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基础知识 (2)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9502109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基础知识 (2)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茶文化基础知识 (2)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茶文化基础知识 (2)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茶文化基础知识 (2)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茶文化基础知识 (2)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文化基础知识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基础知识 (2)(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文化基础知识丙七丙七 印子印子目 录一、茶文化概论二、中国茶文化简史三、茶与文学艺术2一、茶文化概论4、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1、中国用茶源流2、茶文化的内涵3、茶文化的社会功能1、中国用茶源流茶食用药用饮用唐代烹煮宋代点茶明代瀹饮清代泡饮咀嚼鲜叶 生煮羹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汉代典籍中记载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而解之。”的传说。神农氏是原始母系氏族 社会的氏族首领。按此推算,中国人发现和利用茶 叶已经五六千年的历史。晋代常璩在公元前350年 左右所写的华阳国志巴志一书中记载:周武 王伐纣时,巴蜀(今四川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 用茶叶作为“贡品”。而且当地已经有

2、了人工栽培 的茶园。这个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起源于中国“茶”字的形、音、义是中国最早确立的。我 国古代典籍中,茶的名称很多。西汉司马相如的 凡将篇称茶为“荈诧”,杨雄在方言中称茶 为“蔎”,此外还有“荼”、“檟”、“茗”等。 唐代中期,“茶”字出现并逐步统一,从此,“茶 ”字的形、音、义确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2、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 创造的一切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 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指与茶有关的精神财富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一)物态文化层 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即有关茶叶的栽培、制造

3、、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及疗效研究等 ,也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 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二)制度文化层 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 会行为规范,如古代的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 贸等。(三)行为文化层 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 模式,通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四)心态文化层 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 值观念、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 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 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 成所谓茶德、茶道

4、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 核心部分。3、茶文化的社会功能茶文化是茶叶在被人类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 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对人们的生 活、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相当 深刻的影响。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生活中,依然在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文 化三个方面。经济 茶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是促进茶业的发展。早 在唐代由于饮茶之风的盛行,导致社会茶叶消费量的 增长,茶叶生产、贸易发达,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部 门,茶税也就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 现代社会中,茶文化对茶业经济同样有很大的促进作 用。如著名茶乡福建

5、省安溪县原是有名的贫困县,在 经过开展多年茶文化活动之后,其出产名茶铁观音畅 销全国,远销海外,终于摘掉贫困县的帽子。社会 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将茶之功效归纳 为十项: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 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其中 “散闷气”、“驱腥气”、“养生气”、“除疠气 ”、“尝滋味”、“养身体”诸项,是属于饮茶能 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和保健作用等方面的功能。而“ 利礼仁”、“表敬意”、“可雅志”、“可行道” 等则是属于茶道范围,也是茶文化的主要社会功能 。据此可以将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以茶雅志 ” “以茶敬客

6、” “以茶行道 ”(1)以茶雅志陶冶个人情操 早在唐代,裴汶在茶述中就指出:茶叶“其性精清,其 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 也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 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之可得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则非遑遽之时而好尚矣。”都是认为茶之特性是清、和、淡、 洁。饮茶之功效是“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闲洁,韵高 致静”。茶文化专家在概括中国茶道精神时所倡导的“清”、“ 寂”、“廉”、“美”、“静”、“俭”、“洁”、“性”等, 都是侧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因此茶就成为人生道德理想的象征, 饮茶就成为励志、怡情、养廉的一种手段。历代茶

7、人讲究茶叶本 身的特性和内在的韵味,把深层的文化素质与人格熏陶作为修身 之本。品茶在使人们获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同时,又可受到潜移 默化的文化熏陶,可以对人产生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的积极作用。因此,茶文化是当今社会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道德 教育的一种理想载体。(2)以茶敬客协调人际关系 自唐代以后,饮茶已成为广大民众的爱好,在日常生活 中,以茶待客,客来敬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唐代颜真卿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官”的诗句。宋代 杜耒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诗句。郑 清有“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的诗句。都是 描写以茶待客的名句。其中尤以“寒夜客来茶当酒”一

