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的依据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534110 上传时间:2018-07-3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保护的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贸易保护的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贸易保护的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贸易保护的依据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贸易保护的依据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贸易保护的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保护的依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贸易保护理论6.1 贸易保护理论演进的基本过程v在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这一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 义制度过渡的时期,重商主义。v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 期,西欧各国和美国倡导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德国 等国家主张贸易保护政策。 v二十世纪初期,维护不同社会集团利益的政府根据 自己的偏好而对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进行相机抉择 。v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贸易保护也在理论和政策上出 现了新的变化。 6.2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6.2.1 理论内容v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是其贸易保护理论的基 础。v他认为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只重视交换价值 和财富而忽视了生产力。 v他主张经济落后国家应实行贸易保护政

2、策, 以抵御外国竞争,促进国内生产力的成长。 v他具体提出保护幼稚产业理论,并认为实行 关税制度是保护国内市场的主要手段。 v他的贸易保护理论具体表现在保护对象、保 护手段和保护期限三个方面。 6.2.2 理论拓展 v围绕着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以后的经济 学家从如何确定幼稚产业、为本国失去优势地位 的产业寻求保护依据及论证保护贸易的合理性等 角度出发,对其作出补充和发展。 v(1)关于幼稚工业的选择标准。 v(2)关于国家利益和生产力。 6.2.3 理论简评v发展了重商主义和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理论;v充分论证了落后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必要性、阶段 性、动态性;v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建立了

3、贸易保护完整的理 论体系,确立了贸易保护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 牢固地位;v主张结合一国的实际情况,立足于保护和促进本国 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生产力,以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 竞争力;v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经济成长的长远 利益,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v目的为保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平稳性,维护本国 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考虑部门差异;v动静结合,考虑到贸易利益的分配的影响。v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的不科学性:v1. 他把政治经济学归结为国家经济学,在某 种程度上忽视了经济生产客观规律的普遍意 义,过分强调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 用;v2. 他的生产力论可谓是泛生产力论,将包括 政体、公共管

4、理、自由程度、政治保障和法 律的稳定性等社会各种制度,可供利用的物 质资源以及劳动力的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都 放进生产力的定义中去。v3. 他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是按一定部门在经济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划分的,把社会历史 的发展归结为国民经济部门的变迁,而撇开 了生产关系这个根本因素,因此不能反映社 会经济形态变化的真实情况。 6.3 新重商主义6.3.1 理论内容v凯恩斯将重商主义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分歧归 结为以下几个方面:v首先,重商主义的思想从未假定过有什么自 行调节趋势,重商主义者关注于整个经济体 制的设计和管理以及这一体制如何保障经济 体系全部资源的最佳利用;v其次,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学说具

5、有科学成 分。 v两类经济学家6.3.2 理论拓展v(1)就业理论v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社会商品的 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的社会总需求 )决定的。 v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v为保护国内就业,国家应对对外贸易进行干 预,采用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投资和政府开 支,保持贸易顺差,以促进就业和产出的增 加。 v(2)乘数理论 v增加一笔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加量,并不限 于增加的投资量。只要社会存在闲置的生产 资料和失业的劳动者,投资变动就会使收入 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以倍数的扩大效果 ,这扩大的倍数就是乘数。 v在既定的国内投资水平下,贸易顺差的作用 相当于在就业不足的情况下使就业

6、水平恢复 到正常水平所需要增加的投资。v贸易顺差以及相应产生的国内就业的变化, 可以由政府通过能够导致出口或进口竞争产 品的生产扩张的政策来实现。 6.3.3 理论简评v凯恩斯实际上主张的是超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是为发达国家保持其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而 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寻找理论依据的;v他的理论主要是从政策入手,认为实行超保护贸 易政策的根本宗旨是保护国内先进的和发达的工 业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v这一政策思想还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v局限性和消极作用:v只注重有效需求而忽视解决供给方面的重要 性,只强调刺激需求以缓和资本主义生产过 剩的经济危机;v各个国家从本国利益出

7、发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而一国的限制进口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 报复,各国之间的相互限制进口及互相报复 的贸易战,会使各个国家都无法扩大出口, 使世界贸易量减少或停滞不前,对各个国家 都有害无益;v此外,它是为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服务的 ,因而会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致 使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6.4 “中心外围”理论6.4.1 普雷维什“中心外围”论v普雷维什将世界经济体系划分为中心和外围 两大类。v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自主性、经济发展的 结构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分配等方面, 这两类国家都处于不平等的地位。v从经济上来讲,中心国家是由以西方七国集 团为代表的高度工业化的少数发达国家组成 的

8、,外围国家则是由发达国家之外的绝大多 数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它们与中心国家之间 进行着不平等的经济贸易往来。v从政治上来讲,中心国家实行帝国主义的霸 权政策,搞乱、搞跨外围国家新生的政权。 v中心国家的贸易条件日益改善,外围国家的 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v1、技术进步引致利益分配不均;v2、进口的制成品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需求 收入弹性较大;v3、中心国家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它们出口初 级产品的需求极不稳定。 v普雷维什赞成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v在其1950年发表的拉美经济发展及其主要 问题中指出:v“由有节制、有选择的保护政策刺激起来的进 口替代,是取得某些合意效果,经济上明智 稳妥的好办法。这种

