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邵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94948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邵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邵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邵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邵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邵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邵(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滋病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艾滋病启示录2一、艾滋病基本知识3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发现n起源于非洲,一些学者认为西非绿猴带有的逆 转录病毒感染了人类。20世纪70年代,由旅行 者和从非洲经海地的移民传播到美国,以后传 播到欧洲、亚洲以及世界各地。n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 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以新的独立的综合 征(AIDS)向全世界报道。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 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 的正式记载。n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4n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专家从已患有 淋巴腺病综合征的男性同性恋者的淋巴结中 分离出一种新的逆转录病毒(RV)

2、,称为淋 巴腺病相关病毒(LRV)n198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从艾滋病病人 人体内分离出一种病毒被称为人嗜T细胞病毒 (HTLV- ),接着另一学者从艾滋病病人 身上获得了类似的病毒,称艾滋病相关病毒 (ARV)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发现5n1985年,美国贝塞斯达癌症研究所对上述三 种病毒的核酸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 明这三种病毒实际上是同一类病毒的不同变 体。n1986年 7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毒 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 ”,即艾滋病 病毒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发现6艾滋病病毒是如何危害人体健康 n艾

3、滋病病毒是一种杀细胞性病毒,主要在“ 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使细胞破坏 ,而“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人体中非常重 要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的破坏直接导致免 疫功能衰竭,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 ,直到完全失去。n这样,对正常人来说很小的疾病或者感染, 如腹泻,在艾滋病病人身上却可能无限制地 恶化,最后导致死亡。7HIV抗体-感 染 成 功抗 体 转 阳诊 断 艾 滋 病死 亡- 4-8周-出 现 症 状8-10 年 1年 0.5-2年 HIV抗体+ 无症状有症状HIV抗体+ 艾滋病感染HIV后的自然发展过程急性感 染期潜伏期发病期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8临床表现n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

4、损伤,机体抵 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 肿瘤。n常见症状q低热、消瘦、乏力、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 淋巴结肿大等;n机会性感染q卡氏肺囊虫病、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病毒性疱 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n恶性肿瘤q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9艾滋病症状10艾滋病病毒的传播的条件AIDS 病人健 康 人 体排 出新的HIV感染者HIV感 染者 进入存活且足量 的HIV11艾滋病病毒的特点n病毒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 、唾液、尿液、乳汁、脑脊液等体液中q其中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浓度最高;q其他体液,包括唾液、眼泪等的含量都很少,尚 不足以构成传染。n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

5、抗力较弱(低于乙肝病毒), 在干燥环境中很快失去感染性,一般消毒剂能将其 杀灭。 n主要攻击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细胞的破坏, 免疫功能衰竭病毒特征决定了传播途径12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分娩、哺乳等)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及制品等)13吸毒人群母婴传播共用针具妓女配偶吸毒女性吸毒人群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性行为性行为配偶婴儿嫖客性行为吸毒人群共用针具性行为共用针具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14二、艾滋病流行趋势151981年第一次报告 5例艾滋病世界艾滋病流行26年概括2007年累计死亡超过 2500万人 存活

6、感染者/病人3320万人蔓延速度快16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2005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总计 3860万 (3340 4600万)成人 3630万 (3140 4340万) 妇女 1730万 (1480 2060万)15岁以下儿童 230万 (170 350万)2005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 总计 410万 (340 620 万) 成人 360 万 (300 540万) 15岁以下儿童 54万 (42 67万)2005年艾滋病死亡人数总计 280万 (240 330 万) 成人 240万(200 280万) 15岁以下儿童 38万 (29 50万)172

7、005年全世界每天会新增约1.1万名艾滋病感染者 每隔8 8秒钟就有一人感染HIV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2009年全世界每天会新增约1.41.4万名艾滋病感染者 每隔6 6秒钟就有一人感染HIV内容2005年2009年 15岁以下的儿童1500人2000人1524 岁的青 年人所占的比例40%以上约50%每天新增新增艾滋病感染者中艾滋病感染者中182005年成人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估计人数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共计: 3860 (3340 4600) 万 北美 130130万万 77 21077 210万万 加勒比地区 3333万万 24 4224 4

8、2万万 拉丁美洲 160160万万 120 240120 240万万 西欧和中欧 7272万万 55 9555 95万万 北非和中亚 4444万万 25 72 25 72 万万 次撒哈拉非洲 24502450万万 2160 2740 2160 2740 万万 东欧和中亚 150 million 150 million 100 230100 230万万 东亚 6868万万 42 110 42 110 万万 南亚和东南亚 760760万万 510 117 510 117 万万 大洋州 7.87.8万万 4.8 174.8 17万万 19次撒哈拉非洲仍然是全球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n斯威士兰孕妇平均

9、HIV感染率从1992年 4%上升到2002年的39%。n博茨瓦纳的城市中25-29岁年龄组产前 孕妇HIV感染率达55.6%,成人感染率 40%。n南非每9个人中就约有1个人感染HIV。20亚洲与太平洋地区n亚太地区艾滋病毒感染者在全球总数中的比 重正在迅速增长n亚洲的感染绝对数目前排列第二,今后几年 后会超过次撒哈拉非洲第二冲击波:印尼、印度、尼日利亚、俄罗斯、中国。21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n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n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 者n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n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22截至2009年底n中国估计现存艾滋病

