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历史现状及若干新动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438130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0.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复苏历史现状及若干新动向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心肺复苏历史现状及若干新动向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心肺复苏历史现状及若干新动向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心肺复苏历史现状及若干新动向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心肺复苏历史现状及若干新动向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肺复苏历史现状及若干新动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历史现状及若干新动向(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肺复苏历史现状及若干 新动向心肺复苏的概念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 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旨在恢 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 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 。心肺复苏发展历史及现状早在1700多年前,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 就已经提到“救自缢死,不得截绳,上下安被 卧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安被卧 之”是指平卧位,“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是指连 续胸外按压,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心肺复 苏的详细描述。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方中写 到:“塞两鼻孔,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 之。”这更直接描述了人工呼吸。唐代孙思邈所 撰千金要方对复苏

2、术在方法与细节上有所改 进 在回顾先辈的业绩时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国内在现代心肺复苏 中的落伍。 1956年ZOLL应用电除颤成功抢救了一例心 室颤动的患者; 1958年美国Peter Safar证实了口对口人 工呼吸优于“压胸抬臂通气法”; 1960年Kouvenhoven发表了关于胸外按压 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1961年Safar更进一步将 CPR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 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高级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3、)。 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 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体外电击除颤 美国心脏协会(AHA)1974年开始制 定美国的心肺复苏指南,并于1980、 1986、1992年多次修订再版。 2000年2月起,AHA主持召开了3次国 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并于 2000年8月及2005年11月在美国循 环杂志分别颁布了国际心肺复苏指 南。 经过5年使用之后,2010年国际复 苏理事会再次在美国召开指南修 订会议,修订后的国际心肺复苏 和心血管急救新指南将于2010年 11月再次在循环杂志发表。现代心肺复苏经过近50年的发展,CPR 的操作步骤已经形成了国际通用的九步法 : A:airway开放气

4、道 B: Breathing 人工呼吸 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D:Drug药物治疗或Defibrillation(电除颤) E:ECG心电监护 F:Fibrillation除颤 G:Gauge估价分析 H:Hypothermia低温保护脑 I: 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 心肺复苏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术, 复苏质量是提高复苏实际效率的关键 。国外资料显示,院外心脏性猝死发 生率为36/10万人至128/10万人,34%- 86%的患者接受CPR,其中恢复自主 循环并送达医院者占17%-49%,复苏 后住院患者中能够存活出院且神经功 能恢复良好者占11%-48%

5、。 西雅图King县,19972001年在 医院外12591例心跳骤停的4681 人当时无人在现场,存活率为零 ;另外6590人心脏骤停时有他人 在场,其中4190例为VF和(或) VT,经抢救2218例心肺复苏后送 到医院,最后1343例(60%)存 活出院,其余的2400例为心电静 止或心脏电机械分离,562例( 23%)经现场抢救后送到医院, 最后161例存活出院(28.6%)。 我国CPR成功率很低,尤其是生存率 更低。我国院外CPR的成功率5分钟:首先做CPR(3 分钟),存活率为22%;首先进行 除颤,存活率为4% 。 注:心跳停止时间是指循环停止 时间到重建人工循环的时间 现在认

6、为,对持续5分钟以上 的室颤患者则不主张先行除颤 而要先行心脏按压,而且心脏 按压时要有血液在心肌毛细血 管内流动才能达到有效心肌灌 注的效果。CPR中复苏质量将 是2010国际CPR指 南中讨论和关注的 重点。循环支持:由于人的体 力有限,人工心脏按压 远不如机械心脏按压效 果好,开发推广机械心 脏按压将是未来心肺复 苏的发展方向。 人工CPR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CPR过程中很难做到长时间保 持正确的按压深度、按压速度和 按压周期。有研究表明,由于医 护人员的疲劳人工CPR的效果会 在1分钟后显著下降。而医护人员 的交替按压会造成CPR成功率的 降低;所以2005指南就强调要进 行连续有

