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9469500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154 大小:1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9讲 内环境与稳态第30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31讲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一)第32讲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二)第33讲 非特异功能免疫与特异功能免疫免疫接种和免疫系统 考试说明知识识内容要求 (1)稳态稳态 的生理意义义 (2)神经经、体液调节调节 在维维持稳态稳态 中的作用 (3)人体神经调节经调节 的结结构基础础和调节过调节过 程 (4)神经经冲动动的产产生、传导传导 与传递传递 (5)大脑脑皮层层的功能 (6)体温调节调节 (7)脊椎动动物激素的调节调节 (8)血糖调节调节 (9)非特异性防卫卫 (10)特异性反应应 (11)免疫系统统的功能异常 (12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预防知识框架复习策略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必修3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历年的高考中几乎年年都考。从近几年新课标地 区高考题看,本单元的命题经常出现,针对各知识点的命题 呈现的形式如下:1.核心概念等基础知识的识记,如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高考主要以内环境的组成为命题点考查内环境中的各 种物质的相关知识,题型主要为识图题。2重视结构图及知识的归纳比较,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常与体温调节及生物体的稳态、血糖平衡及调节等知识相联系出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以图表 形式的选择题出现,也可能是以热点问题为背景的简答题 。3注重知识间的联系,神经、激素调节常与血糖平衡

3、、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相联系,可设计成学科 内综合题,常以现实生活中的背景材料为前提(如08年抗 雪灾),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如糖尿病的成因及防治可以和激素调节、血糖调节及人体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引起的一 些症状及其如何防治等知识相联系出题。免疫、艾滋病、 癌症的治疗、“9.11”后美国的炭疽出现以及全世界都关注 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问题都与免疫的机制有关,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人类生活健康关系密切,随着人类 对自身健康的关注,这部分内容今后必将成为高考中重点 考查的对象,应给以足够的重视。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活实际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4、具有知识点繁多、能力要求高、思维量大、题 型灵活的特点,高考中仍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为 主。复习的要点是:1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如稳态的定义、细胞外液的成分、人类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受损后的症状等。2抓住核心知识或主干内容,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围绕的中心是内环境的稳态,要抓住这个中心进行知识的梳理,把繁多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 整体,便于复习提高。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时,特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要围绕着调节的物质基础、结构基 础和调节机理这条主线来展开。在复习神经调节时,要按 照反射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包括在神经 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通过低级神

5、经中枢中的传导兴奋通过高级神经枢中的传导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这条主线进行归纳。3通过画过程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如对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等知 识的复习。4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区别与联系,适当拓宽知识面,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注重应用层次的综合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 生产、生活实际、灵活准确的解答好综合题。使用建议1该部分知识重在对内环境稳态以及各种调节方式过程、机理的理解,记忆与比较。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特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需注意:(1)知识的重组与整合:在复习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进行重新组合。(2)图文转换: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

6、中,各种调节都有其独特的机理,可引导学生用流程图解表示,借助图文转 换把握生命活动调节的本质规律。(3)拓展与探究:教材中诸多原理都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将其中蕴含的原理、方法、思路提炼出来, 并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和探究中,如神经传导的特点、激素 的生理功能、二次免疫的特点等。(4)运用比较、归纳法:本单元内容相似、相近的知识较多,各种激素的化学成分、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参 与的神经中枢等容易混淆,复习中多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等 方式进行区别比较。(5)总结本单元与社会热点相联系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2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分为5讲,共9课时完成,每讲1课时,单 元训练卷及滚动

7、卷和讲评各1课时。考点整合血浆浆细细胞相对稳对稳定外界环环境缓缓冲物质质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体液、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体液的概念和组成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它 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 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两者关系如下:体液2.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2)各组分之间的关系a.各组分之间的形成关系如下:图291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

8、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 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 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 处流入血浆。b.各组分之间的成分关系: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三者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3.细胞内液与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外环境的区别(1)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液体,内环境是指由细胞

