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501378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次北固山下课堂实录作者: 加入日期:09-10-27 乡愁流淌 资源开拓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 钟焕斌乡愁是春日飘飞的柳絮,乡愁是山林如练的晨雾;乡愁是绵绵如丝的长长的铁轨,乡愁是 落日天际的一叶孤舟;乡愁是羁旅途中扬起的灰尘,乡愁是明月下窗口仰视的双眸。思乡 是人类最美的情感,它在岁月的心河中愈酿愈香。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如何进行古诗文 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品尝这一香醇佳酿,下面的案例为我们作了一些大胆而有益的尝试。首先,我想谈一下这次案例的有关背景。 次北固山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 级上册

2、第四单元古代诗歌中的一首唐代律诗。该单元以“自然”为主题,以三个维度 为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领略美的景物,感受美的 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我校语文组针对课标实验开展了系列教改活动, “单元整体感知”和“单元整合与反思”是 最常规的学习活动。在“单元整体感知”学习中,我自行设计了一次以“思乡”为主题的 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他们分组搜集的资料包括:1,关于“思乡”的感人的故事;2,古 今中外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3,吟唱游子思乡的歌曲,并学唱其中的一两首。课前,根据学习难点,我有目的的通过长途电话请教了江苏镇江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3、,其 间,适逢一同学于镇江出差,时值岁末,嘱其亲临北固山,以证实并描述“潮平两岸阔” 之实景,释“海日生残夜”关于写景虚实之疑。另外,在备课时,根据我对“风正一帆悬”的理解,我怀疑书中插图关于“帆向”的错误。 我在长江边长大,父亲是这方面的行家。于是,我多次打电话向一辈子都未离开过江水河 水的父亲请教,请教桅杆所在的位置,请教帆的悬挂技巧及升扬降落旋转的原理,请教风 向、帆向与船行方向之间的关系。在自己这一结论得到证实后,我欣喜万分。然后,与学 生一起找到了几只作为艺术品的帆船,其中有一个模型令我非常满意,因为它的桅杆悬挂 与我父亲所讲的一样,帆的方向是可以自由旋转的。下面的案例描述,我是按照

4、这次课堂学习活动的六个流程进行的。情景导入,以歌煽情课前,我播放了一首歌曲,让学生进行曲名竞猜。当歌曲前奏刚刚开始,许多学生都争相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喊出了歌曲的名字流浪歌 。在我的提议下,大家都跟着录音机唱起来。一个片段以 后,我示意学生停下来,并将音量慢慢扭小。以这段缠绵哀愁的乐曲为背景,我用饱含深 情的语调,拉开了本次学习活动的帷幕:“现在我们听到的,是陈星多年前演唱的流浪歌 。 流浪歌刚一出世,就唱遍了长城 内外,席卷了大江南北。街头巷尾,男女老少,轻吟低唱“同学们,当年和流浪歌一起走红的许多流行歌曲,都如同夜空

5、一瞬即逝的流星,早 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可为什么流浪歌却能如此受人欢迎让人喜爱呢?在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中,我以“乡愁”为话题,顺势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示了诗歌次 北固山下 。整体感知,读中现情首先,我结合自身处境,调动情绪,满怀激情的朗诵了课文。然后,我组织学生通过自由 读、齐读等形式朗读了几遍课文。律诗十分讲究形式,律诗的朗读自然也要注重形式。在 与学生讨论时,我们结合课外背诵过的过故人庄 、 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几首律诗的特 点,适时在屏幕上出示了诗歌节奏的划分以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文字。然后, 又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几个轮回下来,学生的朗读也已有几分滋味了。赏析诗歌,领悟诗情“本诗

6、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找出有关 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赏析诗歌的第一步,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并让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在全班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言。生:乡书是家信,诗人漂流在外,很想家,所以写信。师:他现在何处?家在何方?生 1:他现在在北固山下。生 2:他的家在洛阳,这从“归雁洛阳边”可以看出。我当即出示中国地图:“大家看,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河南洛阳在这,当时作者可能 行船向东去办事,因为在唐朝殷番的河岳英灵集中,该诗题目为江南意 ,诗的首联 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江苏镇江与河南洛阳两地相隔千里,作者可谓是人在他 乡啊

7、!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说明这一点呢?一阵紧张而安静的思考后,学生们马上纷纷回答:“从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可以看出来, 客路是旅途的意思, 行舟也说 明作者还在他乡途中。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题目中的次是停泊的意思,也说明是在路途之中。 ”学生的回答比我预料的要好,在他们的发言过程中,我适时给予点拔与鼓励。至此,我引 导学生已经挖掘出了诗歌感情的第一个层面:思念洛阳,思念家乡。如果说“思念家乡”是诗情的第一个层面,那么“思念亲人”则是本诗的更深层次的内涵。 我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引,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又一洞天。

8、“行舟客路,人在他乡。王维有这样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我动情的拉长了语调。“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们很默契的齐声咏和。“一些重大的节日是中华民族家庭团聚的日子。那么,本诗所反映的时令是什么季节的什 么时间呢?”“是秋天,因为有大雁。 ”一位急性子学生脱口而出。部分学生在底下暗自窃笑。“刚才这位同学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值得表扬。但我发现有些同学似乎有不同的观点。 ” 我微笑地看着窃笑的学生, “难道说秋天不对吗?”“是春天。 ”一个学生肯定地说。“因为春天到了,大雁才会飞回来。 ”另一个学生好像生怕功劳被别人抢走, “唰”地一下 站了起来。“言之有理。 ”我指着地图说, “从地理上看,洛阳在北固