8、句 ,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的口头语了。在生活中,茶已成为友 好、尊敬、和睦的象征。客来敬茶是以茶示礼;朋友相聚 ,品茶叙旧,可以增进友谊;向长辈敬茶,表示尊重之意 ;邻里纠纷,献上一杯茶,亦可化解矛盾,促进团结。中 国茶道精神中所倡导的“和”、“敬”、“融”、“理” 、“伦”等等,都是侧重于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 世,敬人爱民,友好睦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爱。 在所有饮料中,唯独茶才有这种独特的作用。(3)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商品大潮汹涌,物欲膨胀, 竞争激烈,人心浮躁,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人 们心理容易失衡,人际关系趋于紧张。而茶叶被当今 人们誉为“最文明的饮料”

9、。茶文化是种雅静、健康 的文化。它能使人们紧绷的心灵之弦得以松弛,倾斜 的心理得以平衡。中国茶道精神中所提倡的“清”、 “廉”、“俭”、“洁”等具有平和、冲淡,雅致的 精神内涵,会使人们的心情趋于淡泊宁静,可以调节 生活节奏,缓解心理压力。茶道精神中的“和”、“ 敬”精神,提倡和诚处世、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新 型人际关系,必然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所以普及 茶文化、宣扬茶道精神,对于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 政治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文化 茶文化在建设民族文化的宏伟事业中也有着很重 要的作用。当今人类社会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也称经济 全球化)的格局中,人类超越民族、国家的地域界限而在

10、经济领域出现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趋 势。经济全球化必然带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沟通与合 作,必然形成某些共同的秩序,共同的利害关系,使世 界历史沿着整体化方向发展。在接受、参与全球经济一 体化的过程中,在吸收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文化的同 时,首先要认同并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自己的特 色,否则就有被西方文化淹没的危险。而茶文化正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适应社会发展 潮流的新鲜活力,在与西方文化争夺年青一代的文化较 量中,正好有它的用武之地。4、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当今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30亿左右人口在 喝茶,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和加工生产茶叶。 不管是茶树

11、的种植方法、茶叶的制作技术还是饮 茶方式,都是由中国直接、间接传人的。世界各 国茶的语音也是由中国南北方言演变而成。由此 可证明茶叶的故乡的确是中国。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首先是茶叶产品和饮 茶方式的外传,以后才有茶树种植和加工方法的 外传,同时还有茶书的外传。茶叶传人朝鲜半岛约在公元4世纪末5世纪 初,但到了公元9世纪以后饮茶之风才逐渐流 行起来。茶叶传人日本是在公元8世纪左右的 唐朝时期。茶叶西传欧洲始于公元16世纪,葡 萄牙人从澳门将茶叶带回本国,以后逐渐在欧 洲流行。茶叶北传俄国是在公元17世纪初。茶 叶南传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也在公元17世 纪以后。茶叶传人非洲时间最晚,开始于19

12、世 纪晚期,更多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种植 茶树和加工茶叶,其中大多数是得到中国政府 的帮助和指导才得以顺利发展。朝鲜的茶礼朝鲜开始形成了具有一定规范形式的茶会制度,称之 为茶礼。据李朝实录记载,凡是明朝使者来朝鲜时, 一般都要举行茶礼,其中从持瓶、泡茶、敬茶、接茶、饮 茶等等都有规定的程序,最后以茶叶为礼互相赠送而结束 。除了宫廷茶礼之外,还形成世俗茶礼和佛教茶礼。世俗 茶礼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特别是南宋儒学大师朱熹的学 说传播到朝鲜之后,就以朱子“家礼”为依据,主要是在 成年(冠礼)、成亲(婚礼)、丧事(丧礼)、祭祀(祭礼)等人生四 大礼仪中使用。佛教茶礼主要是依照百丈清规和禅 苑清

