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细菌学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490892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细菌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细菌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细菌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细菌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细菌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细菌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疫学细菌学(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南京农业大学 张 炜电话:13814076553 Email:第一单元 细菌的结构与生理l 细菌的基本结构 l 细菌的形态 l 细菌的特殊结构 l 细菌的染色方法l 细菌的生长繁殖 l 细菌的代谢 l 细菌的人工培养第1节 细菌的形态l一、细菌的个体形态细细菌的各种形态态示意图图及电镜电镜照片球菌杆菌螺形菌螺旋体l 球菌(coccus) 双球菌(Diplococcus) 链球菌(Streptococcus)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四联球菌(tetracoccus) 八叠球菌(sarcina) l 杆菌(bacillus) l 螺形菌(spiral bact

2、erium) 二、细菌的群体形态菌落 l 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以菌落形式出现。在适宜的 固体培养基中,经一定的时间培养,细菌在培养 基表面或内部分裂增殖形成大量菌体细胞,形成 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第2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壁磷壁酸OMP (脂蛋白 )OMP(微孔 蛋白)OMP表层蛋 白肽 聚 糖LPS细 胞 壁细胞膜外 膜细胞膜周质间隙A 革兰兰阳性菌 B 革兰兰阴性菌细细菌细细胞壁结结构模式图图(据Salyers等)膜磷壁酸一、细胞壁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 厚度20-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60层

3、1-2层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 50%-80%占细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G+ 菌与G- 菌细胞壁的比较二、细胞膜为于细胞壁内紧包细胞质,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为脂层双层结构。功 能分泌呼吸跨膜蛋白脂质双层物质转运生物合成三、细胞质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有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细胞质内含有许多重要结构,常见有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与真核细胞不同,抗菌素作用部位染色体外遗传物质,与遗传变异有关异染颗粒等,可鉴别细菌四、核体l是细菌的染色体,由裸露的双链DNA堆积而 成,无核膜和核仁,又称拟核。第3节 细菌的特殊结构l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形在一些特殊 结构,如鞭

4、毛、菌毛、荚膜和芽孢等。肺炎链球菌荚 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 包绕的一层黏液样物质 l 化学组成 多糖或多肽 l 功能: 抗吞噬作用 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炭疽杆菌鞭 毛化学组成:功能:鞭毛蛋白运动器官与致病有关鉴定分类细菌菌 毛种类与功能:化学组成:菌毛蛋白与致病有关与遗传变异有关菌 毛鞭 毛芽 胞功能与医学上意义:脱水而成,为细菌休眠形式对外界的抵抗力增加可发芽成繁殖体有致病性有鉴别作用应以杀死芽胞为灭菌效果的指标一、革兰氏染色法 l 细菌细胞微小,无色半透明,经过染色后,才能 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l 细菌的染色方法很多。最常用最重要的是革兰染 色法。初染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5、结晶紫碘液酒精沙黄第4节 细菌的染色方法l二、瑞氏染色法 l三、特殊染色法 l(一)抗酸染色法一般对细胞壁中含有丰富蜡质的细菌(如 结核分支杆菌)染色。 l(二)芽孢、荚膜和鞭毛的染色法第5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l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 基本条件 l 营养物质 l 酸碱度:大多7.2-7.6 l 温度:嗜冷菌,嗜温 菌,嗜热菌 l 气体:专性需氧,微 需氧,专性厌氧,兼 性厌氧 l 渗透压l 二、细菌个体的生长 繁殖二分裂式生长,时 间差别很大l 三、细菌群体的生长 繁殖 l 迟缓期,对数期,稳 定期,衰亡期第6节 细菌的代谢l一、细菌的基本代谢过程 l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作用 热原质;毒素;

6、侵袭性酶类;色素;细菌素;抗 生素;维生素 l三、细菌的分解代谢与生化反应 氧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 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吲哚 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第7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一、培养基的概念及种类 l基础培养基 l营养培养基 l选择培养基 l鉴别培养基 l厌氧培养基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l液体培养基中:混浊、沉淀、菌膜 l半固体培养基中:有动力(即有鞭毛), 呈放射状生长。 l固体培养基中:看菌落形态三、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l细菌的鉴定 l传染性疾病的诊断 l分子流行病调查 l生物制品的制备 l饲料或畜产品降生学指标的检测第2单元 细菌的感染 l

7、 正常菌群 l 细菌的致病性 l 细菌的耐药性第1节 正常菌群l一、正常菌群的概念 在动物体各部分正常寄居而对动物无害的细菌称 为正常菌群 l二、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 体表,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 l三、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生物颉颃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l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侵入动物体后突破 宿主的防御功能,并引起机体出现不同程 度病理变化的能力。 l通常把细菌这种不同程度的称为细菌的毒 力,即致病力的强弱。第2节 细菌的致病性定性 l 细菌是否有致病性,经典 的依据是柯赫法则 l 近年来提出的分子水平的 柯赫法则对此标准作了补 充和完善。定量 l 就某种病原菌而言, 其致病性一般通过

8、测 定LD50以及ID50来定 量。物质基础 l 细菌的致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毒力因子,包括侵袭 力与毒素,以及毒力因子的分泌系统。 l 毒素有外毒素与内毒素之分几个概念l 感染(infection)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 续存在或增殖。 l 发病(disease)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对宿 主造成明显的损害。 l 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是指那些导致机 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了的微生物,为 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在宿主生物体内 持续存在或增殖,有时可造成宿主发病。l微生物学研究侧重于感染。因为感染的范 围更广,发病仅仅是感染可能出现的后果 之一。

