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件群体心理与行为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73521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课件群体心理与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群体心理与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群体心理与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群体心理与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社会心理学课件群体心理与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课件群体心理与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课件群体心理与行为(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一,群体概述二,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三,群体决策中的心理与行为四,群体中的竞争与合作五,群体领导 一,团体概述 【含义、特征;功能;凝聚力; 良好团体的心理学原则】1,群体的涵义、特征 群体涵义,指由2个以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为了共同 目标组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合体。群体特征: 有共同的目标与利益; 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有一致的行为规范; 有持续的交往; 有持续的行动能力。 2,加入群体的原因:即群体功能:满足个体重要的心理需求 :安全需要:减少不安全感、自我怀疑感,提升自我 力量感地位需要:获得所属群体成员拥有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地位自尊需要:因

2、身处群体而获得自我价值感归属需要:群体中人际互动满足了归属需要,产生一种属于自己团体的感觉。权力需要:只有群体而非个人才能提供权力目标实现需要 :实现需要多人知识、智慧、力量的目标离不开群体这些都是个体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3,群体分类 (1)按成员亲密程度 初级群体Vs.次级群体(首属群体)(2)按构成原则、方式 正式群体Vs.非正式群体(3)对个人的意义及作用 参照群体Vs.一般群体 (标准群体、榜样群体)按规模:大、小;按时间:长期、临时;按关系:紧密、松散4,群体规范(群体概念之一) (1)何谓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系列行为标 准(2) 两种群体规范: 正式 非正式(3

3、) 群体规范作用: 保持群体一致性 提供认知和行为的标准帮助角色定位 5,群体凝聚力(群体概念之二) (1)何谓凝聚力 指能使群体一致的力量,它往往用群 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彼此之间的吸引力来衡量。(2)凝聚力组成:吸引力;离心力(3)凝聚力作用 影响群体成员的稳定性。 高凝聚力导致对群体有更高的从众性。 影响自尊,凝聚力高的群体成员有较高自尊、较低焦虑 。 影响产出,提高符合群体要求的活动效率。6,良好群体的心理学原则 目标整合原则。 两方面:群体的总目标应该包括和满足个体的需要和愿 望;成员自身的个体目标必须与整体目标一致。 志趣相投原则。 共同志趣能保证成员有相似的态度、步调一致、协作

4、互 助,并使成员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 心理相容原则。 这是群体团结的心理基础,是保证实现群体目标、发挥 群体心理效能、维持群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重要条件。 智能互补原则。 群体需要智力水平不同、智力结构不同的成员的协作。此外,性别、年龄也能互补。 二,群体对成员行为的影响 【社会助长;社会懈怠;去个性化】1,群体影响:对个人活动效率 决定于三个因素:活动性质。【与活动机械性、复杂性有关】激发起竞赛的动机。【与群体情况下存在“校劲”的对手有关】产生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与群体情况下有他人给予“好”评有关】 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 2,群体人数对团体活动效率的影响 团体人数与活动效果应该成正比,即,

5、团体的人数越多、团体的效果越好。有两个因素影响:客观上,人数多组织难度随之增高;心理上,成员过多,会降低各个成员的个人动机。“人多力量大!”? 3,社会助长(群体对成员行为影响之一) (1)何谓社会助长: 有他人在场比独自一人时会表现得更好的现象(2)社会助长的机制: 他人在场提高了生理唤醒状态,增强了优势反映的倾向(3)社会抑制: 他人在场也可能有消极影响。(4)社会心理学分析: 与任务简单 Vs. 复杂有关;优势反应正确 Vs. 错误 4,社会懈怠(群体对成员行为影响之二) (1)什么是社会懈怠 群体共同办事,个人付出的努力会比单独完成时少的现 象(2)社会懈怠的原因 群体规模 (人多责任

6、扩散) 被评价的意识 (群体情境下降低) 个体对群体成功价值的评价 个体对自身努力作用的评价 (3)如何减少社会懈怠 评估个体绩效 知觉他人绩效 缩小群体规模 5,去个性化(群体对成员行为影响之三) (1)什么是去个性化 在某些情况下,个体丧失其个体性而融合于群体中的现 象 L. Festinger的研究(2)去个性化的原因: 群体规模 规模越大、责任感越低 身份匿名 P. Zimbardo研究;黑夜、蒙面、统一着装 情绪唤起 去个性化的后效,决定于群体规范 三,群体决策中的心理与行为 【何谓;其作用;群体极化;群体思维;群体决策技术】1,什么是群体决策 群体针对某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在分析

7、比较后做出 决策的过程 利用团体解决问题对人类进一步发展同样必不可少2,群体决策的作用 集中个体智慧 减少片面或偏见 提高决策效率 改善人际关系 3,群体决策面临两类问题 智力问题:有正确答案,决策任务就是找到它。 判断问题与行为、伦理、审美等有关,无唯一正确答案,而与每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以及内在需求有关 面对决策问题,必然受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信息性的;规范性的。 信息性社会影响:与世界的信息有关,对智力问题的解决影响较大。 规范性社会影响:与人们对积极结果的期待有关,对判断问题的解决影响更大。 4,群体决策的规则 除了信息性、规范性的社会影响, 群体决策本身应遵循如下规则: 一致

