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9444686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1. 1.会会写写“洛、榆、畔、帐洛、榆、畔、帐”4 4个生字。能正确个生字。能正确 读写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等词语语 。2.2.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 泊船瓜洲泊船瓜洲秋思秋思。3.3.学习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 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 句的意句的意思。思。4.4.体会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洛洛榆榆 畔畔帐帐(yy)(榆关)(榆

2、关)(zhzh ngng)(帐篷)(帐篷)(lulu)(洛阳)(洛阳)(p p n n)(河畔)(河畔)张籍,768768830830,张籍,张籍 ,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人,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人 。张籍是韩愈的学生,他。张籍是韩愈的学生,他 出身贫寒,常年过着四处出身贫寒,常年过着四处 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 在唐朝安史之乱是兵荒马在唐朝安史之乱是兵荒马 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 的诗人深陷洛阳城,却不的诗人深陷洛阳城,却不 知战乱中的家人的信息。知战乱中的家人的信息。 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 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到了故人,并托他

3、捎信给 家人家人 。在此情此景下,写。在此情此景下,写 下了这首诗。下了这首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秋思唐唐 张籍张籍意万重: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复;“又”的意思。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临;马上,接近。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诗意:秋风乍起,客居在洛阳城的诗人 想给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是要说的话 太多了,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信写好后,有担心匆匆写的信不能把信写好后,有担心匆匆写的信不能把 自己的意思完全表

4、达出来,当送信的人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的人 要出发的时候,又拆开已封好的信查看要出发的时候,又拆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是不可见到的,诗人为什么说“见秋风”?秋风引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 但秋风使秋叶纷落,落花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 带来一片秋容秋态,所以诗人说“见秋风”。秋风带来了凄凉摇落之景,勾起了诗人悠长的思 乡之情。“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对诗人哪 些方面的描写?“复恐”“又开封”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这两句诗是对诗人的心理和动作的描写。这 一细节

5、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家书的重视和对 亲人的深切思念。这两句诗是最能表达诗 人的思乡之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秋天思念亲人的情 景。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景。秋天到了,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 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 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 走时,走时,“ “我我” ”又打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又打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 诗人通过写信和诗人通过写信和“ “开封开封” ”这两个细节的描写,这两个细节的描写, 把客居他乡把客居他乡思念亲人思念亲人的复

6、杂的感情,传神地的复杂的感情,传神地 表达出来了。表达出来了。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1655-1685),原名),原名 成德,字容若,纳兰氏,世居开原东成德,字容若,纳兰氏,世居开原东 之叶赫河畔,满洲正黄旗人。其父为之叶赫河畔,满洲正黄旗人。其父为 康熙朝太傅明珠。康熙十四年(康熙朝太傅明珠。康熙十四年(16751675 ),年方二十岁的纳兰性德科考应殿),年方二十岁的纳兰性德科考应殿 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一等侍卫。凡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一等侍卫。凡 康熙出行,其必扈从。纳兰性德虽为康熙出行,其必扈从。纳兰性德虽为 皇帝近侍,却以诗文名世,皇帝近侍,却以诗文名世,中国文中国文

7、 学史学史将其列为清代最有成就的词人将其列为清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之一。词风清新自然,全无矫揉造作之一。词风清新自然,全无矫揉造作 之痕。其所作之痕。其所作出榆关出榆关被列为高等被列为高等 学校古文学范文。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学校古文学范文。国学大师王国维称 其其“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故园无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指风雪交加的声音。程: 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 即山长水远

8、也。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 :即今山海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 :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风一更、雪一更,即整夜风雪交加。雪一更,即整夜风雪交加。 聒: 声音嘈杂,使人厌烦。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 故乡故乡。 此声:意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意思: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 进发。夜里,将士住宿的千余座帐篷里都进发。夜里,将士住宿的千余座帐篷里都 点起了灯。点起了灯。 词的上阕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山一程,水

9、一程” 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的叠用,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 难。难。“身向榆关那畔行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点明了行进的方 向。向。“夜深千帐灯夜深千帐灯”,“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点明了 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 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是 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势之 浩大。浩大。 (1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夜深千帐灯。意思: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意思:入

10、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 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 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下阕以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 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 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 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的阵阵寒意,更加

11、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故园无此声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 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 来。来。 (2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故园无此声。这首词抒写羁旅这首词抒写羁旅 思乡之情。上片写奔思乡之情。上片写奔 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 帐时的苦闷,下片抒帐时的苦闷,下片抒 思乡之情。语言和谐思乡之情。语言和谐 明快,感情表达率直明快,感情表达率直 自然,风格缠绵哀惋自然,风格缠绵哀惋 ,是纳兰性德的代表,是纳兰性德的代表 作。作。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 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的春色之中,张籍的乡愁是肃 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杀的秋风引起,诗人纳兰性德 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 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由北方的风雪勾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