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课件——够用了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68210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课件——够用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陋室铭》课件——够用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陋室铭》课件——够用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陋室铭》课件——够用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陋室铭》课件——够用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陋室铭》课件——够用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课件——够用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作者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 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 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 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 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 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 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 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 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刘禹锡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关于“铭” n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 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 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

2、且 押韵。座右铭:更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 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 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一般由 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 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 ,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 也可以是别人写的。n三、解释词语n名: 灵:n斯: 惟: 馨: n上: 入:n白丁:n调:n丝: 竹:n丝竹:n乱: 劳:闻名、著名灵异 这只 长到、长上映入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调弄,这里指弹奏 弦乐器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扰乱使劳累孔子云:“何陋之有?” n子欲居九夷。或曰

3、:“陋,如之 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 有?”n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 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道:”有君 子去住,就不简陋了。”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 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 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n运用比兴,从山水写起,以山水 比陋室。引出 “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兴:又叫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辞n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 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父爱 无语,却展示出广博。n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 个温暖的瞬间却展现出爱的伟 大。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分别体现了陋室的什么特点?(景)自然环境-(人)交往人物-(事)生活情趣-幽雅儒雅

4、高雅n优美的自然环境n往来客人的不俗n主人的高雅情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正面实写反面虚写 高 雅 脱 俗不 慕 富 贵作者颂自己的陋室,为什么又 写“诸葛庐”、“子云亭”? n用诸葛庐和子云亭与陋室类比 ,以“诸葛、子云”自比,意 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 的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 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并有 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 德馨”,说明陋室不陋。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 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 室

5、,不以为陋的品质作者写陋室用意何在?n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 陋的居室,表达了作 者不慕荣利,不求闻 达、安贫乐道的生活 情趣。 中心陋室铭陋室铭设喻引题山 仙水龙比喻起兴陋室 德馨陋室不陋环境优美(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事)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交友高雅(不俗人)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伟岸(君子之德)斯是陋室,惟吾得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南洋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山仙名水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 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

6、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书写四、填空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分不在高,及格就行; 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我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 可以打瞌睡,观窗景。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 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 心里说,混张文凭。 联系现实,发表见解你觉得下面

7、的学生铭反映的是何种学习 态度?你对这样的学生是如何看待的?公仆铭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 不在重,为公则灵。斯是公仆 ,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 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 无私情。可以明实况,查真情 。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 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 。众人曰:“公仆精神!” 参考例文托物言志:n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 达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 感情。小草铭树不在茂,有鸟就行。天不怕黑,有 星则明。斯是小草,意志坚定。同伴遍天下 ,文人把我吟。身旁溪水流,歌声伴我行。 可以扮春色,化秋尘。无俗世之烦恼,无功 名之纷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居易 曰:小草可敬!求学铭书不在多,用心就行。学

8、不在深,认真则灵。 求学之道,诀窍在勤。早起埋头读,课堂勇答问。谈 笑皆学习,往来无闲人。可以做功课,写佳文。无闲 聊之乱耳,无游戏之劳形。立志考一中,誓叩北大门 。老师云:学贵有恒!粉笔铭心不在高,坚定就行。寿不在长,永恒则 灵。斯是粉笔,奉献一生。老师手中握,知识 传之深。白雪纷纷扬,默默化灰尘。可以伴师 生,听宏论。无名利之向往,无羡人之心情。 粉身浑不怕,清白人间存。学生云:精神感人!写作 仿陋室铭的文 体,练习写一篇 铭的文章,可写文 言文,也可用现代文 。n关于刘禹锡被贬经历,课后查找 这三首诗:n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n再游玄都覌n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

9、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举例说出修辞手法 和 论证方法n比(喻)(起)兴 n对比n借代 n对偶 (对仗)n拟人n反问、引用 n举例 n类比 “何陋之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诸葛庐 子云亭 颜回巷考考你?一、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二、把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文。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 孔子云:何陋之有?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哪种用法:nA、助词“的”

10、 B、代词 C、动词,“往,到” D、助词无实义n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F、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n1何陋之有?( )n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n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n4食之不以千里( )n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n6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FCDBEAn中心论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n象征手法: 托物 言志n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引证n修辞手法:比兴对比对偶反问引用陋 室 铭(景)环境幽雅 (友)交往儒雅 (趣)生活高雅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物志言德馨五、托物言志n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

11、及室主 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言志: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 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n仙:超出凡庸的人,这里指神仙 ;n名:声名,名誉。在这里名词做 动词,出名。n灵:神奇,灵异。形容词用做动 词,这里可翻译为“被认为神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n山不一定要高耸入云,只要有仙 人居住,就会有响亮的名声;n水不一定要深不可测,只要有蛟 龙潜藏,就会被认为是神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n斯:这;n惟:连词,由于;n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 尚。n虽然这是间简陋的房屋,却因为我的品 德高尚,使它的声名像香气一样地传播 。谈笑有

12、鸿儒,往来无白丁。 n鸿儒:即大儒,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 人。n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 的人。n来这里谈天说笑的都是很有学问 的人,和我结交往来的,完全没 有缺乏知识的俗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n调:演奏;n素琴:不加装饰的琴;n金经:珍贵的佛经。n可以在陋室里弹奏不加雕饰 的琴;也可以阅读珍藏的佛 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n丝竹:借代音乐;n案牍:官府的公文;n劳形:使人劳累;形,身体。n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根 清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劳累 我的身心。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n它就好像当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的草庐,又好像扬雄在四川发愤 读书的子云亭。用孔子的话来说 :“一位君子居住的地方,又怎 么会觉得简陋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