8、性规则。 在决策最终完成之前所有的群体成员必须同意这一选择。 优势取胜规则。 某个方案被50以上群体成员认可时才选择这一方案。 多数取胜规则。 没有一种意见占优势时,选择支持人数较多的方案。决策规则有时可能明确的,也可能非正式而模糊的。5,群体决策中多数人、少数人的影响 群体决策往往是多数人意见的整合。少数人对群体决策产生影响须有两个条件:(1)少数人必须是群体的领导(“权力极化”现象)。(2) 少数人对自己观点的坚持。 群体决策值得注意两种现象:群体极化;群体思维6,群体极化 (1)何谓群体极化 指通过团体讨论使得成员的决策倾向更趋极端的现象。图(2)群体极化的原因:五种观点 责任扩散论 冒

9、险责任分摊 社会比较论 关注群体观点 文化价值论 文化背景推崇 说服性辩论观 吸取他人论据 领导者影响论 领导者的倾向 团体极化现象7,群体思维(1) 何谓群体思维、又叫小群体意识 指在一个高凝聚力的群体内部人们在决策思考问题时由 于过分追求团群体的一致,导致群体不能对问题解决作 出客观、实际的评价的一种思维模式。 美国历史 为何不提异议 害怕被团体拒绝 不想打击团体士气。 7,群体思维(续)(2)群体思维产生的条件 高凝聚力的群体; 与外界的影响隔离; 领导是指导式的; 无有效程序来保证对所有选择从正反两方面考虑; 外界压力太大,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的机会很少。 7,群体思维(续)(3)群体

10、思维的特点 : 无暇可击的错觉 相信自己团体的决定一定正确 道德无可置疑 不为自己、为大家 刻板观点看事物 对对手的刻板印象 自我检察 反对意见一旦出现马上驳斥 压制反对者 意见不同者靠边站 群体一致的错觉 团体的一致比什么都重要 卫道士 护卫领导者,使其听不到异议后果 : 令人堪忧。 7,群体思维(续)(4)群体思维的 防范:从五方面 鼓励质疑 鼓励成员质疑提出的主张、接受成员的批评 领导中立 领导者在成员表达观点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 有分有合 先分小组讨论,再集中找异同 群体外专家参与 鼓励群体外专家提出意见建议 设置反对角色 有人充当批评者向群体主张挑战 8,群体决策技术 四种群体决策方法

11、。 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又叫专家评估法 具名群体技术(nominal group technique), Delbecq(1975)为克服群体思维现象而提出。 阶梯技术(stepladder technique), S. G. Rogeberg(1992)为避免群体中讨论可能不充分,为避 免群体中可能的懈怠而提出。 (1)头脑风暴法 广告经理Ostorn设计而成,可以产生新奇想法、富有创 造性的问题解决的技巧。命题后要求群体成员在较短的 时间内想出尽量多的解决方案。 一些原则性要求: 在提意见阶段禁止批评他人,反对意见必须在最后阶段

12、提出; 鼓励自由想象,想法越多越好,不可限制; 鼓励多样化,想法越多的人越可能最终获胜; 寻求整合和改进,一方面增加和改进自己和他人的意见 ,另一方面还要整合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提出更好的决策 选择。 效果: 图 未必优越 【宜于解决复杂问题】头脑风暴与单独决策的比较(2)德尔菲法 又叫专家评估法,是一种背对背的决策技术,由专家提 供反馈。步骤: 要求成员对某个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 专家对群体成员意见加以整理,并把整理结果向成员反 馈。 得到反馈后,群体成员就问题重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专家再次整理并提供反馈。 直至群体就此问题达成一致。* 此法不需要群体一起讨论,避免了可能的人际冲突,但

13、 比较费时。 (3)具名群体技术 为克服群体思维现象,Delbecq(1975)提出。 此法主要用于成员对问题不太了解,讨论难以达成一致 。有四个步骤: 出主意,由成员单独提出,越多越好。 记录方案,把每人提出的所有方案都列出,不作选择。 对方案加以分类,就每一方案群体进行讨论、区分、记 录。 对方案进行表决,每个人从1220个备选方案中选出自 己认为最好的5个,并选择累计得分最高的方案。 (4)阶梯技术 上述三种方法可能受群体自身一些缺陷的影响。 主要有二:群体中人们的讨论是否充分;群体中可能会出现社会懈怠。 为此,S. G. Rogeberg(1992)提出此法。使用此法: 群体成员是一个

14、一个加入的。如,5人群体中,先有2名 成员讨论,达成一致后第3人加入,先让第3人讲自己的 观点、再听前面2人形成的共识、最后3人一起讨论、直 至达成新的一致,第4、5成员以同样方式依次加入。 与德尔非法、具名群体技术相比,S. G. Rogeberg指出 ,阶梯技术在实际方案选择上,而且在心理感受上均优 于另外两种方法。但该法比较费时。 故主要用于重大问题的决策 四,群体中的竞争与合作 【何谓;有关实验;影响因素;竞争中冲突解决】1,何谓 竞争: 不同个体指向共同目标而展开的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 于自己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合作: 不同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 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2,有关研究:经典实验 运输竞赛 囚徒两难问题 竞争与合作3,影响因素:最终竞争还是合作? (1)奖励结构 竞争性的;合作性的(2)个人价值观 合作者,最大化个体和他人的共同利益 竞争者,使自己利益相对于他人达到最大化 个人主义者,最大化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