7、效不中断的心脏按压。 双人或多人在场实施CPR时,应: 每2分钟或每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 CPR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 换按压者 施救者应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注:2000年指南建议只有当按压者 感到疲劳才更换他人操作即使最好的人工CPR,仅能提 供正常心脏供血的10% 20% 和脑供血的30% 40%;心跳 呼吸停止后,最容易出现病理 改变是脑缺血缺氧;为了防止 脑缺血致不可逆损伤,脑循环 最低应保持在15%以上。为了 迅速恢复脑的血液循环,复苏 处理要争分夺秒。 复苏后处理非常重要,除了重建 冠脉血流之外,亚低温治疗也是 今后研究的方向;除了体外循环 血液交换等传统的方法之外,有

8、 人通过鼻导管喷雾低温液降温, 还有人尝试药物降温,但最佳 温度是多少?降温持续多长间? 是不是要全身降温?这些问题仍 然需要循证医学的证据来回答。脑复苏治疗(2005指南) 尽快恢复自主循环 低灌注和缺氧的处理 体温调节 血糖控制 抗癫痫 其他治疗 心脏骤停后对缺氧的耐受时间 :心脏骤停后,脑缺氧超过4- 6min, 脑细胞则发生不可逆损 伤。 各脏器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不同 ,大脑为4-6min,小脑为10- 15min,延髓为20-25min,心 肌和肾小管为45-60min亚低温疗法(2005指南) 轻度低体温对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有 益,而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对心源 性的SCA、复苏后昏迷

9、且血流动力学 稳定的病人,主动诱导低体温是有益 的. 心脏骤停复苏后可使用亚低温治疗, 温度控制在3234,1224小时的 治疗对病人有益 方法:静点4生理盐水,外用降温毯 为了了解心肺复苏的最新动向 ,笔者近日搜寻到心肺复苏的 最新信息,特摘录如下: 在病人心脏停跳后要进行心脑 复苏,首先是持续胸外按压而 非口对口呼吸或是机械通气; 一个病人发生心室纤颤的四五 分钟内,如果有条件进行体外 自动颤,应该迅速进行除颤;在发生心室纤颤五分钟后,由于心肌 能量储备的耗竭,电除颤常常导致心 跳停顿或是心电机械分离,因此要将 持续胸外按压放在除颤之前; 心室纤颤几分钟后,除颤后常常出现 心跳停顿或是心电

10、机械分离,因此除 颤后应立即进行持续胸外按压,而不 应该等待观察心脏复律情况;在心脏停跳期间,任何形式的正压通气都 是有害的。因为正压通气会提高胸内压, 减少静脉回流,进而减少心脑血液灌注; 口对口呼吸也是有害的,因为进行心肺复 苏患者的人员需要停止持续胸外按压而行 口对口呼吸; 不应该进行辅助通气,而是应该使用开口 器械保持气道通畅,并且使用非再生式氧气 面罩给予高流量氧气吹送。 心脑复苏并不适合呼吸骤停的病人, 这类病人首先需要尽快辅助通气; 处于昏迷的复苏后病人,控制性低温 是适宜的; 与常规心肺脑复苏比相,心脑复苏提 高了在院外发生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存 康复出院率大约可以提高2.7到3.

11、7个 基点。 心肺复苏的上述最新动态、特 别是37度医学空间上披露出心 肺复苏的最新信息如果能被国 际心肺复苏2010指南所采用的 话,心肺复苏的抢救和程序将 会发生重大变革;结果究竟如 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2005指南观点 如何评价患者的无反应性 2000指南指出: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 动消失即可判定患者为心跳骤停。 2005指南则认为除根据脉搏、无循环体征 、身体活动和呼吸判断外,如患者仅有临 终呼吸应判断为心脏停搏,即应作CPR。 急救人员应该询问旁观者关于倒地患者生 命体征表现,注意识别临终呼吸作为心脏 停止的标志。生存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唯一有效途径 2005指南强调“生存链”中

