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桥边的老人》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502714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选修《桥边的老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人教版选修《桥边的老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人教版选修《桥边的老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选修《桥边的老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选修《桥边的老人》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作者:高伟红作者:高伟红 文章来源:文章来源:语文建设语文建设2007 年第年第 1 期期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 外国小说欣赏是在学生完成高中语文必修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属于小说与戏剧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 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适当地勾勒外国小说史的轮廓,简单介 绍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以及诸种流派,最终目的是了解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 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二、目标设定二、目标设定 外国小说欣赏分为八个单

2、元,按小说的基本元素来设定,分别为叙述场景主题 人物情节 结构情感和虚构。桥边的老人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 的要求是: 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和题旨呈现的关系; 4.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 桥边的老人篇幅短小,笔法简练,但是意蕴却很深刻,叙述角度也很具有代表性,所 以结合单元要求和文本特点,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 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3、。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 (一)准备与预习(一)准备与预习 1.查阅关于海明威人生经历及创作风格的资料。 2.阅读诺贝尔文学奖文库授奖词与受奖演说卷(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8 年版)中关于 海明威的部分。 3.阅读小说,能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在你思考的人物对话下面做出记 号。 4.不看课文,回忆课文的大致内容和阅读时的感受。 5.试着思考一下:你的阅读感受和小说的写作手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作者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你产生这样的阅读感受? ( (二二) )体验与建构体验与建构 1.1.赏析作品赏析作品 (1)想象你就是文中的叙事主人公我,请你依据课文,以简单的

4、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战争 来临前忙乱的画面,进而品味小说语言简约却寓意深远的艺术特色。 (2)依据课文中的对话,尤其是我与老人对话时答非所问的情景,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3)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与同学一起思考、讨论: 短篇小说不可能像长篇小说一样对社会历史作壮观的描写,它只能选取一个小角度、一个 侧面,以小见大地折射出有意义的主题来,那么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2.叙述分析叙述分析 (1)介绍叙述视角。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叙述

5、角度,这 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作者一叙述者一人 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介绍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 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 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 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 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

6、人物重叠 。 (3)根据上面的介绍,请你再次阅读桥边的老人指出这篇小说的叙述人称,并结合准 备与预习 第三题,与同学讨论、分析这种叙述人称的艺术效果。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指导,得出观点: 桥边的老人中,第一叙述人称我的出现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 (2)桥边的老人叙述视角分析: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 实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 其次,采用第一人称,可以避免作者的介入,更多的是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显 得比较客观。具体说来,小说通过我之眼,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尤其是老人三 次唠叨着猫会照顾自己,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7、 这样的细节描写,将老人的内 心之痛刻画入微。尽管没有一句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却令我们感受到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 平的热爱。 最后,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我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只能 推测,这对读者而言,要求能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比如,在小说末尾,当 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却无力起身时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老人摇晃了几步, 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是不再 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这一切都是客观地呈现出来的,关于老人在战争中的 命运和老人对现实的情感等,都需要读者借小说的信息推导出来。 ( (三三) )应用与拓展应

8、用与拓展 1.找出一篇采用全知视角写作的短篇小说,并与桥边的老人相比较,领悟不同的 叙述方式产生的不同的审美效果。 2.完成课后思考与实践第一题:桥边的老人中,法西斯的威胁近在咫尺,老人 却还在挂念着自己看的小动物们,表现出人性的光辉。试用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描写老 人的内心世界。 3.再找几篇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来读,体会他提出的语言冰山理论。 四、教学反思四、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是新课程推进中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完成从必修课向选修课的过 渡,实现延伸、拓展、补充和巩固的目的,并且凸显选修课的特征,这一切还都在探索之 中。上完桥边的老人,结合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意见,笔者认为这节课大体上抓住了

9、高 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习过程中的专题意识较强。如前所述,教材每一单元所提供的小说文本,都 是按照某一话题择定的,而这一话题正是小说的某一基本元素。这节课的总体设计围绕叙 述这个专题,把教学重点和难点放在学习并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掌握有限视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这两个方面。相比于必修课的教学,无论是对文本的赏析建构还 是对文本的专题分析(包括练习部分),教学目标的指向性都更强,课堂教学的张力也有 所增大,教学的效益有也所提高。第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体验与建构这个

10、教学环节上采取了活动式学习的 方式,以体验、欣赏、探究、总结这些综合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大都对外国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大都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时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来完成教 学活动。笔者在赏析作品这个环节设计三个问题,就是为了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第三,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和必修课的连接,问题设计难度适中。选修课是必修课某一 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难度和容量势必有所加大,但同时也要考虑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基 本任务和特点,跨度不能过大。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既把必须掌握的名词术语,如 “叙述视角”叙述人称

11、等交代清楚,又没有过于纠缠这些概念,而是注意多结合文本进行 分析,教学重点偏重在理解和运用上。另外,如请你依据课文,以简单的白描方法勾勒出 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画面,进而品味小说语言简约却寓意深远的艺术特色等活动的设计 ,都是和必修学习内容十分接近的,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太大的陌生感和隔膜感, 对以往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巩固。 但是,这节课对某些问题的考虑也不充分,出现有的问题太浅的情况。如对短篇小说 不可能像长篇小说一样对社会历史作壮观的描写,它只能选取一个小角度、一个侧面,以 小见大地折射出有意义的主题来,那么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这一问题, 大多数同学随口就能说出在残酷的战争中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等答案。其实笔者 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更希望学生关注的是问题的前半部分,即小说是通过关注战争中 的小人物和弱者来彰显主题的, 进而引导他们体会内容和题旨之间的关系。如果把问题设 计成我和老人的对话始终围绕着动物,有人说在这样的战乱之年,人人自危,只求自保 ,又何必去考虑动物的安危呢?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谈谈你的看法。这样,问题指向 不仅是开放的,而且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同时也让学生在思考中必然地体会到内 容和题旨的关系,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