9、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外界环境指人体外 的环境。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子宫腔与外界相 通,属于人体内的外环境;由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 、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 尿液等,与外界直接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内环境,也 不是体液。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人体的角度看是内环境,从细胞角度看是细胞外液,所以,内环境和 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正常内环境中必有细胞生活。(3)与内环境各组分

10、有关的细胞的具体内环境4.正常情况下,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这种平衡,会 引起一些疾病发生。如组织水肿,根本原因是组织液增加 (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细细胞名称所处处内环环境 组织细组织细 胞组织组织 液 毛细细血管壁细细胞血浆浆、组织组织 液 毛细细淋巴管壁细细胞淋巴、组织组织 液 血细细胞血浆浆 淋巴细细胞和吞噬细细胞淋巴、血浆浆(1)血浆蛋白过少(如幼儿长期营养不良形成“大头娃娃 ”)引起血浆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渗透压,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2)组织细胞代谢产物大量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引起血浆水分大量进

11、入组织液出现水肿;(3)毛细淋巴管阻塞,通透性改变,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受阻部分组织蛋白不能及时由淋巴回流入血液, 造成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出现水肿。(4)过敏反应中释放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造成水肿。【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及意义。血浆、组织液与淋巴间的物质交换都非常重要,通过物 质交换保证了内环境中的物质在不断变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性。若组织液回流受阻,则会出现组织水肿。通过CO2的 体液调节,可使人体内环境中的CO2和O2保持相对稳定。【点评】 解决该问题需明确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之间的关系,对内环境结构的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

12、键。本 题是从内环境三种成分的关系及其成分进行考查,而下 面的变式题是根据液体的成分判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及相关问题。【答案】 D【解析】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 大多为蛋白质,由此得出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 属于细胞内液。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探究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定义: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 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

13、来源于Na、Cl。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变动。血浆的酸碱度在正常情况下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浆中存在着 由几对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对)形成的一套缓冲系统。每一对缓冲对都是由一种弱酸和一种相应的强碱盐组成的。溶质质微粒数量对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越少越小越低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有H2CO3与NaHCO3、NaH2PO4与 Na2HPO4。其中最主要的是NaHCO3与H2CO3,不仅含量多,而且缓冲能力也最强。调节过程如图293所示: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在37 左右,这是一个适宜体内酶活性的温度。注意: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 外液理化性质

14、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的相对稳定状态是 生活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的前提条件。如人体细胞 外液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 左右,体温过高或过低则代谢发生紊乱。【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无氧呼吸的产物及人体中的酸碱缓冲对物质。在长时间运动或进入高原等缺氧条件下,人 体部分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酸性物质乳酸,乳酸 进入血液后会引起pH的略微下降,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 是血浆中的NaHCO3。【点评】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视教材中的 探究实验。让学生明白血液中有维持其酸碱平衡的缓 冲物质,而且内环境的稳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一点学生容易忽视。本题是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 面考查,而下面的变式题

15、是对乳酸的处理这个具体问 题来设题。【答案】 A【解析】由于血浆中存在H2CO3/ NaHCO3、 NaH2PO4/ Na2HPO4等缓冲物质,所以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 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 会产生水与CO2。 探究点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2941.细胞通过内环境不断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正常的生 命活动,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2.直接参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系统(1)器官:肺

16、、肾脏、皮肤等。(2)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3.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神经调节:是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氢离子等在体液传送下对机体的调节,其中主要为激素调节 。(3)免疫调节: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答案】 B 【解析】 维持体内环境稳态,需要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直接参与,还需要内分泌 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 器官保持机能正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维持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外界环境有关,当 外界环境变化超出人体调节能力的时候,内环境稳态就 处于失调状态。【点评】解决此题须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及其特点,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本题从调节 稳态的系统、调节能力及意义方面考查,下面的变式 题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