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出血热-CDC2014课件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38131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出血热-CDC2014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病毒性出血热-CDC2014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病毒性出血热-CDC2014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病毒性出血热-CDC2014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病毒性出血热-CDC2014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性出血热-CDC2014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出血热-CDC2014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毒性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病、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感染科 张文宏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可引起埃博拉病毒病(以往 称为病毒性出血热),是人类已知最 剧烈的病毒性疾病之一。埃博拉是1976年在苏丹恩扎拉和刚果 民主共和国扬布库同时出现的两起疫 情中首次出现的。后者发生在位于埃 博拉河附近的一处村庄,该病由此得 名。病毒诞生以河之名 1976年夏天,扎伊尔(现刚 果民主共和 国)布姆巴的一位医生尼果姆硕拉游历 到了埃博拉河边的小镇扬 布库( Yambuku)。在当地的一家医院里,姆硕 拉首次记载 下一种新型疾病的临床反应 ,它传染迅速,致人死命。姆硕拉在旅行日志中的描述 “这种疾

2、病的病征是身体高烧39 左右、身体许多部位大量出血、胸腹部 疼痛、严重下痢并使病人脱水、皮肤干 薄如纸、眼眶下陷一切治疗方法都 难以奏效,三天左右内迅速死去”这 种疾病由于附近的一条河流,而被命名 为“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它在几个月后 被成功地抑制住,但是318名感染者中的 90不幸死去。 病毒性出血热 泛指由数类病毒引起的、常伴以出血症状的一 种严重疾病。 通常病原分属四科 线线状病毒科(埃博拉和马马尔堡) 沙粒病毒科(拉沙热热、胡宁和普马拉) 布尼亚病毒科(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裂 谷热、汉坦出血热) 黄病毒科(黄热病、登革出血热、鄂木斯克 出血热、基萨那森林病)。 1979, 20041

3、979, 2004199419941994, 1996, 19961994, 1996, 19961976, 19951976, 19951996*1996*200020001976, 1979, 2004 1976, 1979, 2004 *Doctor returning from Gabon埃博拉 OutbreaksCongo 2003丝状病毒 埃博拉 1.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DBV) 2.扎伊尔埃博拉病毒(EBOV) 3.雷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V) 4.苏丹埃博拉病毒(SUDV) 5.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FV)马尔堡埃博拉病毒病既往疫情年表西非埃博拉病毒病最新简报WHO:疾病

4、暴发信息发布 (2014年4月14日) 截至4月14日,几内亚卫生部已报告发生了累计168例埃博拉病毒 病临床符合病例,包括108例死亡。 截至4月11日,利比里亚卫生和社会福利部已报告发生了累计26例 埃博拉病毒病临床病例(6例得到埃博拉病毒病实验室确认,20例 为可能和疑似病例,包括13例死亡)。 截至4月14日,马里卫生部报告发生了累计6例疑似病例。所有病例 仍在接受医学观察(3例在首都城市巴马科,库利科罗地区的库雷 马莱2例和邦库马纳 1例)。预计不久会在塞内加尔达喀尔巴斯德研 究实验室得到这些病人的检测结 果。 根据当前就此事件获得的信息,世卫组织 尚不建议对几内亚、利比 里亚、马里

5、或塞拉利昂实行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症状和体征潜伏期是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 隔,可持续2天至21天。 起病急,有发热 、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 和咽喉痛症状。 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 和肝脏功 能受损,某些情况下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化验结 果包括白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而 肝酶则会升高1995 扎伊尔315 例 死亡率 81% 25% 为医务人员 2 例超级传播病例“super- spreaders”EHF 危险因素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在非洲,人们认为 果蝠,尤其是锤头 果 蝠、富氏前肩头果蝠与小项圈果蝠,可 能属于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因此,埃博拉病毒的地理分布可