9、政策有助于纠正发展受 外国约束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中 心国家对初级产品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低, 而外围国家对来自中心的制成品的收入弹性 高,通过保护而实行的进口替代,可以避免 把多余的生产资源配置到初级产品生产,并 将其转向工业生产,从而抵消贸易条件恶化 的趋势。” 6.4.2 阿明“中心外围”论v阿明认为,中心资本主义的形成是社会形态 发展的必然结果。v他把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部门分为出口部门 、群众消费部门、奢侈消费部门和设备部门 。v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主要由群众消费和设备部 门构成,这两个部门是再生产的基本动力, 因而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v发展中国家经济则主要由出口部门和奢侈

10、消 费部门构成,处于体系的外围,外围对中心 有强烈的依附倾向,这样就构成了世界资本 主义体系的中心外围结构。 v阿明把发展中国家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可 以分为两类进行分析;v v结论:v财富向中心国家积累,贫困向外围国家蔓延 。外围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以摆脱对中心国家商业依附、金融依附和技 术依附,就必须加强经济合作,努力实现工 业化。 6.4.3 理论简评v“中心外围”理论的提出是以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为基础的,对当代国际分工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 中存在的发达国家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实质 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理论和实践上揭示了发达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交换关系,指责 了发

11、达国家自由贸易政策的虚伪性。 v他们关于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论点得 到了普遍的证实。 v然而,“中心外围”理论从发达国家工会组 织对产品价格的影响、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 均及需求收入弹性对收入转移的分析等方面 出发来解释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日趋恶化, 这就使它具有理论上的局限性。v实际上,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对本国初级产品 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也是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 贸易条件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v此外,虽然他们不赞成传统的贸易利益分配 观点,在理论分析上就存在不全面性。 6.5 战略性贸易理论v经济学家建立了在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 争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它改变了国际经济 学家的思维方式(克鲁

12、格曼,1993年),提 出了三个重要创新:v其一,引入了产业组织,摆脱了完全竞争模 式的束缚;v其二,摆脱了沉溺于迎合要素比例理论但却 疏于考虑其他可选情形的理论与建模形式的“ 二维假定”;v其三,突破了人为地区分纯技术的与货币的 在经验上看起来是不可把握甚至于值得怀疑 的外部经济做法。 6.5.1 理论内容v战略贸易政策的构想基本模式为:v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有两个国家各有一个厂商 (寡头),他们均向外界出口某产品,但它们并 不消费该产品,他们都遵循古诺竞争行为模式 每一个厂商都假设当自己改变产量时,另一个 厂商的产量保持不变。v由于垄断和控制该产业,他们面临给定的需求曲 线,将会把出口限制

13、在利润最大化水平上,因此 获取的利润远高于存在充分竞争情况下的利润( 即存在垄断租金)。v这时,一国政府采取征收关税或对本国厂商进行 补贴等战略性贸易政策,就可以把垄断租金从国 外厂商转移到国内厂商,从而使本国总福利水平 改善。 v结论:v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双头垄断竞争的 条件下,政府采用积极的干预政策可以改变 厂商的竞争行为和结果,使本国企业在国际 竞争中获得占领市场的战略性优势,并使整 个国家获益。v而且从长远看,如果假定存在规模经济和全 部产业都存在动态的外部经济,那么政府可 以对其未达到规模经济的行业进行保护,在 该行业达到最佳规模并拥有与国外竞争对手 竞争时的优势后再转向下一个

14、行业,从而使 得本国厂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以转移垄断 租金。v这实际上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提供了现实基 础。 v战略性贸易政策:v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 ,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 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 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 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 他人的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v即在不完全竞争环境下,实施这一贸易政策 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反而有可能 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v结论:v1. 战略性贸易政策下所保护的行业应是正面 临巨大或潜在的国外竞争的行业,它有着与 国外竞争行业同样高的集中度,而且其生产 过程必须具

15、有规模经济或学习效应的特征;v2. 政府在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时起着关键性 的作用,它必须是一个尽可能信息完备、决 策独立和干预有力的政府,这样就能提供一 种分散社会风险的机制,纠正市场机制的失 衡,增强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6.5.2 理论运用 v日本 v美国 6.5.3 理论简评v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实施是在那些具有成 熟市场经济体制、干预有效的政府、国内产 品市场需求旺盛的发达国家。v对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全、公共财政制度不健 全、行业集中度不高、缺乏企业家才能的发 展中国家来讲,尚不具备实施战略性贸易政 策的现实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发展中 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对广大发展 中国家之间

16、的贸易就没有借鉴意义。 6.6 管理贸易论v管理贸易是指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本国经 济和国家间的经济,而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里 的直接介入,从而使政府对贸易、投资以及 企业决策日益加强控制。美国经济学家 瓦尔德曼v v我国经济学界对管理贸易的认识也有两类v一类认为是“有组织的自由贸易”(薛荣久, 1996年)v另一类认为是“协调性的保护贸易”(杨家林 ,1991年) v发达国家是管理贸易的最大受益者; v发展中国家实施管理贸易后,国际竞争力大 为提高。v然而,发达国家实施管理贸易政策也加剧了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困难,阻碍了发展中国家 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程 度越高,出口商品的加工程度越高,受到发 达国家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就越多,其中劳动 密集型的低层次产品受害最大。 v发展中国家应该认清国际管理贸易的大趋势 ,主动积极的溶入而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 研究和利用管理贸易政策将会增加贸易机会 ,增强应付风险的能力。 6.7 公平贸易论v美国等发达国家强调:v呼吁对等开放市场、平等竞争、双边互惠的 公平贸易立场v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