10、病毒感染者约74万人n2009年新发感染者约4.8万人q其中42.2%通过异性性行为传播 q32.5%通过同性性行为传播。n性行为已超过静脉吸毒成为艾滋病传播的 第一途径n我国青少年学生性传播已成艾滋病防控重 点。 23流行病学三点分布特征 时间、地区、人群241985年1989年1995年1998年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1998年全国所有省份报告有HIV感染者。第一阶段: 传入期(1985 1988 )第二阶段:扩散期 (1989-1993)第三阶段:增长期 (1994-)时间分布特点 7个省21个省31个省25截止2009年底,累积报告HIV感染者 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其次为河南、

11、新疆 、广西、广东及四川。青海是最后发现感 染者的省份(1998年6月)。n我国西南、西北部地区HIV感染者主要为吸毒 人群n中部地区是以流动人口或有偿供血员等为主n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大城市主要以性病病人、 暗娼等为主。地区分布特点26我国HIV感染者地理分布(截止到2007年6月底)27人群分布特点n从性别分布上看:q全国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累积报告 的HIV/AIDS中,男性占65。女性感染者 的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n从年龄分布上看:q青壮年仍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q15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明显增加28艾滋病传播最重要的因素n性传播q频繁、快速更换性伙伴,使性乱人群通过性串 联在一起或联

12、成一片,造成艾滋病沿着这条(性)链 ,传播扩散。q还可进一步经母婴途径传播。n吸毒传播q频繁更换共用注射器吸毒伙伴,吸毒人群通过 注射器污染,串联在一起,造成艾滋病沿着这条( 血)链,在吸毒人群中传播扩散。q还可进一步经性途径和母婴途径传播扩散。29n人口流动频繁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动人口的总量为2.2亿, 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多数为青壮年,流入地对 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远跟不上流动人口增长的速 度。1998年以来,每年出国旅游数百万人,国内 旅游人数6.6亿人次。每年入境旅游二千万人次 。n大众HIVAIDS知识较缺乏中国CDC在2002年对13个省的公众抽样调查 ,对于HIV的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

13、晓率在32.8- 40.3之间。 30艾滋病流行规律同性恋注射毒品者嫖客家庭妇妇女婴婴儿 Source Population源头人群Bridge Population桥梁人群General Population一般人群卖淫妇女从高危人群开始,逐渐向一般人群蔓延31吸毒人群母婴传播共用针具妓女配偶吸毒女性吸毒人群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性行为性行为配偶婴儿嫖客吸毒人群共用针具性行为共用针具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32三、艾滋病健康教育33不进行教育,艾滋病将会继续横行。艾滋病得不到有效控制,教育也就无法发挥其作用。彼特皮奥特UNAIDS执行主任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34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1.艾

14、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高危人群:q应为卖淫嫖娼者、吸毒者、同性恋者q受劳教或教养中心的人员q性病患者、艾滋病病人的亲属3.重点人群(脆弱人群) :q年轻人、流动人口、宾馆或服务行业人员q长途汽车司机、个体户4.其余为一般人群 所有人35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育内容1.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的疾病(1)普遍的易感性所有人群不论男女老幼都缺乏 对艾滋病病毒的免疫能力,都是易感者,均 可通过不同传播途径而感染 (2)威胁的长期性艾滋病的潜伏期较长,潜伏期 大都没有什么症状或有轻微类似感冒的症状 (3)控制与治疗的困难性艾滋病病毒的多型性和变异性 极大,疫苗研制极为困难36(4)资源的消耗

15、性n艾滋病引起的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 的消耗很大。n艾滋病主要发生在性活跃的青壮年 ,青壮年数量和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经 济发展,并削弱国防力量。 (5)社会的毁灭性n艾滋病一旦流行,人均期望寿命下 降,不仅影响当代人,对下一代甚至几 代都有影响。37n人类正面对着两个威胁,恐怖主义和艾滋 病。与恐怖主义相比,艾滋病在过去一年 里夺走了更多人的生命。 -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n艾滋病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 子获得核武器。-联合国报告382.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行为性”疾病q艾滋病是一种行为性疾病,主要是人 类不良的性行为、吸毒行为等而导致传 播的。q前世界卫生总干事中岛宏博“艾滋病 主要死于无知” 。q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 以预防。393.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教育(1)性传播的预防教育(2)血液传播的预防教育(3)母婴传播的预防教育(4)非传播途径的教育40性传播的预防教育n预防经性接触传播:q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 ;q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 全套;q得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应 尽早到指定医疗机构或正规医 院检查、治疗。41国际上推出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有效ABC战略A“禁欲” 性活动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类繁 衍的基础,所以禁欲基本是无法实现的.那 么A做不到就应该是B。 B “忠诚” 也就是保持单一性伴侣。这不仅符合人 类对爱情美好的期望,也符合预防艾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