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word教学实录及反思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501658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word教学实录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word教学实录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word教学实录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word教学实录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最苦与最乐》word教学实录及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最苦与最乐教学实录 伍学明一、课题释疑理内容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 发现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生 1:是一个并列短语。生 2: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师: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生 3: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 生 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 5: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 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我们将这个题 目改为“乐从苦中来” ,行不行?生 6:不行,文章并不是写苦与乐的

2、关系的。师:那就改成“苦与乐” ,可以巴? 生 7:也不行,改后的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 不是一般的“苦与乐” ,而是苦与乐的典型情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生 8: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师: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到底是什么呢?生 9: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证据吗?生 10:第 l 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第 3 段 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 师: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 有关系。(板书:未尽责 任摄苦;尽一责任最乐。) 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文章内

3、容不太相符。那将 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 ,总可以吧?生 11:还是不能改,因为文章的顺序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 师:除了顺序原因外, 还有其他原因吗?生 12: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生 13:这种“最苦” ,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注意些。 师:俗话说,快乐易写,痛苦难描, 所以作者将“最苦”先写,重点写。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写“最苦” ,哪些地方写“最乐” 呢?生 14:第 l、2 段写最苦,第 3 段写最乐。师:第 4、5 两段是在写什么呢?(生概括不上来。)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 遍吧! 生 15: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

4、责任。师:这与课题有关系吗?生 16:这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深化,道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师:通过大家对文题的审读,我们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这不算读懂了课文。真正读 懂课文还得走进作者的思想,走进作者的情感,从文中读出自己的影子来。怎么读出自己 的影子来呢?比如老师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这句话,就想到我 今天上这节课,这么多老师来听课,给了我压力,我就有了一种责任。要是我推掉这节课, 身体可能会轻松些,但是我就会担心其他老师们会怎样评价我,也许就有人 说:他还是骨干教师呢!这样一种良心的不安可能就背负一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要是今 天的课同学老师都满意

5、,我想我也会快乐好长时间。所谓读出自己的影子,就是把自己放 到文中,和作者感情共鸣,和作者思想碰撞,就是边读书边想文中所说的有没有道理。下 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准某一处细细品味,看是否能读出自己的影子,待会我们一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起来分享。(生活动后交流。)生 1:“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这句话很形象。上周老 师布置的作业我没有完成,就总是担心老师找我、罚我,害怕老师当众批评我,可谓是战 战兢兢!师:你是应尽的责任没尽到,所以苦了。生 2:读“答应人做一件事”这段话,我深有感触。上学期放

6、假的时候,我们几个同 学约定出去好好轻松一下。可结果父母以不安全为由怎么也不让我出来,于是我失约了。 我觉得很没面子,都怕见到这几个同学了。师:守诚信是一种责任。生 3:我对这句话不太赞同, “人生没有苦痛,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更加重的了” 。我 想要是一个人得了重病,生不如死又无法治愈,那应该比这更痛苦吧!生 4:我不赞成,生老病死的痛苦乃人生难免的事,想穿了也就无所谓了。但是没尽责 任的痛苦是人为造成的,是心理的苦,无法排解。身体的苦只是身体疼痛罢了,那种良心 的煎熬才是真苦。师:这说明心里的苦大于身体的苦。生 5:“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我昨天晚上为了一个数学题熬夜至十二点钟

7、了, 几次都想放弃了,但是苦思冥想做完了以后,产生了一种成就感,特别快乐! 生 6:“自 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我觉得我们学习就是尽责任。一学期结束了,期末考 试又考得好,这就是我们学生最大的快乐了。像班上的赵俊年同学,我想他一定很快乐!师:你说了不算,我们听听他自己怎样说。(生笑。)生 7:我有时也不快乐,就是作业没有做完的时候。不过有一件事曾使我感到最快乐: 今年春季开学的时候,我坐在窗边,发现玻璃破了,寒风直往教室里灌,我想可能是我在 上学期放假的时候忘记了关窗,所以玻璃被风吹破应是我的责任。随后,老师重新排了座 位,我没有坐在窗边,但是看到坐在窗边的同学忍受着寒冷,心里很

8、不是滋味。于是第二 天,我把这块玻璃补上了,看到同学们不再寒冷,我心里真的感到很快乐。(掌声。)师:赵俊年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同学,值得我们学习。苦乐有时是相辅相成的,俗话说苦尽甘来,先苦后甜,苦中作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 上人,当然乐的时候也不能忘形,否则就会乐极生悲! 三、写法探究析特点师:通过交流,我想大家应该形成了共识,大家一起说说,最苦的事是生(众):未尽责任。 师:最乐的事是 生(众):尽了责任。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 把这么大 的话题说得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呢?请大家再挖掘一下课文,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个 词、一句话、一段文,看能不能从写作上分 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 (生活

9、动。)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发现。 生 1:文章开头运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就像与读者促 膝谈心,读起来很亲切。师:这是设问的句式,也是一种修辞方法。还有一种句式容易和它混淆,文中出现过吗?生 2:在最后一段里面有:“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这是用了反问,起到 强调作用,意思就是不能躲。师:还有其他发现吗?生 3:文中还多处引用了古语、俗语,使文章很有说服力。例如“如释重负” 、 “心上一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块石头落了地”就非常形象地论述了尽了责任是人生的一件乐事。师:引用古语、俗语、名人语录来讲道理,就叫作道理论

10、证;用到的这些词语、句子就 叫作道理论据。 生 4:第四段也用到了道理论证,论述了君子终生都在尽责任。 师: 这里面还有其他论证方法吗? 生 5:还有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的例子。师:其实我们从文章的课题就能感受到这篇文章最主要的论证方法,大家发现了吗?生 6:对比论证。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把道理讲透彻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大家还能从语言上作些发现吗?生 7:语言非常形象。例如文章第二段开头,把那种未尽责任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就好像是写我们自己一样。师:那你把这段读读看,要读出这种形象感来。(生读。)生 8:文章还有很多口语化的语言,例如“翻过来看” 、 “罢了” 、 “到底”等词,

11、把非常 严肃的话题变得很亲切,让读者容易接受。生 9:文章的语言也非常准确,例如“大抵天下事” ,作者就没 说所有天下事,避免了绝对化。 四、你说我说明责任师:梁启超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提倡的文学革命 开辟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他被誉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史学家、文学家,在他五十七年的人生历程中,承担着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 可以说 经受着苦难,也享受着快乐!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 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

12、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 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 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 身上的责任了吗? 生 1:责任是一笔不苟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责任是每节课上回 应着老师的指导积极地思考,责任还是每一次考试考出满意的分数。生 2:责任是早晨离开家时给父母一个平安的承诺,责任是每天回到家里给父母一个感 激的微笑,责任还是懂得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师:有首歌写道:“说句心里话,我 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 梦中的她。来既然来当兵,来就知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扛抢,谁保卫咱妈妈 谁来保卫她,谁来保卫她!是啊,正是这种责任才保证了社会的平安,才构建了社会的和 谐。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 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