6、能与果 蝠的生长区相重叠。传播 埃博拉是通过密切接触到感染动物的血液 、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到人类。在非洲,有文件记载 ,通过处 理在热带 雨林中发现 的受到感染的患病或者死去黑 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 豪猪而染病。传播 埃博拉随后在人类社会中通过人际间传 播加以 蔓延,这种传播是与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 器官或其它体液直接接触(通过破损皮肤或粘 膜),以及间接接触受到这类 体液污染的环境 而导致的。在安葬仪式上哀悼者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 ,这也可能对埃博拉的传播具有作用。传播 人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含有病毒时就会具有传染 性。一位实验 室感染男性病例在发病后高达第 61天时

7、,仍从其精液中分离到了埃博拉病毒。时常发生卫生保健工作者在治疗埃博拉病毒病 疑似或者确诊病人时获 得感染的情况。这是在 没有严格遵守感染控制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与病 人密切接触造成的。诊断 在做出埃博拉病毒病可能诊断前应当排 除的其它疾病包括: 疟疾、伤寒、志贺菌病、霍乱、钩端 螺旋体病 鼠疫、立克次体病、回归热 、脑膜炎 、肝炎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热。诊断 埃博拉病毒感染可通过若干类型的检查 在实 验室获得明确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抗原检测试验 血清中和试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 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 病人样本具有极端生物危害风险 ;只有在最 高级别 的生物防

8、护条件下才可进行检测 。治疗 重病病人需获得重症支持医护。病 人往往出现脱水,需要用含有电解 质的液体进行口服补液或静脉输液 。 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 法。目前正在 对新的药物疗法开展评估。美拨巨款应对 埃博拉等病毒来袭 美国参议院本月19日通过“生物盾牌计划”法案,批准拨款56 亿美元用于美国预防生物或者化学武器袭击。法案涉及的 生化袭击包括天花、炭疽病、肉毒杆菌毒素、瘟疫和埃博拉 病毒等。 这项名为“生物盾牌计划”的法案规定,在未来十年内,美国 将鼓励制药企业研究与开发针对 生物恐怖活动的应对措施 ,加快对解毒药品的批准过程,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政府向 公众提供未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

9、的某些治疗方 法。 在参议院投票结果揭晓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和疫苗生产 商的股票上涨。白宫19日也发表声明说:“生物盾牌计划 对增强美国应对生物、化学、核和放射性恐怖威胁的能力 至关重要。”预防 尚没有针对 埃博拉病毒病的特异性疫苗。正在对几种疫苗进行测试 , 但没有任何疫苗 可用于临床。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人用疫苗,提高对 感染埃博拉危险因素的认识 以及个人可以采取 一些保护措施,这是减少人类感染和死亡的唯 一方法。在家畜中控制埃博拉雷斯顿顿 对猪或者猴子饲养场实施常规清洗和消毒(用次氯 酸钠或其他洗涤剂)应当有益于病毒灭活。 如怀疑出现疫情,应当立刻对饲养场实施检疫。可 能需要对受到感

10、染动物实施宰杀,并密切监视动 物 尸体的埋葬或者焚化,以减少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 风险。限制或者禁止将动物从受到感染的饲养场转 移到其它地带,这样可减少疾病的蔓延。 由于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猪群和猴子中的疫情要早于 人间感染,因此必需建立用以发现新病例的主动性 动物卫生监测体系,为兽医和人类公共卫生当局提 供早期预警。减少人感染埃博拉的风险风险 减少因接触受到感染的果蝠或者猴子/猩猩以及食用此 类动物的生肉而带来的野生动物与人传播风险。处理 动物时应当戴上手套并且穿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这 类动物产品(血和肉)应当在食用前彻底煮熟。 减少社会上因直接或者密切接触感染者而带来的人际 间传播风险,尤其是

11、与其体液的接触。应避免与埃博 拉病人发生身体密切接触。在家照护病人时,应戴上 手套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探视住院病人以及在家 照顾病人之后,要定时洗手。减少人感染埃博拉的风险风险 由于非洲的养猪场中有果蝠,因此这些养猪场对于感 染的扩散具有作用。应当采取适当生物安全措施来限 制传播。 对雷斯顿埃博拉病毒而言,公共卫生宣教内容应当侧 重在因不安全的畜牧业和宰杀做法以及不安全的使用 新鲜血液、原料奶或者动物组织而导致的猪与人传播 风险方面。 在处理染病动物或其组织以及宰杀动物时,应戴上手 套和其他适当的防护服。在那些已经在猪群中报告了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所有动物产品(血、肉和 奶)应在食用前

