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word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498685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word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黔之驴黔之驴 作者:作者:柳宗元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 刻道理。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等成语。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1 课时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

2、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 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 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 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 “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 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 。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 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 作者柳宗元(773 一 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 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 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 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

3、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黔之驴是柳宗元 三戒中的一则。 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 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 。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 “三戒”。三、正音、读文三、正音、读文1、学生自读课文,幻灯片显示易读错字,由学生读出,师生共同补充订正。黔 qin 窥 ku 骇 hi 遁 dn 胜怒:shng噬 sh 狎 xi 踉 ling 憖 yn (hn)2、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3、学生举手朗读。 4、集体朗读。 三、串译全文三、串译全文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1字词释意 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

4、以人:连词,相当于“而” 。 至则无可用:到了 却 以以为神: 把(它)作为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蔽林间窥之:躲避 偷看 稍出近之之:靠近 莫相知:一方对另一方 虎大骇:害怕 远遁:逃跑 以以为且噬己也:将 咬 然往来视之之:但是 益习其声:渐渐 终不敢搏:始终 益狎: 更 驴不胜怒:能承受 蹄之之:用蹄子踢 虎因因喜:因此 计之之曰::盘算 技止此耳:只 断其喉:咬断 尽其肉:吃尽 乃去:才离开 因因跳踉大阚:于是。2请学生结合已知字词意思翻译全文 3.幻灯片显示参考译文. 4.补充强调 船:用船(名作状) 至:

5、到了 稍:渐渐 且:将要 蹄:用蹄子踢 (名作动) 止:只仅 尽: 吃光 (用做动词) 断:咬断 4、问题研讨问题研讨1、整体阅读文章,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 空(每空限填一词)。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2、现在我们来研究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描写驴和老虎动作和心理的词语。对驴的描写:体态、声音、动作,(“庞然大物” 。 “鸣”和“蹄” , )传神地写出了驴在 “庞然大物” 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对虎的描写:动作的有: 蔽、窥、遁、近、视(之) 、荡倚冲冒、 跳踉心理的有: 以为神、觉无异能者、 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 技止此耳 3、谁来分析写虎这些词

6、语的妙处? 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 “稍出近之”、 “往来视之”、 “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 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 “尽其 肉”、 “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心理词语与动作相映衬,最初,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 ,把 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 领只不过“鸣”和“蹄” , “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

7、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戒惧之心,他反应迅速、行动灵活、 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弄清驴的底细后,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的要害,立即制敌于死命,虎能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是一个机智、 勇敢的形象。)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 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4、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 各层次中表现虎 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 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虎后来又为什么吃掉驴?文中写虎从“畏驴”到

8、“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层次,即(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 者。(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 耳!” (6)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 “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 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 、 “窥” 、 “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 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 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 “憖憖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 清驴的底

9、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 驴子不仅外形大,而是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只是它的本能,并没 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 领。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 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 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使出了自 己的绝招“蹄之” 。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实,自然非常高 兴。 第六层,写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利。这一层写

10、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风大震, “跳踉大阚” ,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它一往直前的气势,终于把庞然大物 的驴吃掉。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 、 “觉无异能者” 、 “莫相知” 、 “终不敢搏” 、 “以为且噬己也” 、 “技止此耳”等。初见驴时,虎“蔽” “窥” ,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 “骇” “遁” ,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 、 “往来视之” 、 “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 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 、 “断其喉” 、 “尽其肉” 、 “乃去”等语句,中小

11、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 ,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 , “技止此 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5、黔驴之技有哪些? 驴的如此本领可用一个什么成语表示?黔驴之技不过一“鸣”一“蹄” ,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6、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本文寓

12、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 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 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家伙) 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 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就一定能战而胜之。7、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黔驴之技: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 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请同 学们试用这几

13、个成语造句例:帝国主义看起来是庞然大物,实际上外强中干,没有什么可怕的。朝 鲜战争、越南战争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例:囚犯想了个越狱的办法,但黔驴之技,怎能逃得出保卫人员的眼睛! 例:小明夸下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他却黔 驴技穷,束手无策了。5、小结小结 本文是一篇寓言。我们既可以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表现老虎 的机智勇敢和驴的外强中干。显然,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一头驴子被一 只老虎吃掉的故事,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 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 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

14、它。 本文写得真切生动,作者善于通过对虎一系列动作、心理的细节描写把虎从 “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写得十分逼真,层次十分清楚,尤其是抓住了驴的 形体“庞大”和动物本能“鸣” 、 “啼”来写,对驴着墨不多,却形象传神。通过学习黔之驴我们又掌握了几个文言文词汇,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意,一次性学习了三个成语,更感受了中华语言文字的博大精神,受益匪浅。 六、课外延伸六、课外延伸1、文章题目为“黔之驴”但笔墨大量写虎,是否“文不对题”? 提示:以虎衬驴,结合社会背景,作者借文嘲讽的是像驴那样的人。2、 这

15、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 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出你的 观点及理由。*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并持之以据即可。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黔之驴 柳宗元 驴: “鸣” “啼” “技止此耳” (庞然大物) 虎:恐疑探喜计吃 (机智勇敢)附录:附录: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 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 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 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老虎感言:老虎感言: 对于驴子我一开始有些害怕,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