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488460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做题技巧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 。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 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 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 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 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 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 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 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 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 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先做最

2、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 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 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 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 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 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 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 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 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 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 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一、读分析概述题选项,粗定内容。文言文考查的最后一个题目是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 概述或分析,所给的几个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 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 ,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

3、握文意的提示。文言语段二、理解文章内容,抓住人、时、地、事四要素。在最后一道题目的选项中,错误往往会出现在这样 几个方面,人物混淆、时间混淆、地点混淆、事件混淆 。史传文记叙人物,用笔简约,往往几句话就是一个事 件,一段经历。因为其记叙的是人,所以事件往往是随 着其官职、时间、地点、与其交往的人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我们要注重人、时、地、事这几个要素。其中难 点是官职名。1、关于原文内容(一)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

4、职。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二)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三)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四)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 为荣) 左迁:降职。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 黜、废:废弃不用。 (五)其它 知、主执掌、主持。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 ,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 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

5、 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 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 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 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 则错 一、语境推义法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一句话中有一个词语 意义难以确定时,可以先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 把难以确定意义的词语空置出来,形成一个填空练习 ,然后选择最适合句意、文义的词语填空,借此确定 词语的意义。 如: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先译为:当他用(?)捆绑燕父子的时候依据句意,括号中填入绳子较为合适,且“组”又带有 和“丝线之类有关的偏旁,从而可以确定“组”的含义 的“绳子”。2、关于实

6、词二、句法推义法文言文中有互文,对偶,排比等形式的句子,其 对应结构中的字词意义往往有相同、相近、相反、相 对的关系,根据文言词句在结构上的这种对称性特点 ,可以断定该词在句中所起来的语法作用,从而推断 出该词的词性和词义。另一方面,根据与某文言实词 进行搭配的前后词语的意义词性,通过语法功能来确 定多义字词的准确义项。 如:栗深林兮惊层巅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又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 为逆。三、词汇推义法许多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虽已不能单独使用,但 其意义却保留在现代汉语合成词中,尤其是成语中。 所以可以借助此来推断该词的意义

7、。 1、以合成词推义。 如: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遁逃遁逃 聆聆听听2、以成语推义。 如:阴知奸党名姓阴奉阳为暗地里刑人如恐不胜不可胜举尽四、音形推义法汉字中以形声字居多,而形声字的形旁表示该字 的意义,所以可以用形声字的形旁去推断词义。针对 文言字词中的通假现象,有时可以从语音上着眼,选 择文意翻译得通的同音字进行替换。 如:以音推义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五、古今异义词1、词词: 古代也是一个词,但词义,色彩,范 围等方面都已有所不同。 2、词组词: 古代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词组 ,但现在已是固定的双音词。 【古今异义题】答

8、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 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 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 ,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 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 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 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 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 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一、辨词义可以将其中简单的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般可先 译课内的那个句子),然后再将其代入另一个句子中, 看是否成立。 如:何苦效李绮、刘辟之所为乎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关于虚词二、辨词性分析其词性和用法,主要是从前后

9、与这个虚词搭 配的词语的属性来进行分析。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三、辨关系这主要是针对一些虚词词义详尽又同做连词时来 讲的。在18个文言虚词中,常用的表连词且能表多种关 系的虚词有“而、且、其、若、则、以”这几个词。根 据上下句的文意,将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连词 , 用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连词去替代,看是否成立,若成立 ,则表明这个连词表示的就是这个现代汉语所表示的这 种关系。常用的表关系的替代关联词有: 表承接然后、于是、就表递进而且表转折但、却、可是表假设如果、假如表因果因为、由于表目的来、用来表结果以致、到了地步表修饰地 着如: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掩口胡卢而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四、辨语气当文言虚词表达某种语气时,一般和现代汉语的 某些助词或副词相对应,可以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来 判断其表示的是哪种语气。表推测、商量语气大概,还是.(其皆出于此乎?) 表命令、判断语气一定,就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疑问语气呢、吗。 (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感叹语气啊。(虽鸡狗不得宁焉。) 表祁使语气吧。(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表反问语气难道吗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表陈述或舒缓语气了,或不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表句中提顿判断用于句中,不译(

11、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凑足音节一般用于句末,不译。(顷之,烟炎张。)虚词的三种特殊现象1、兼词。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 。 诸:放在句中时等于“之于”。(如“投诸渤海之尾。” )放在句末时等于“之乎”。(如“不识有诸?”) 焉:放在句中时等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盍:放在句中等于“何不”。(也常写作“曷”、“盖”)(如:“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2、虚词连用。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有时是两个,有 时是三个连用。有的放在句首,有的放在句末。连用 的虚词重点一般总是最后一个。 常见的虚词连用: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也 乎哉3、双音节虚词

12、。文言文中有些原为两个单音词 (有的两个都是虚词,有的一个是虚词,另一个 是实词),发展到白话中变为一个双音虚词。如:吾祖死于是。 古义:在这件事上。(今:连词)另外还有:“然后、虽然、然则”等 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 选择题稍快点 三、细究题干,重点突破。信息筛选题是对人物主要特点的考查。在筛选之前 一定要把题干中的要求分析清楚。除了对象要明确是此 人之外,还有如:“选出全部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 一组”,这个指令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要 “刚 直抗上”,对下就不能算;二要是“举动”,想 法就不能算。又如“选出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的一组,这个 指令也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

13、用兵上”的兵不厌 诈,在其余方面不算;再者,要是“手段”,即必须是 田单采取的方法,而不是结果、原因之类的内容。在选项中只要找到一至两项错项,然后再对剩余项 进行比较,作出判断。这样会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音形推义法汉字中以形声字居多,而形声字的形旁表示该字 的意义,所以可以用形声字的形旁去推断词义。针对 文言字词中的通假现象,有时可以从语音上着眼,选 择文意翻译得通的同音字进行替换。 如:以音推义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五、古今异义词1、词词古代也是一个词,但词义,色彩,范围等方面都已 有所不同。 2、词组词古代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的词组,但现在已是固 定的双音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