9、 l感染不一定都导致发病,而发病则离不开 感染。 l如将防治传染病的重点转移到预防感染, 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l 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 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pathogenicity)l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virulent), 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一样,因此,毒力 是菌株的特征。科赫一、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l 柯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由德国细 菌学家罗伯特柯赫( Robert Koch)于1890年 提出, l 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 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 柯赫法则要点 l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

10、健康 者不存在 l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l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l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 的纯培养 l 可以将非感染性疾病与感染性疾病区分开.中毒性疾病 营养缺乏性疾病 鱼类缺氧死亡易与感染性疾病混淆牛栎树叶中毒 维生素E缺乏鱼翻塘死亡 柯赫法则的不足之处具一定的局限性,某些情况并不符合该法则 l健康带菌或隐性感染, 例:幽门螺杆菌 研究表明,超过90%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 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 成人感染率,无症状者可达50%左右 l有些病原菌迄今仍无法在体外人工培养只有1%不到的微生物可以人工培养 l有的则没有可用的易感动物

11、主要是指只感染人类或大动物的疾病二、细菌毒力的测定 l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 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 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 量。l 测定LD50应选取品种、年龄、体重乃至性别等各 方面都相同的易感动物,分成若干组,每组数量 相同,以递减剂量的微生物或毒素分别接种各组 动物,在一定时限内观察记录结果,最后以生物 统计学方法计算出LD50。l 由于半数致死量采用了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 行处理,因而避免了动物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ous dose, ID50) l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

12、、鸡胚 或细胞,但不引致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 其毒力。 l测定的方法与测定LD50类似,只不过在统 计结果时以感染者代替死亡者。三、 细菌的毒力因子l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称毒力因子(virulence factor),主要有侵袭力和毒素,此外有些毒 力因子尚不明确。 l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菌的许多重要毒力 因子的分泌与细菌的分泌系统有关。(一)侵袭力(invasiveness)l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 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这种能力称 为侵袭力。 l与侵袭力有关的毒力因子包括黏附或定植 因子、侵袭性酶、III型分泌系统和干扰宿 主的防御机制四类。 1.黏附或定植因子l凡具有

13、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份,统称为 粘附素(adhesin),通常是细菌表面的一 些大分子结构成份, l粘附素主要是革兰阴性菌的菌毛,其次是 非菌毛粘附素,如某些外膜蛋白(OMP)以 及革兰阳性菌的脂磷壁酸(LTA)等。l 某些粘附素无宿主特异性及组织嗜性如F1(1型菌毛)能与细胞表面的D甘露糖残基结合 l 大多数粘附素具有宿主特异性及组织嗜性如大肠杆菌的F4(K88)菌毛仅粘附于猪的小肠前段, F6(987P)仅粘附于猪的小肠后段 l 细胞或组织表面与粘附素相互作用的成份称为受 体(receptor),多为细胞表面糖蛋白,部分粘 附素受体为蛋白质,最有代表性的是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

14、lar matrix, ECM)2.侵袭性酶l多为胞外酶类,在感染过程中能协助病原 菌扩散。3.III型分泌系统l 细菌的分泌系统的发现是近年为细菌致病机制研 究的重要进展,其中的型分泌系统与动植物的 许多革兰阴性病原菌的毒力因子的分泌有关。 l 在病原菌与宿主细胞接触后,这一系统得以启动 ,具有接触介导的特征。 l 启动后细菌分泌与毒力有关的多种蛋白质,与相 应的伴侣蛋白(chaperone)结合,从细菌的胞 浆直接进入宿主细胞胞浆,发挥毒性作用。4.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l荚膜 l细菌表面的一些蛋白:如SPAl蛋白酶l细胞内逃逸(二)毒素(toxin) l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等的

15、不同, 可分为 外毒素 内毒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外毒素一般简称毒素外毒素(exotoxin)l 定义:是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 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数外毒 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于胞外,故名“外毒素 ”。但也有少数外毒素存在于菌体细胞的胞周间隙 ,只有当菌体细胞裂解后才释放至胞外。 l 多种细菌能产生外毒素,如肉毒梭菌、破伤风杆 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霍乱 弧菌。特性l 通常具有菌种特异性,如破伤风梭菌产生破伤风毒素、炭 疽杆菌产生炭疽毒素、霍乱弧菌产生霍乱毒素等。 l 毒性强,如1mg纯化的肉毒毒素能杀死2000万只小鼠。 l 外毒素的毒性具有往往

16、有高度的特异性。 破伤风毒素选择性地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肌肉的 强直性痉挛 肉毒毒素选择性地作用于眼神经和咽神经,引起眼肌和咽肌麻痹 l 也有一些毒素具有相同的作用,霍乱弧菌、大肠杆菌、金 葡菌等许多细菌均可产生作用类似的肠毒素。 外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l 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而使机体具有免 疫保护作用,这种抗体称为抗毒素(antitoxin) ,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 l 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 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之为类毒素( toxoid)。 l 类毒素注入机体后,仍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可作为疫苗进行免疫接种。l多数外毒素不耐热,一般在6080经 10min80min即可失去毒性,但也有少数例 外,如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大肠杆菌热稳定 肠毒素(ST)能耐100 30min。 l外毒素与酶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