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各中学共同讲评2009届高三期中试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511300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32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海淀各中学共同讲评2009届高三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北京海淀各中学共同讲评2009届高三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北京海淀各中学共同讲评2009届高三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北京海淀各中学共同讲评2009届高三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北京海淀各中学共同讲评2009届高三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海淀各中学共同讲评2009届高三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海淀各中学共同讲评2009届高三期中试卷(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第一学期期中 试卷讲评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黄玉慧2008、112013030301142008年高考试题命意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01303030114一份试卷像一篇文章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文学文化审美语文命脉试卷是有灵魂的201303030114阅读能力 思维能力教学 计划教研 活动课堂 教学考试 评价一、教、学活动的关系201303030114试卷是有灵魂的(本)理解、鉴赏、思维能力的考查 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引导 文学、文化及审美品味的提升学生问题根源对策(检测) 教学问题根源对策(反思

2、) 教方法、给思路、练能力201303030114核对答案 讲授技巧 试题特点及理念 阅读、思维能力试 卷 讲 评二、讲评试卷标本兼治1201303030114优势与劣势暴露问题 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问题的对策 阅读思维、能力分 析 学 生二、试卷讲评标本兼治 2201303030114优势与劣势暴露问题 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问题的对策 阅读、思维能力反 思 教 学二、试卷讲评标本兼治3201303030114三、试卷分析3201303030114优势? 劣势?201303030114(一)基础知识 重视积累(1、5) 强化运用(2、3) 训练能力(2、3、4、5) 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语境、语意、

3、 理解、鉴赏 2、5201303030114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 正确的一项是 A湛蓝 挑肥捡瘦 渐染(jin)量入为出(lin) B倚重 平心而论 栈桥 zhn) 惶悚不安(sn) C瓦砺 精兵简政 披露 (lu) 瘦削不堪(xu) D寒暄 不记前嫌 炽热(ch) 怙恶不悛()高考会考、典型201303030114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 处,最恰当的一组是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城市,正在大青 山南麓的沃野之中。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 铜的屏风 在它们的北边,从阴 山高处 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 在黄河岸上, 着阳光。这是一个多么 平静的原野! A摆放 探 躺 沐

4、 B安放 探 睡 晒 C安放 拖 躺 沐 D摆放 拖 睡 晒201303030114文学色彩 理解欣赏 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真正从题 目引导教学:不只是词语的辨析、比较。 要理解鉴赏文段。这与文段选择有关。 辨析词语、关注语境、品味语言: 强化理解:整段文字表现的是原野的平静 ,一切都要表现平静。再看描写对象青铜 的稳、重,所以安放;躺、沐有生机,不 是死的。文学的色彩。201303030114一枝独秀:特别突出;超群出众。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 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 收到同样好的效果。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一样红, 像茅草的白 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

5、盛大。现在常用来比 喻气势旺盛。 趋之若鹜: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 很多人争着赶去。 201303030114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焰火“倒计时”的绚烂一幕,在 残奥会开幕式上再度上演,两者异曲同工,显示出残奥会 与奥运会同样精彩。 B自去年以来,在全球电信业一片低迷、萧条的形势 下,我国电信业却一枝独秀,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 康的发展势头。 C静翠湖是香山红叶的最佳观赏点,由此向香山望去 ,山坡上的苍松翠柏把如火如荼的红叶衬得格外美丽。 D我国首套以纪念“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为主题的“ 神舟七号金玉璧”,在中华世纪坛发行,广大收藏爱好者 趋之若鹜。2

6、01303030114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电视剧闯关东里让家长里短的生活 琐事具有了丰富内涵,这正是闯关东之所 以深入人心、扣人心弦的原因。 B建筑界许多专家认为,北京为2008年奥运 会建造了具有开创意义的“鸟巢”是一座历史 性的、标志性的独特建筑。 C张教授从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基本观点 、精神实质等方面,对科学观进行了系统阐述 ,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D国家将加大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 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 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201303030114语病选材体现时代性 题型典型、平易 解题打破思维定势2013030301145下面四句评论所

