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几种材料类型的审题策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9488420 上传时间:2018-07-2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几种材料类型的审题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作文几种材料类型的审题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作文几种材料类型的审题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作文几种材料类型的审题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作文几种材料类型的审题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几种材料类型的审题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几种材料类型的审题策略(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几种材料 类型的审题策略(一)对比型n 这种材料类型的特征是:题中所提供的 材料基本可以划分两部分,内容相对或相反 。话题一般为关系型。这种材料注重考察学 生的思辨能力。所以在审题时,不仅要注意 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区别,更要看到二者之 问的内在联系。立意时既要坚持两点论,同 时又必须坚持重点论。 n如:“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有的同学只注 意到“生无所息”,围绕“惜时勤奋”立意。或 者只强调“生有所息”,从人的“生理特点”出 发,写娱乐休闲的重要意义。其实这两种角 度都是片面的。“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表 面上看相互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前者 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和意志,后者强调的是人

2、的生理需求。所以最佳的角度是把二者结合 起来:为了理想和迫求,既要孜孜讫讫,同 时为了能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又要注 意劳逸结合,围绕“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立 意,就较为全面了。当然这二者并不是对等 的关系,写作时应有所侧重。 (二)寓言型n所给的材料一般是则寓言或是具有一定情节 的故事。这是最传统的材料类型。它的立足 点是道理或哲理。在审题时,首先要把这些 “读”出来,然后把它作为写作角度。所以在 阅读材料时,必须特别关注寓言中“主角”的 言行,问题的根源,事件的起因和结果,尤 其是结尾部分议论性或哲理性的的语句,这 些都是理解材料至关重要的信息。读懂材料 是审题的关键,因为一旦理解出现偏

3、差,作 文就会而临跑题的危险。n如2006年高考江西卷:“雨 燕减肥。”雨燕在第一次离 巢前。必须减肥(锻烁,控制 食物的摄人)。n理解这则寓言的关键信息是结尾一句 话: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高飞。 它揭示的道理就是:要想有所成就, 就必须经受磨炼(从本领到意志),这才 是本题的最佳立意角度。审题时,如 果把视角仅仅集中在减肥”二宇上,围 绕“时尚”来写,那就跑题了。(三)松散型n与寓言型材料相反,松散型材料淡化审 题。甚至不需要审题写作角度就在材 料当中。它的优点是角度相当宽泛,什 么层次的考生都有话说。它侧重考察的 是考生的立意和表达。写作时无须另起 炉灶,只要从材料所提供角度当中任进 其

4、一,或把几个角度合而为一即可。n如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 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 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 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 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 沟通,读是超越”材料中一一提供了六种 “书”,七种“读书”方式。这样,从理论上讲 ,材料至少提供了4 2(67=42 )种角度(姑且 这么认为)。当然角度并不止4 2个,只不过 没必要再去另选罢了。(四)问题型n材料是当前社会存在的某个热点问题或生活中常见 的某种社会现象。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题时,首先要准确把握 材料所描述的是一个什

5、么社会问题,把“靶子”选准 ,然后再作溧人具体地分析。为了使自己的见解能 更加操刻,最好从具体问题出发,利用哲学上的分 析问题的方法(辩证的、发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来分析问题,借以提高认识的深度和高度。重点分 析问题的根源、危害,探讨解决方寨,而不能仅仅 局限在问题的表面上n。如:“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 事持续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面 对这个问题如呆仅从“阅读率不断下降”这个角度 下笔分析其原因,表达一种忧虑。虽然也能够扣 题,但过于片面。因为从整则材料来看,虽然传统 阅读方式有所下降(1999年为604,2005年为 487),但是由于网上阅读率的大幅提

6、高(1999 年为37,200 5年为278),所以整体阅读 率实际上是上升(1999年是641,2005年是76 5),这才更加全面和客观。我们也可以用发展 的观点来分析这个问题:传统阅读方式(图书阅读) 下降,新的阅读方式(网上阅读)上升,后者必将取 代前者,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因为网上阅读 有着传统阅读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信息量大 ,而且更加便捷。(五)独词型n 题中没有材料,仅提供一个词语或短语,作为 话题或题目。一遇到这类题目,很多同学感觉如同 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口)。这时,我们不妨借用 管理学中“5wlH”理论,对话题提几个问题:是什么 (what),为什么(why),怎样做(

7、how),什么时候 (when),是谁(who),什么地方(whe re),甚至更多 问题。这样,话题就会由抽象变得越来越具体,可 以帮助我们打开思维的缺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对 话题的深层认识。n如2 006年高考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首先 思考“wh0”;我想握住谁的手?亲人、友人、恋人 ,老师、同学,伟人、名人,甚至希特勒、小布 什、伊拉克难民、濒临灭绝的生物、理想、信念 、真理、青春然后思考“whY”:我为什么要握 住他的手?想表述感激、倾慕、敬仰、思念,还是 规功、责问、关爱、奋进最后思考“h ow”:怎 样才能握住他的手?我应该怎样去做?等等。这样 思维的角度一下子就展开来了,

8、而且闷题越多, 思维也就越深人。然后确定一个角度来写就可以 了。(六)解词型n这种类型材料的特点是:选取一个词语,作 为话题或题目。审题时,如果材料中对词语 作了解释,那么每个义项都可以单独作为写 作角度。n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意气”一词,有三个 义项,(1)志向、趣味和性情。如意气相投 。(2)意志和气概。如意气昂扬。(3)偏 激、任性的的情绪。如意气用事。”三个义项 每个都可以单独作为写作角度。如果只有一 个义项,我们还可以结合独词型材料的审题 方法,多问几个“什么”。n如:“愿景:所向往的前景。”首先思考“who” :谁的愿景?可以从自身出发,古令中外,各 色人等的愿景,甚至文学形

9、象,濒临灭绝的 生物,地球的愿景等等。然后思考“What”: 愿景是什么?只要确定了“Who”,这个问题就 好确定了。接着思考“how”:怎样才能实现这 个愿景?n其实,不管什么样类型的材料,材料说明都 至芙重要。它就是写作提示,启发你去思考 。更重要的是,它为写作提供限制,是命题 人所划定的“圈”,只要不出“圈”,一般就不会 跑题了。n审题方法、查原因 n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 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 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 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 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 :“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

10、星!”只见苹 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 角星。 n n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 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 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n、明关系 n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 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 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 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 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n n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不正当的关系,作为 他的同学给他写信,要劝导、教育他懂得孝 敬父母。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关系, 不要在“花销紧”要节约方面大做文章。n3、抓关键 n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 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

11、去壳。”其 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 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n “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 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 此可以较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 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 壮举就偏题了 n4、辨是非 n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 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 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 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 赞赏。 n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贬斥之情溢 于言表,显然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

12、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可以提炼 这样的观点: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 斯的角度);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 观点强加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如不顾 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 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n5、求异同 n 1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 大的哲学家。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 时德国哲学家谢林。列宁17 岁就开始 革命活动。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 论。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 学会法语。 n n(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 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 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 步分析材料会发现还有一个共 同点,即青年时

13、代就出成果,而材料 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 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 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 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 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 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n n2 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 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 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n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 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 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 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n n(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 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 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 形式上看是不

14、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 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 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 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 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n材料一 (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 获;(2)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 。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n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 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n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 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n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请自定立 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6、寻互补 n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 n 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 n n材料“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 材料“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 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 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 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 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 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 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