13、规等来实行,分为大礼、小礼、灵山作法三种仪式 。还有道教茶礼是以白瓷为主要道具,用饼、茶汤、酒作 为祭品来祭祀诸路神仙,还要以冠笏礼服行祭,并须焚香 百拜。日本茶道19世纪后半叶明治天皇时期(18671911),日本 开始与外国进行交流,他们首先介绍给西方的就是日本 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里千家为主要力量,日 本茶道界积极向外国介绍日本茶道。至今为止,在美国 、巴西的一些大学及中国的天津商学院、南开大学等单 位,日本茶道被当做一门课程来学习。另外,在世界近 30个国家里建有近70个里千家的茶道活动中心。总之, 日本茶道界在国际文化领域中不断地扩大影响。至今为止,日本茶道的主流是从中国宋元

14、时期流传 下来的抹茶道,即是用茶粉来冲点并用茶筅来击拂使之 产生泡沫的点茶法。实际上中国从明代开始盛行的散茶 冲泡法在明代也曾传播到日本,并且形成了至今还在日 本流行的煎茶道。五矢佳 天津南开大学日式茶室“丰乐庵”圆形井台正中刻一 个“口”字,四周分别镌刻四个汉字偏旁,四个偏旁 共用一个“口”字,形成“唯吾知足”四字箴言。英国的下午茶到了19世纪初期,饮茶之风普及全国,1801年,英国的 茶叶消费量达108万吨,1901年则达117万吨。并开始 形成“下午茶”(也称午后茶、午时茶或五时茶)的习惯。据说 “下午茶”是由贝德福特公爵的第七位夫人安娜玛丽亚创 造的。当时英国人的午餐吃得简单,而晚餐要

15、到八九点钟以 后才能进行,两餐之间隔得太久,感到饥饿疲惫,她就让仆 人拿一壶茶和一些小点心到她房间,很解决问题。于是就经 常邀请一些朋友来一起喝茶。不久整个伦敦上流社会都流行 这种活动:每天下午5时左右,大家聚在一起喝茶,一边吃着 点心,一边高谈阔论。1840年以后,在中产阶级中流行下午 4时喝下午茶的习惯。现在下午茶已经成为英国的传统,工厂 、商店、机关、学校和公司,一般下午4时(准确的时间是从3 时45分开始)都要暂停工作或休息片刻(一般是20分钟),让员 工们去喝下午茶。茶叶与鸦片战争随着茶叶消费量的增加,茶叶成了英国进口 的主要物资。1690年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茶叶只 占进口额的14,到

16、了1760年就增长到39 5,成为仅次于棉丝纺织品(占429)的大宗 进口物资。因此,英国每年需耗费数千万两的白 银去购买中国茶叶,而它输出的棉纺织品打不开 中国市场,造成严重的逆差。为了弥补这个亏空 ,英国在1800年以后靠鸦片来骗取中国人的白 银,再用它去购买中国茶叶。结果遭到中国人民 的反抗,爆发鸦片战争。中国则断绝茶叶供应作 为报复。于是英国人就大力在殖民地印度和锡兰 发展茶叶生产与中国抗衡。茶叶与美国独立战争为了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剥削,英国在1767年通过国会 法令,对美国殖民地的茶叶征收每磅3便士的税收,用来维持 驻扎在殖民地的军队和政府官员的开支。因为美国的茶叶是由 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垄断,无法逃避这种新赋税,民众坚决抵制 。纷纷组织起来集会抗议和示威活动。1773年11月27日,第 一艘运茶的商船到达波士顿港口时,遭到抵制而不能卸货上岸 。12月16日,英国总督拒绝商船撤离港口的要求,愤怒的群 众涌向码头,数十名青年化装成印第安人模样,手执短斧冲上 三条茶船,将342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