以人为中心。未来社会的高度和谐,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人作为主

11、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使“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9(P760) 。二、西方发达国家注重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也为未来社会准备了“入口”构建“和谐社会”也是西方人本主义历史演进中提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当马克思主义者对西方社会进行严厉批判的时候,孔德的“重建秩序” 、杜尔克姆的“社会团结” 、柏森斯的“社会整合均衡”理论等都表达了对社会和谐状态的理想追求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无秩序状态的反思。尤其在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必然要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世纪先后有帕森斯的社会均衡论、本尼迪克特的协和社会论、贝塔朗菲的

12、社会系统论等相关社会理论。每一种社会形态因其社会有机体的历史合理性和动态生成性,都会在可能的限度内争取达到自身的和谐。西方国家在早期自由主义阶段,采用单纯的市场经济体制,缺乏对社会自动调节和弥合的机制,导致社会陷入经济萧条并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以个体犯罪和集体对抗等形式出现的社会危机、普遍性的精神危机等严重不和谐状态。二战前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体制改革,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社会体制推进到干预主义阶段。第一是建立“大政府” ,政府通过建立国有企业、直接投资、期刊文献期刊文献扩张性的财政和税收政策等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干涉。第二是建立福利国家,由国家向社会成员分类提供救济型的、保险型的及平均主义福利

13、给付等形式多样的福利。第三是建立所谓的社会伙伴关系,通过集体谈判制度、工业民主化和劳、资、政三方协商制度等,使劳资关系和谐建立在民主法治基础上。这种“有调节的资本主义”在某种程度上舒缓了经济社会危机,使社会进入一个相对和谐的状态。但也伴随另一方面的弊端,政府对经济社会运作过程的各种规制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降低社会竞争的活力和效率,长期出现的“滞胀”局面难以通过政府干预手段加以克服。上世纪 70 年代后,新自由主义占据了经济理论的中心位置,并出现了货币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供给学派等不同理论流派。 “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

14、志。新自由主义热衷于完全私有化、强调产业和资本绝对市场化、贸易和金融完全自由化,排斥政府对经济调控、包括削减政府社会福利开支。这种新的制度环境,使市场经济运作的必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得到了恢复,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和效益也因此而进一步提高,从而相对缓和了发达国家所面临的“滞胀”局面。但用效率牺牲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局面,例如,社会不平等的扩大成了英国保守党下台的重要原因,这使许多西方国家后来改弦更张,抛弃新自由主义。国际经验表明,第一,单纯的市场体制不可持续。 “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是要弥补这种缺陷。第二,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应该是降低或限制社会的两极分化程度。国家要采取强有力

15、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及提供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福利体制,以解决人们对社会风险的困扰。第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问题。以为只要经济搞好了,社会自然就会发展,这只能是一相情愿。期刊文献期刊文献在西方发达国家反思和调整中,当代人权理论出现了从自由权为中心向平等权为中心的转变,人们更加努力为实现社会和谐做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实验和理论设计,比较活跃的有罗尔斯的“正义论” 、诺齐克的“新古典自由主义”以及德沃金的“平等权利学说” 。继联合国先后提出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发展指数”之后,一些国家十分关注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可以把国民收入的 30%,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

16、;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上,对公民社会权利的考虑置于对产权尊重之上;并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多层次的协商机制和合作主义的政治体制,劳资双方都参与到体制中来,突出了社会和解、社会融合的价值观。10(P39封三)值的思考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来的征收累进所得税、高额遗产税等“内科疗法” ,资本主义社会中有远见的智者把它“活学活用”为救世良方。加拿大被称为是市场经济和福利保障制度成功结合的社会和谐的典范,累进税制从免税(8012 加元以下)、22、31、37到 40不等。11(P45)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还提出了后华盛顿共识,强调在经济发展中要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并从信息不对称出发,指出市场力量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政府要提供制度性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尤其在经历过对社会和谐和社会正义方面处置不当,带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