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442851 上传时间:2018-07-2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社会生活变迁及科教文艺第37讲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7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纲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最新考纲试题角度备考分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 于改革开放的决策1.高频频考点:本考点主要考查查家庭 联产联产承包责责任制。 2.备备考策略:(1)认识认识家庭联产联产承 包责责任制在整个改革开放进进程中 的地位和影响。(2)对对城市经济经济 体制改革,需要能够够分析“中国特 色”形成的原因,认识计认识计 划与市场场 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义市 场经济场经济 体制。(3)中国当代的对对 外开放实际实际上是经济经济全球化在 中国的表现现,需要将中国的对对外 开放与经济经

2、济全球化联联系起来,认认 识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经济大潮的重要 意义义。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责任 制和国有企业业改革(1)2016全国卷,31:从粮食产产量增加考查查家庭联产联产 承包责责任制的影响 (2)2015海南卷,23:从基层层的探索考查农查农村经济经济体制 改革的背景 (3)2013全国卷,35:从中国20世纪纪80年代改革与苏苏俄 新经济经济政策比较较考查查中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 (4)2011课标课标卷,34:从工资资改革考查查企业业改革目的 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 步形成2016海南卷,25:从设设立经济经济特区考查对查对外开放社会主义义市场经济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1)2017全国卷,3

3、1:从要求打破传统传统束缚缚考查经济查经济 体制改革的深入 (2)2012课标课标卷,33:从1992年下海潮考查查改革开放以 来的经济经济建设设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2)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4、现代化建设上来。(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3.意义:揭开了中国 的序幕,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1)内容经济体制:农业上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将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业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乡镇企业。管理体制:撤销 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2)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家庭承包经营人民公社2.城市(1)开展: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

5、是增强 ,把企业搞活。 (2)内容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所有制:以 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体制: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企业活力公有制按劳分配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1)创办经济特区设立:我国将 、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作为经济特区。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为主。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深圳市场调节(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

6、,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 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 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4)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浦东新区成为中国20世 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2.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

7、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2)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2.过程 (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2)确立框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完善理论: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初步建立: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3.建设成就 (1)经济增长:年均9%的增长速度

8、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2)人民生活: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公有 制重理解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实行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实行具有群众基础。(2)特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 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

9、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从长远来看: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限制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2.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结构过过渡时时 期经济经济 类类型社会主义义国营经济营经济 、国家资资本主义经济义经济 、合作社经济经济 (集体经济经济 ) 、农农民和手工业业者个体经济经济 、私人资资本主义经济义经济 关系社会主义义国营经济营经济 占主导导地位,其余

10、四种经济经济 仍占很大比重,并为为社 会主义经济义经济 服务务,其趋势趋势 是最终终改造成为为社会主义经济义经济 社会主 义义建设设 时时期经济经济 类类型社会主义义国营经济营经济 和集体经济经济关系社会主义义国营经济营经济 和集体经济经济 都是社会主义经济义经济 主体 改革开 放新 时时期经济经济 类类型社会主义义国有经济经济 和集体经济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经济 、私营经济营经济 、个 体经济经济 、中外合资资企业业和外商独资资企业业 关系社会主义义国有经济经济 是主体,其余经济为辅经济为辅 助,是社会主义义国有经济经济 的 重要补补充,为为社会主义义国有经济经济 服务务;多种经济经济 形

11、式并存,形成竞竞争 格局3.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项项目计计划经济经济 体制社会主义义市场经济场经济 体制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 经济经济 落后、工业业 化程度低、国防 力量薄弱 借鉴苏联鉴苏联 社会 主义义建设设的经验经验解放和发发展生产产力,加 速现现代化建设设 国内国际际形势发势发 生重 大变变化,社会主义义事业业在 世界范围围内处处于低潮 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论 创创新和实实践探索 特点单单一公有制 行政手段在资资 源配置中起基础础 性作用公有制为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并存 市场场在国家宏观调观调 控 下对资对资 源配置起基础础性 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发 挥挥了积积极

12、作用,但后期 计计划经济经济 逐步僵化,严严 重束缚缚了生产产力发发展, 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产 力,使中国经济经济 与世界经经 济济真正接轨轨,人民生活水 平获获得极大提高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划分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发展的阶段,说明各阶段特点。【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发展阶段”,一个是各阶段呈现的“特点”。据材料要注意时间阶段的划分。(2)定时空,找关联: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涉及管理体制、进行所有制形式、分配制度等诸多方面。 (3)提信息,找关键:改革开放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13、生产规模、产量迅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后跨行业经营,进行所有制改革。21世纪初,首钢搬迁,注重结构调整、环境治理和高新产业发展。【答案】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扩大企业自主权;产量增加,形成以钢铁生产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第二阶段:21世纪以来,实施钢铁生产战略转移;进行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发展高新产业;注重环境治理。【深化拓展】 对城市企业改革的认识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简政放权权,扩扩大企业业的经营经营 自主 权权 所有制以公有制经济为经济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经济 共 同发发展 分配体制 以按劳劳分配为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产权产权 制度 中共十四

14、大以后,建立以股份制为为主要形式 的现现代企业业制度 实质实质调调整和改革生产产关系,适应应新的生产产力发发 展【问题】 据材料,概括近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变化”据材料概括。“阶段”要结合所学分析。(2)定时空,找关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发展,经历了 打破原 有的 计划经济 体制, 向商品经济和社会 主义 市 场经济转型的过程。 (3)提信息,找关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重物质利益,但强调政府作用。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立社会主义市

15、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答案】 变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20世纪80年代,在强调计划为主的同时又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后认识到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三个阶段: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深化拓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在社会 主义制度下,运行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表现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