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单元测试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503473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word单元测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三年高考题荟萃20112011 年高考题组年高考题组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2011 高考广东卷)高考广东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 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 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 2 (20 11 年高考海南卷)年高考海南卷)北

2、京的“四合院” 、上海的“石库门” 、广东的“围村” 、陕 西的“窑洞” 、福建 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 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 B C D 3.3.(20112011 年高考江苏卷)年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 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 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3、 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 B. C. D.4.(2011 年山东高考)年山东高考) 19.2011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 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 B C D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5.(20112011 年高考福建卷)年高考福建卷)39, (42 分)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 ,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 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

4、夷” ;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 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 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 荣的和谐世界。 材料二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界有人对中国的发展展 现出复杂心态:一方面对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表示认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巨大规模 和发展模式感到恐惧,甚至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

5、教育资源站 http:/ (1) 根据材料之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 洋意识提出建议(8 分)20102010 年高考题组年高考题组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2010 年高考年高考天津卷天津卷 7)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 22 个民族的人口在 10 万 以下,有的不足 5000 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 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2、 (2010 高考高考广东卷广东卷 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6、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 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3、 (2010 年高考年高考江苏卷江苏卷 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 4、 (2010 年高考年

7、高考江苏卷江苏卷 23)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 部、中组部等 11 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 年 9 月 10 日,评选出 了 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 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 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B. C. D.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5、 (2010 年高考年高考安徽卷安徽卷 38)2010 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 “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

8、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 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 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 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 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 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 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12 分)6、 (2010 高考高考北京卷北京卷 40)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

9、的进步获得补偿。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 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 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 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 艰。2008 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 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 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

10、炼了中 华民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 (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 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8 分)20092009 年高考题组年高考题组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20092009安徽安徽 7 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 18 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 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2.(20092009安徽安徽 8 8)科学文化修养和思

11、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 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战国孟子)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 (北宋司马光) “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明代陈献章) “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 (东汉王符)A. B. C.D. 3.(2009(2009福建文综福建文综 33)33)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 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 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

12、化修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A.B.C.D. 4 (20092009广东广东 2222)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 ( ) 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B.言论自由,顺其自然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D.全面开放,海纳百川 .(2009(2009江苏江苏 21)21)2008 年 2 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 等 8 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

13、B.C.D.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2009(2009江苏江苏 37)37)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 90 周年。某校高三(2) 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 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 2008 年,更加深切地感 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参与讨论参与讨论 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图片挂到班

14、级网页上,引起了同学们的 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 帖展开讨论。(1)有同学跟帖认为, “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20112011 年各地模拟题汇编年各地模拟题汇编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2010年7月30日上午,力学之父钱伟长逝世,“三钱”时代成历史回忆(钱学森、钱伟长、 钱三强)。回答21题。 20112011巢湖一质巢湖一质2121“三钱”用他们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只有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