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480284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137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免疫学为学版本(1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免疫学国家执业医师免疫学主讲老师 陈 纭本章不是考试重点,近10年约考过 89题。第1单元 绪 论一、免疫系统及其组成 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外周脾、淋巴结(免疫应答主要部位 。二、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固有免疫 病原入侵早期发挥免疫防御作用(固有免疫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表 面受体一配基作用活化),不经历克隆扩增,不产生免疫记忆 。 2适应性免疫 由T、B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作用。克隆扩增 ,免疫细胞分化为效应细胞及记忆细胞。作用特异,作用强。(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物免疫监视 : 免疫自稳: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

2、( ) A免疫防御、免疫应答、免疫记忆 B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C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D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E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二、抗原 (每年考一分) 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的 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 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2006) 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1.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即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 细胞的特性;2. 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特性。 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决定

3、基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 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BCR及抗体特 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通常由515个氨 基酸残基或57个单糖或核苷酸残基组成, 又称表位(epitope)。 2. 抗原的分类 (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完全抗原:兼具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抗原。 (2001)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只具备抗原性,不具 备免疫原性。(2000、2006) 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IAg) (1)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 依赖T细胞辅助,T细胞依赖抗原(2005)。大多数蛋 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 。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4、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 程不需要T细胞的辅助,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Tl-1 ,多克隆活化B细胞,如细菌脂多糖(LPS);Tl-2, 仅刺激成熟B-2细胞。胸腺依赖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 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 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抗原。多为蛋白质。 胸腺非依赖抗原( TI-Ag)可直接刺激B细 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 胞的辅助,又称T细胞非依赖抗原。如细菌脂 多糖等。 特性TD抗原TI抗原化学特性蛋白质(多数)多糖(少数)结构特点结构复杂、多种不同决定簇结构简单、相同的决定簇无重复的同一决定簇、有载体决定 簇重复出现、无载体决定簇抗体应答特点 体液免疫十十细胞免疫十初次应答十十再次应答十T

5、H依赖性十抗体类别各类IgIgM免疫记忆十多克隆B细胞激活十诱导DTH能力十(3)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 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 异种抗原:不同物种之间,来源于另一物种的抗 原性物质。 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的抗原 自身抗原:可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独特型抗原:TCRBCRIg的V区具有的独特 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象,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4)异嗜性抗原 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的,存在 于不同种系生物如动物、植物或微生 物间的共同抗原。Forssma 首先发现在 豚鼠脏器和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 抗原,当时将这种共同抗原称为 Forssman抗原。 三 . 超抗原 某些抗原

6、物质,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 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 应答,超抗原。 4. 佐剂 概念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预先或与抗原同 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或改变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 答或类型,此为佐剂。 种类 种类繁多,包括生物性佐剂(卡介苗、短小 棒状杆菌、脂多糖等)、无机化合物类(氢氧化铝等) 、矿物油等。 作用机制 改变抗原,延长抗原在体内潴留时 间。增强单核一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 力。增强和扩大淋巴细胞免疫应答能力。 1完全抗原( ) A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B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 C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 D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 E不能

7、激发细胞免疫应答 三、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1)概念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 和成熟的场所。 (2)组成 (3)主要功能 人体的免疫器官和组织 2.外周免疫器官 (1)组成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2013, 阑尾等等0。 (2)主要结构 (3)主要功能 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 A淋巴结 B胸腺C脾脏D阑尾E扁 桃体 2013-1-53.属于粘膜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 B.脾脏 C.扁桃体 D.骨髓 E.肝脏 第4单元 免疫细胞 1. T淋巴细胞 分类 每年考一分 2. B 淋巴细胞 3. 自然杀伤(NK)细胞 4. 抗原

8、呈递细胞 1.T淋巴细胞 (1)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2)TCR-CD3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 (3)T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 (4)Th细胞的亚型及其功能 T淋巴细胞概述1.来源: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在胸腺内 发育成熟,故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2. 功能:不仅负责细胞免疫,对B细胞参 与的由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也起辅助和调节作用。 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主要有TCR-CD3复合物(T细胞的特征性标志 l(2001、2004)、CD4分子和CD8分子、协同 刺激分子受体(CD28和CTLA-4)及丝裂原结合 分子等。 T细胞抗原受体(TCR) TCR存在于所有T细胞表面,为T细胞特征性 标