12、彻底煮熟。在卫卫生保健机构控制感染 埃博拉病毒的人际间传 播主要与直接或者间接接 触到血液和体液有关。在没有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 措施时,已有卫生保健工作者受到传染的报告。 由于初期症状可能没有特异性,因此并不总是能够 早期发现埃博拉病毒病人。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要 确保针对所有病人和所有医护操作始终如一地采 取标准防护措施,而无论其诊断情况如何。这些 包括基本的手部卫生、呼吸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 备(根据与感染物质存在溅污其它接触的风险情 况)、安全注射做法和安全掩埋做法。在卫卫生保健机构控制感染 对埃博拉病毒疑似或者确诊病人进行医护的卫生保 健工作者,除标准防护措施外,应采取感染控制措 施,避免

13、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发生任何接触,以及在 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与可能受到感染的环境发生直接 接触。 当与埃博拉病毒病人密切接触(一米之内)时,卫生 保健工作者应当佩戴面部保护用品(面罩或者医用口 罩和防护眼镜)、干净但非无菌的长袖罩衣以及手 套(有些操作程序需要无菌手套)。 实验室工作人员也面临风险 。从埃博拉疑似人间和 动物病例身上采集到的诊断标本,应由训练有素的 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在有适当装备的实验室加以处理 。WHO标准预 防措施建议标准预防措施这包括基本层面的感染控制方法 讲究手卫生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来避免与血液和体液 发生直接接触 预防针扎和其他锐器造成的伤害 环境控制方法。实验室安全: B

14、SL-4埃博拉病毒病总结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间引起埃博拉病毒病(EVD;以往称 为病毒性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病死率高达90%。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 的边远村庄。 该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并且通过人际间传 播在 人群中蔓延。 据认为,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无论对人还是对动物都没有可用的特异性治疗办法或 者疫苗。马尔堡病毒病 在1967年德国马尔堡和法兰克福以及前南斯拉夫的 贝尔格莱德因输入受感染乌干达绿猴而暴发的疫情 中,首次确认了马尔堡病毒病(以往称为马尔堡出 血热)。 它是来自与引起埃博拉病毒病的病毒同科的一种病毒 引起的严重高致命性疾

15、病。 罕见,但有引起剧烈暴发的潜力,且病死率很高。马尔堡病毒病 1967年,在德国马尔堡和法兰克福以及塞尔维亚贝 尔格莱 德同时发生了两起大型疫情,由此人们对此病有了初步认识 。这次疫情与使用从乌干达引进的非洲绿猴( Cercopithecus aethiops)的实验室工作有关。 随后,在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南非(近期具 有前往津巴布韦旅行史的一名人员)和乌干达报告发生了疫 情和散发病例。 2008年,在前往乌干达具有北非果蝠群落栖息的一处洞穴参 观的旅行者中报告出现了两例独立病例。 病死率相差甚远,在1967年最初暴发的与实验室有关的疫 情中,病死率为25%,而1998年-20

16、0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 和2005年在安哥拉暴发的疫情中病死率高达80%以上。传播 起初,人类感染缘于与具有北非果蝠群落栖息的矿山 或者洞穴长期接触。 疾病传播主要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由于密切接触到感 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和其它体液造成。 在葬礼上,哀悼者与死者尸体直接接触,这对马 尔堡 的传播可有重要作用。通过受到感染的精液传播情况 可在临床康复之后的七周时发生。 治疗马尔堡病人时,由于没有采用正确的感染控制防 护措施而发生密切接触,就出现过传 染给卫生保健工 作者的情况报道。通过受污染的注射器械或者通过针 头扎伤传播,与疾病更为严重、迅速出现恶化以及可 能出现较高病死率存有关联。临床特征 疾病潜伏期(从获得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间 隔)从2天到21天不等。 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疾病起病急,伴有高烧、剧 烈头痛以及严重不适。肌肉酸痛属于常见特征。 可在第三天开始出现严 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