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三《诗六首》word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500808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必修三《诗六首》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版必修三《诗六首》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版必修三《诗六首》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版必修三《诗六首》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版必修三《诗六首》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必修三《诗六首》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必修三《诗六首》word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 8 诗六首 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3、品味赏析名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赏析名句。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 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二、作者简介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

2、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 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 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 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 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 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 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 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 诗篇。 三、分析课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

3、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 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 蓟丘览古七首, 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 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 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 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

4、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 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 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 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句法。 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

5、,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 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 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作品赏析 这首诗在陈子昂的诗歌作品中独一无二,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从诗 歌形式上来讲,它似乎不能划归任何一种类别,连诗歌的重要特征押韵,也弃而不用, 它确实如题目所指示的那样,它是诗人从心底唱出的无调的“歌”。然而,它那质朴的形式 与直白的语言

6、中却蕴涵着巨大的情感力量,千百年来,仍然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发力。 诗的起首两句,突如其来且丝毫不加掩饰地表达了对于自己生不逢辰的愤愤不平感和 失落感。由于这首诗写作时间、地点以及诗人当时的处境都相当明确,所以对诗中的“古人” “来者”如何理解,历来没有什么疑义。 “古人”即指春秋战国时期能够礼贤下士的燕昭王, “来 者”指以后就像燕昭王那样的明君。显然,这两句诗里包含着明显的现实内容,是作者当时 所思所感的直接反映。但如果抛开我们所了解的本诗的创作背景不谈,仅从诗歌本身来欣 赏和理解这首诗,不必坐实“古人”“来者”的意义,那么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就具有了更普 遍的意义,它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

7、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 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不 少论者认为表现了空间的寥廓无限,未必确切。其实这一句表达的意思直接接续前两句, 且把时间无尽及个人生命有限之间的对比进一步强化。前两句在表达时间感时还隐隐有一 个“我”作坐标,这样势必限制了读者的思绪,第三句则直接从“天地”落笔,而天地是亘古 不变、无始无终的,这样诗人的茫然感、失落感就更彻底、更难以排解,而读者也被带入 一个更广阔的诗境中。在这一层深似一层的思绪中,诗人的悲感无可消解,终而至于“独怆 然而涕下”,诗人的形象也就此定格。这首诗纯任感情喷发,没有什么特别

8、的艺术技巧。不 过,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与第四句“独/怆然/而/涕下”的节奏完全相应,而第三句中的 “天地之悠悠”读起来语调舒缓、平直,第四句“怆然而涕下”读起来语调急促、下挫,语调 的变化与感情走向相合,是出自诗人匠心,还是无意而为之,就不得而知了。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诗歌燕歌行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

9、tp:/ 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 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 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因此涌现出一批擅长描写边 塞征战生活的诗人,如高適、岑参、王昌龄、王维、王之涣等,后人称为“边塞诗派” 。今 天我们来学习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 。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1、作者简介高适(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人,居 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

10、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 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 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 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 世称“高常侍” 。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 年)卒,终年 64 岁,赠礼部尚 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 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 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

11、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吃喝玩乐样样精通。 2、写作背景: 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 戍之事,因而和焉。 其所感之事与“张公”有关。张时任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的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 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故此时有讥讽张公(守珪)的意思。 三、朗读诗文,划分诗节 1、请一生朗读诗歌,纠正字音。 2、自由朗读,参照注释,了解诗意。根据诗意和压韵特点,将诗分层。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 第

12、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按照战役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结局(心愿) 四、品读诗句,鉴赏诗文 1、圈出诗歌中的表现征战生活艰苦的语句,清人宋宗元说高適的这些“沉痛语不堪多读” , 为什么“不堪多读”?(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处境苦) 铁衣远戍辛勤久 征人蓟北空回首 (相思苦)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征战苦)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一)出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13、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 (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 明确: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 为下文反衬。 2、 “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 明确:“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 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季布便斥责他当 面欺君该斩。 (见史记季布传 )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

14、恃勇轻敌。唐汝 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 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3、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明确:“校尉羽书飞瀚海” ,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4 “榆关” “碣石” “瀚海” “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 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二)战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

15、明确:“萧条”自然条件恶劣;“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风雨”天气之 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2、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 明确: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 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3 “大漠” “穷秋” “塞草” “孤城” “落日” “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明确: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 卒心境的凄凉。 (三)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提示:扣住“久” “断肠” “空” ,体会征人内心之苦) 2、这段诗文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与全诗描写战争过程是否背离?有何 联系? 3、 “绝域苍茫无所有”与“杀气” “阵云” “寒声” “刁斗”矛盾吗?怎样理解? 4、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