9、志。 TCR-CD3复合物的组成1. 概念:TCR-CD3复合物是T细胞抗原受体与一组 CD3分子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是T 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 2. 功能:TCR特异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而CD3转导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TCR-CD3复合物 通过TCR-CD3复合物,转导 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活化信号。(2008) 的组成T细胞亚群1. CD4+T细胞,包括: CD4+T幼稚细胞、辅助Th1和辅助Th2 2. CD8+T细胞:即细胞毒T细胞(Tc或CTL)(1)称细胞毒细胞,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 胞(2000、2004、2008)。 功能: CD4+T

10、 细胞:分泌IL -2、4、5和IFN-等细 胞因子,促进和增强免疫应答。 CD8+T 细胞:抗原刺激活化后,分化为效 应Tc细胞,可特异杀伤靶细胞,介导细胞免 疫。(2000、2004、2008)。 Th细胞的亚群和功能 Th1细胞偏向于分泌IL-2、IFN,引起炎症反应或 迟发型超敏反应,又称炎性T细胞。因此Thl细胞可 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h2细胞偏向于分泌IL-4、IL-5、IL-6、IL-10,它 与B细胞增殖、成熟和促进抗体生成有关,故可增 强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2000、2003、2004、 2005)。调节性T细胞 1细胞表面标志 CD4+,CD25+。 Thl细胞

11、分泌( ) AIFN- BIL-4 CIL-5 DIL-6 EIL-10 2.B 淋巴细胞 (1)B 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2)BCR复合物的组成 (3)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特征 B淋巴细胞概述来源: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在骨髓内发育 成熟,故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在禽类,来源于法氏囊。参与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CD19和CD21分子是人B淋巴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 CD40分子 CD80(B7)分子 IgG Fc受体(FcR II) C3b受体 B细胞抗原受体(BCR) 有丝分裂原受体: LPS受体B细胞抗原受体( BCR )D的组成组成:SmIg+ Ig/IgSmIg:膜表面免

12、疫球蛋白胞膜免疫球蛋白(mlg) 识别和特异性结合抗原(2002、2003)。,四 肽链,主要为mIgM和mIgD。作用: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 Ig/Ig:作为主要的信号转导分子,转导抗原与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B细胞亚群 CD5+ B-1细胞:几乎不表达mIgD。由于发 育在先,故称为B-1细胞。 CD5 - B-2细胞:即为通常所指的B细胞。 3.自然杀伤(NK)细胞 (1)NK细胞的表面标志 (2)NK细胞的受体 (3)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中的淋巴 干细胞。 NK细胞无需抗原预先作用,可直接杀

13、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目前临床将TCR-、 mIg- 、 CD56+、CD16+(FcR)的淋巴样细胞认定为NK细胞。 NK细胞具有识别正常自身组织细胞和体内异常组织细胞的能力。 NK细胞表面具有两种功能不同的受体:1. 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IR):(2004) 能够激发NK细胞杀伤作用;2. 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LR):能够抑制NK细胞杀伤作用。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4. 抗原呈递细胞 (1)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 (2)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 (3)外源性抗原呈递过程 (4)内源性抗原呈递过程 抗原提呈细胞(APC) :该类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

14、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多指能表达MHC类分子的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 细胞等)(2004、2007)。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内皮细胞、 纤维母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等。(2004、 2007)。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即通常所说的抗原 提呈细胞,指能表达MHC-类分子的巨噬细 胞、 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 特点:将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呈递 给 CD4+T淋巴细胞。 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指其他抗原提 呈细胞如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 及间皮细胞等,能加工、处理和提呈抗 原,但能力弱。 特点:将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 呈递给CD8+T淋巴细

15、胞。 抗原常根据来源分为两大类: 1.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指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如被吞噬的细胞或细菌等; 2.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指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被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和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蛋白等 。 (一)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抗原与抗原提呈细胞结合后,常通过吞噬作用或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可溶性的蛋白抗原则通过胞饮的方式被内化。 这些抗原运送到胞浆的内体中,进入内体的抗原,在酸性环境中被水解为抗原片段。 抗原经加工处理降解为多肽,多数为含有10-17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并能与MHC 类分子上的抗原结合沟槽结合。(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完整的抗原必须首先在胞浆中降解成多肽, 细胞内蛋白酶体(proteasome)在内源性抗原的降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酶体主要负责将溶酶体外的蛋白降解为 多肽。 内源性抗原降解成多肽后,转移至内质网 (ER)腔内,与新组装的MHC I类分子结合并被提呈。 五、免疫球蛋白 1.基本概念 (1)免疫球蛋白(Ig) (2)抗体(Ab) 抗体(antibody,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