9、山的北边,春天,天气变暖,候 鸟才会从南方飞回来。所以作者才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同学们,向刚才两 位同学学习(带头鼓掌) ,他们敢发言,肯动脑。大家想想,还有哪此词句说明了当时的具 体时间呢?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待会请选出中心发言人。 ”学生讨论两分钟后,各中心发言人纷纷要求发言。生 1:“江春入旧年”说明当时春天快到了。师:“江春入旧年”是什么意思?生 1:意思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师:你怎么知道的?生 1:我们从书上的注释看到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师:不错,看来你们小组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大雁南

10、归,旧年未过,但我国有一传统的 节日却要来临,这个节日是生(齐):春节。我平静地扫视全班,若有所思的停顿几秒,用缓慢深情的语调说道:“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让我们满怀真情的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学生齐声背诵,教室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我暗示学生继续发言。“当时是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水涨起来了,所以作者说潮平两岸阔 。上学期我们学过 的春就说春天来了,水涨起来了 。 ”我带头鼓掌,学生跃跃欲试,气氛更加活跃了。“当时还是早晨,作者看到了海里升起的太阳。 ”第三个中心发言人停了停,似乎明白了什 么, “是从海日生残夜看出来的。 ”我颔首微笑,在引导学生弄清“海

11、日生残夜”是什么意思后,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里升出来。作者真的看到了太阳从海里升起来吗?”一个学生说:“可能是因为当时江面开阔,连接大海吧。 ”另一个学生说:“可能是作者看到太阳,想像它是从海里升起来的。 ”“刚才两位的发言,一个说是看到的,是实写;一个说是想到的,是虚写。你们同意哪一 种意见呢?”我的话音未落,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就争论了起来。到了是该出手的时候了。“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刚好有一位同学去了北固山。 ”我扫视了全班学生 一眼, “他是到镇江市出差的。受我的委托,他是特意去北固山为我们实地考察这一问题的。 大家愿意请教一下他吗?”“

12、愿意”“他现在正等着我们的电话呢?谁来听这个电话?”我拿出电话,将话筒插入录音机的扬 声器里, “不过,可要注意礼貌用语哟,我的同学姓鲁,也是老师。 ”“班长!班长!”班长在掌声中走上来,其余学生伸长脖子,凝神注视。我拔通了早已储存的号码。 “嘟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嘟”的声音在教室回响。鲁:喂,你好。班长:喂,您好,是鲁老师吗?我是钟老师的学生,您在北固山吗?鲁:受老同学委托,我今天特意来到北固山的。班长:您在那儿能看到海吗?鲁:你们钟老师也问我这个问题。我在这里是看不到海的,这里离大海有好几百里地哩, “海日生残夜”是

13、作者想到的吧。但是现在江面开阔,抬头望去,对岸遥不可及,远远看 去,还真有“海天相接”的感觉,太阳从远处的水天相接处升起来,自然会让人产生“海 日”的感觉,这样,理解为实写似乎也可以。你明白吗?班长:我明白了,谢谢鲁老师,再见。我连忙接过电话,大声的说了句“谢谢老同学” ,说实话,老同学那声音飘飞在风中,绝对 能够把人的思绪带到那碧水迂绕的北固山前。一陈掌声之后,教室里平静了下来,我再次扫视全班,用深沉的语调说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子过得真快,一天未过,新的一天又来临了;旧年未去, 新年的脚步却又近了。漂流在外的诗人是多么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亲人啊。“独立船头,仰望长空,一行大

14、雁,从南方飞回,诗人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可爱的 故乡,见到我可爱的爱人啊我发现,在学生朗朗书声中,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咏叹。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这一环节,我首先请学生质疑,把还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结果,许多学生的问题都聚焦在 “风正一帆悬”上,而这正是我预料之中的。“首先,我想请问大家,当时江面上的风大吗?”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后,教室里又炸锅 了,有的说风大,有的说风小。在讨论分析时,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帆船模型,从“风正”入手,让学生认识到,风的方 向与船行走的方向完全一致;接着,我又问学生,能不能说成“风顺一帆悬呢?”让学生 结合“悬”来区分“风正”与“风顺”的意思,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能用

15、“风顺” ,因 为帆没有鼓起来,当时风不大。此时,我将船托在嘴边,以风吹帆,问道:“风正时帆该悬挂在什么方向?”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朝船头的方向。 ”学生得出这样的答案并不难。“那你们看看书中的插图,发现了什么问题没有?”“画错了!画错了!帆的方向画错了!”不少学生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们真不简单,居然能挑出专家的毛病!”我顿了顿,提高了音量, “只要细心观察,善 于思考,我们是能发现很多真理的。不迷信权威!做学问就要敢于向权威挑战!同学们, 让我们为自己鼓掌!”诗境再现,配乐朗诵在哀愁的二泉映月中,我让学生闭目静听老师的朗读,然后,请他们描述自己脑中想 象再现的画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这首二胡曲为背景,兴致盎然的进行了一次配乐 诗朗诵的表演赛。拓展共鸣,交流资料以“乡愁”为主题,各组依次展示了自己的收获。他们搜集到的材料来自网上、书籍、报 刊与杂志,内容广泛,有传说,有诗词,有歌曲:从李白的静夜思到泰戈尔的母亲 , 从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到费翔的故乡的云最后,在二泉映月的乐曲中,在学生朗朗的背诵中,我们结束了这一课的学习。但我 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