12、的“四个及早”早识别 早CPR 早除颤 早ACLS2005指南观点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在2005复 苏指南会议上推荐了新的BLS操作流 程, 此流程图突出连续胸外按压在 CPR时的重要性,减少吹气和电除颤 主要是减少拖延的时间,坚持连续的 心脏按压。BLS的人员操作流程图患者无反应开发气道、检查生命体征CPR 2:30直到电击或监测需除颤给电击1次再连续做5组30 :2 的CPR人工气道与人工呼吸 关于人工气道的选择,研究显示放置喉罩、食道 气管导管安全且与球囊面罩通气效果相似 ; 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s,每次吹气需使胸 廓起伏;首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给予 再次通气;无论

13、胸廓起伏与否,应立即胸外按压 ; 无氧源球囊面罩通气:潮气量大致为500-600ml ,成人球囊2/3被压陷,时间1s; 携氧气囊面罩通气(吸氧浓度0.40,氧流量8 12L/min到30L/min):潮气量为67ml/Kg(约 400600ml),成人球囊1/2被挤压陷,时间1s。人工呼吸(2005指南) 每次人工呼吸吹气应在1秒钟以上; 要使胸部起伏; 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正常 呼吸吹气时,吹出气中氧浓度可达15% ); 施救者应该避免过度吹气(多次吹气、量大、力 大、超时);(2000指南)建议深吸气后吹气,每次吹气1秒或1- 2秒。胸外按压维持循环 胸外按压的标准方法

14、: CPR时连续有效的胸外按压是至关重要的 ,而按压的正确位置本身会影响到复苏效 果,通常手应放在胸骨下半部,简便的确 定方法为两乳头之间,采用这一简捷方法 的目的是使CPR快捷有效;按压幅度为4-5 厘米,检查时可触及头颈部动脉搏动,有效 胸外按压能产生6080mmhg动脉压。胸外心脏按压部位(1)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2)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 胸外心脏按压要求 幅度约45cm 频率为100次分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同 放松时手掌不离开胸 壁 应用力、快速按压按压与通气 无人工通气的CPR 2005指南认为仅做按压的CPR不是 适宜的方法。只有当急救者不愿意为 患者做口对口呼吸时作为替代方法单

15、 行心脏按压比无所事事好。对确切心 脏原因的猝死,最初几分钟内心脏按 压的作用更大,切不可因要建立人工 气道而影响有效的心脏按压。按压与通气 按压频率及按压与通气比:指南2000中规定心脏按压频率为100 次/分,单人或双人CPR时按压/通气 比均为15:2;目前认为:胸部按压15次吹气两次 可造成过度通气,而过度通气会造成 神经系统损伤,胸部也没有完全松弛 ,对复苏不利。按压与通气2005指南中指出:用于人工通 气(2次用16s)时间太长,实 际操作中很难完成按压频率达 100次/分的规定,2005指南将 按压/通气比例定为30:2。 如人工气道已建立,不应中断 按压,按压者连续给予胸外按

16、压,另一施救者给予频率810 次/分的通气(1次68秒)要最 大程度地减少因为心律和脉搏 检查、除颤、人工气道和血管 通路的建立导致胸外按压中断 。CPR辅助器械 2005指南中指出 : 阻力阀(ITD)和主动加压/负 压(ACD)装置用于复苏中可 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ACD是应用一特制的带吸盘的 心脏按压泵,吸盘保证紧密贴 于胸壁,在按压放松时通过吸 盘可主动提起胸壁,降低胸内 压力以增加静脉回流。CPR辅助器械 ITD是在面罩或气管插管和气源之间的 阻力阀装置,能防止按压解除阶段吸 入气流,以增加胸壁复位时产生的负 压。两种器械使用可增加负压期的回 心血流,增加相继加压期时重要器官 的血流供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