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传染病防控20150311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73005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20150311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20150311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20150311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20150311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20150311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201503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春季传染病防控20150311(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冬春季常见传染病的冬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防控高密市疾控中心高密市疾控中心 范建辉范建辉 20201515年年3 3月月1111日日*2培训内容:n n第一部分 传染病基础知识和管理第一部分 传染病基础知识和管理n n第二部分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第二部分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n n第三部分 托幼机构与学校传染病报告第三部分 托幼机构与学校传染病报告与管理与管理*3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传染病基础知识和管理传染病基础知识和管理*4一、传染病定义一、传染病定义n n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 (细菌、病细菌、病 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或寄生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或寄生 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

2、染性的、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5传染病常见症状传染病常见症状1. 1.发热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1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 39 以上,通常伴以上,通常伴 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2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 周周3 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 ,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

3、出汗。,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2.2.皮疹皮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时间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 最早,伤寒最迟;最早,伤寒最迟;*6传染病常见症状传染病常见症状分布分布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 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科氏斑,皮疹由 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形态形态分分4 4种种斑丘疹: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疱疹或脓疱疹:疱疹或脓疱疹:多见

4、于水痘、手足口病等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出血疹: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流脑等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流脑等荨麻疹: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7二、传染病的特征二、传染病的特征1.有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病原体,包括 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等。2.有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 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 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 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8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1)流行性 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

5、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 ,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 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 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 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 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 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 湿度的改变有关。 4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 疫,有的还可感染。*9三、传

6、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1 1、传染源传染源:指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指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 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 动物。某情情况下,外环境有时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动物。某情情况下,外环境有时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2 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如通过手、用具、玩具等日常生活接触:如通过手、用具、玩具等虫媒传播:蚊子(乙脑,疟疾)跳蚤等虫媒传播:蚊子(乙脑,疟疾)跳蚤等 3 3、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 疫力

7、的人称为疫力的人称为 易感者。易感者。 以上三个条件是以上三个条件是 传染病的传播、流行的最基本条件,缺一不传染病的传播、流行的最基本条件,缺一不 可。可。*10( (一一) )传染源传染源n n病人作为传染源病人作为传染源:n n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n n动物作为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11(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n n1. 1.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n n2. 2. 经水传播:经水传播:n n3 3经接触传播:经接触传播:包括两类传播方式:包括两类传播方式:n nA A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B B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n n4 4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

8、:n n5 5经土壤传播:经土壤传播:n n6 6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即虫媒传播,可分两种:即虫媒传播,可分两种:n nA A机械性传播 机械性传播 B B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n n7 7母婴传播:母婴传播:n n8. 8. 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传播:*12( (三三) )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n n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 力而易感的人群,其中个体称为易感者。力而易感的人群,其中个体称为易感者。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 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

9、性。*13n n(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n n构成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构成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 感人群三感人群三- -个基本环节,但传染病能否发生以及流行个基本环节,但传染病能否发生以及流行 程度,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n n1 1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气候、地理、包括土壤、气候、地理、 动植物等,动植物等,n n2 2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制度、生产劳动条如社会制度、生产劳动条 件、居住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医疗条件、文化、件、居住生活条件、风俗习惯、

10、医疗条件、文化、 经济、人口移动、社会动荡、战争、宗教信仰等经济、人口移动、社会动荡、战争、宗教信仰等n n社会因素具有扩大传染病流行,制止传染病的社会因素具有扩大传染病流行,制止传染病的 发生、蔓延、以至消除的双重性。发生、蔓延、以至消除的双重性。*14四、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四、传染病的防治措施n n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是指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是指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 病的具体方法,主要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病的具体方法,主要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 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的综合措施。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的综合措施。n n包括预防性措施和控制性措施。包括预防性措施和控制性措施。n

11、n( (一一) ) 预防性措施预防性措施n n预防性措施是指在尚未出现疫情之前,针对可预防性措施是指在尚未出现疫情之前,针对可 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和可能受病原体威胁的易感人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和可能受病原体威胁的易感人 群所采取的措施。群所采取的措施。n n*15n n1 1改善卫生条件:改善卫生条件:消除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疾病传播因素或使其无害化消除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疾病传播因素或使其无害化,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因此,必须改善城市卫生面貌,保持饮水,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因此,必须改善城市卫生面貌,保持饮水 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实施粪便、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做好消毒、卫生,加强食品卫生

12、监督,实施粪便、垃圾管理和无害化,做好消毒、 杀虫、灭鼠工作。杀虫、灭鼠工作。n n2 2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面向全社会,动员群众自觉的改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面向全社会,动员群众自觉的改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讲究公共卫生公德,建立起科学、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和习惯,讲究公共卫生公德,建立起科学、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 保健意识。健康知识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是国内外保健意识。健康知识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是国内外 公认的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方法。公认的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方法。n n3 3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免疫规划是通过预防接种的方法来

13、提高人体免疫免疫规划是通过预防接种的方法来提高人体免疫水平的一种特异性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相应的传染病,是控制和水平的一种特异性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相应的传染病,是控制和 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6n n(二)控制性措施:(二)控制性措施:是指疫情出现后,防止疫情扩是指疫情出现后,防止疫情扩散,尽快平息疫情的措施。散,尽快平息疫情的措施。n n1 1疫情管理:疫情管理:对所发生的每一例传染病病人及对所发生的每一例传染病病人及 疑似病人都应按规定及时报告、登记。疑似病人都应按规定及时报告、登记。n n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的主要来源,是控制和消除疫情报告是传染病的主

14、要来源,是控制和消除 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报告种类: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报告种类:甲类、乙类、丙类 传染病。传染病。n n2 2疫情控制疫情控制n n(1) (1) 消灭传染源:消灭传染源:n n病人:病人: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 离、早治疗。只要做到离、早治疗。只要做到“ “五早五早” ”,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控制传染病, 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防止传染病在人群中蔓延。*17n n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应做好登记,定期随访观察。应做好登记,定期随访观察。n n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是指与传染源有过接触且可能已是指与传染源有过接触

15、且可能已 受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都应进行检疫受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都应进行检疫 。如甲类传染病应进行留验观察,乙类和丙类传染。如甲类传染病应进行留验观察,乙类和丙类传染 病则实施医学观察,可正常工作和学习,但要接受病则实施医学观察,可正常工作和学习,但要接受 体检,测量体温,做病原学检测和必要的卫生处理体检,测量体温,做病原学检测和必要的卫生处理 ,如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对其接触者可实行预防,如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对其接触者可实行预防 接种。接种。n n动物传染源:动物传染源:检疫、屠宰、焚烧、掩埋、消毒等检疫、屠宰、焚烧、掩埋、消毒等 处理处理*18n n(2) (2)

16、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境所采取的措施;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污染环境,通风和空气消毒则是重点;肠道传沫污染环境,通风和空气消毒则是重点;肠道传 染病的病原体从肠道排出,应对粪便、垃圾、污染病的病原体从肠道排出,应对粪便、垃圾、污 水进行处理,并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水进行处理,并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 性消毒是针对可能受致病菌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性消毒是针对可能受致病菌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 行消毒,是最常用的措施。行消毒,是最常用的措施。n n(3) (3) 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 当发生传染病时,采取被动免当发生传染病时,采取被动免疫是保护易感者的有效措施。应急接种、锻炼身疫是保护易感者的有效措施。应急接种、锻炼身 体等体等*19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冬春季学校常见传染病冬春季学校常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