7、对应的作家、作品依次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A吴敬梓儒林外史 孔尚任桃花扇 曹雪芹红楼梦 蒲松龄聊斋志异 B蒲松龄聊斋志异 孔尚任桃花扇 曹雪芹红楼梦 吴敬梓儒林外史 C蒲松龄聊斋志异 曹雪芹红楼梦孔尚任桃花扇 吴敬梓儒林外史 D吴敬梓儒林外史 曹雪芹红楼梦 孔尚任桃花扇 蒲松龄聊斋志异201303030114把握实质,不拘于形特色:文学、文化、语文范围:课内外结合能力:积累、理解2013030301141B(A“捡”应为“拣”,渐“jin”应为 “jin”;C “砺”应为“

8、砾”,露“lu” 应为“l”;D“记”应为“计”,怙“” 应为“h”) 2C 3B 4C( A成分残缺,B句式杂糅,D搭配不当 ) 5B201303030114(二)文言文 高考能力要求 基础知识牢固灵活掌握 阅读理解考查信息分析筛选 内容的分析概括引导教学: 基础知识科学学习 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实词、虚词、文字补充、断句201303030114方山子传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 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注注而高,曰:“此岂古

9、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 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 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 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 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 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 ,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10、皆弃不取, 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与 ! 201303030114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敬仰。 B环堵萧然 堵:通“睹”,察看 。 C方山子怒马独出 怒:使奋起。 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齐,同样。201303030114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 相同的一组是 A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于我心有戚戚焉。 C因谓之方山子。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虽有槁暴,

11、不复挺着 车輮使之然也。201303030114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 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其)何为而在此? B余在岐下,(尝)见方山子从两骑。 C使(其)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D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之道),自 谓一世豪士。2013030301149下列语句全部反映方山子“淡泊处世”的一 组是 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皆弃不取,独 来穷山中 A B C D 201303030114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

12、意的一项 是 A方山子年少时具有豪侠之气,终因驰 骋当世之志未酬,晚年隐居山野。 B方山子对在岐亭与苏轼相遇感到意外,但对苏轼被贬的遭际并不以为怪。 C方山子虽有文韬武略,但由于历经宦海沉浮,对功名、得失已淡然处之。 D苏东坡为仕途不遇而恬然淡泊的方山子立传,从中也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态度。2013030301146B(“堵”应为“墙,墙壁”) 7D(代词,这样。A副词,才;副词, 却、反而、竟然。B代词,他;语气词。C副词,于是,就;趁,趁机) 8A(补充的主语应为“尔”或“汝” ) 9B 10C201303030114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 的部分断句。(分)君 子 不 谓 小 善 不

13、 足 为 也 而 舍 之 小 善 积 而 为 大 善 不 谓 小 不 善 为 无 伤 也 而 为 之 小 不 善 积 而 为 大 不 善 是 故 积 羽 沉 舟 群 轻 折 轴。故君子禁 于微。 淮南子缪称训201303030114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 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 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是故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每处1分,断 错一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学法反思 舍本逐末201303030114(三)诗歌鉴赏夯实基础注重运用强调理解重视鉴赏201303030114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 10分)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

14、收。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西塞山,曾是东吴著名的军事要塞。太 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水军顺江而下 ,讨伐东吴。201303030114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石头 城,就体裁而言,前者是 ,后者是 。夯实基础强调理解重视运用201303030114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下”字渲染了西晋水军浩大威猛 的声势,“收”字凸现了东吴一败涂地的景象 。 B颔联选取铁索沉江、降幡出城两个细节, 形象而凝炼地再现了西晋灭吴的历史。 C颈联中依旧的山形、寒冷的江水等景物, 引发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

15、的无限感慨。 D尾联写天下一统大势中的故垒芦荻、萧瑟 秋风,隐含了诗人对唐朝国运衰微的忧虑。理解鉴赏、全方位、给方法201303030114“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 流”和“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 客愁。”(包佶再过金陵)都是怀 古诗中的名句,其感情及表现手法均有 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5分)重解读 重鉴赏重规律 重方法20130303011412(10分) 西塞山怀古七言律诗,石头城七言绝句 。(2分,答出律诗、绝句即可得分) (3分)C(诗人对历史更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 情) 两首诗均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法, 表达了历史兴亡之感。如刘诗写山形依旧、寒江流 淌,包诗写斜阳残照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朝代更 迭、人世变化的兴亡之感。(如答衬托手法,并加 以分析也可)(感情分,表现手法1分,具体分 析2分,语言表达分)201303030114 答1:两首诗均运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