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形态学的内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437118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形态学的内涵(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第二节 作为文化大风格的审美形态第三节 审美形态分析第二章 审美形态学第一节 审美形态学的内涵二、审美形态学的研究内容三、审美形态学的研究与传统的审美范畴研究的区别 一、什么是审美形态学托马斯芒罗把美学中对美的形式进 行描述性研究的学科称为审美形态学,又称 艺术形态学。它专门研究艺术品和其他类型 的产品的形式特征,研究它们中瞬息即逝或 反复出现的结构或形态,它按照要素和要素 之间的关系即形式这两个方面,以及这两个 方面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来区分不同的 形态。审美形态学 :审美形态学的研究内容:以审美范畴的研究为主容,辅之 以艺术风格和意象流变的研究。过去那种形而上的审

2、美范畴研究,一般都是围 绕着美的本质进行的,为了与先验的美的本质保持 一致,往往对诸如崇高、滑稽、悲剧、喜剧等等范 畴进行了削足适履的硬性规定,而且很难覆盖艺术 风格的研究。审美形态学的研究与传统的审美范畴研究的区别:从一个先验的美的本质出发而推演出的审美范畴研 究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严重忽略了审美现象研 究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曾经发育了自己的审美 文化,每一种审美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形态,不同审 美文化之间有着因文化的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不同而 带来的重大区别。我们与其从思辨的形而上的角度,把不同的审美范 畴作为美的本质的派生概念来演绎,不如从文化学的角 度,把不同的审美范畴看成

3、是文化的大风格,从各种文 化的价值取向、最终关切出发,辅之以该文化中作为价 值表现和审美心理对应物的艺术史的材料,在历史描述 与文化价值关切的分析中,把审美范畴的研究纳入文化 形态之中,将形而上 的所谓美的本质问题悬置起来,回 到文化的审美现象上去。一、双希文化的审美嬗变 二、华夏文化的审美复调第二节 作为文化大风格的审美形态一、双希文化的审美嬗变 (一)、希腊文化“美”的内涵(二)、希伯莱文化中“崇高”的内涵(三)、面临虚无深渊的“荒诞”人文主义: 人 文主义是理解古 希腊艺术的 第 一把钥匙。生活 在民主制度下的 古希腊人热爱生 活,肯定现实, 以人和人的世界 为艺术的主题和 研究对象,将

4、神 也看作为强健、 聪明和更加理想 的人,努力在艺 术中表现理想的 人体。古希腊世俗生活写照(一)、希腊文化“美”的内涵毕达哥拉斯主义关于数的理论对各种艺术都有深刻的影响, 认为美是客观的数量比例的和谐,创造出黄金分割律和完美 的人体比例,在形式方面确立了美的客观范式。 维纳斯诞生理性主义:古希腊 人崇尚理性,认为 没有知识 和不能 他们把平衡、简朴 和清晰作为一切优 秀艺术作品的标准 ,强调理智与共性 ,寓多样于统一之 中,寓变化于单纯 之中,为西方艺术 的发展确立了优美 典雅的完美模式.理想主义:古希腊人把道德的 崇高境界视为理想的境界,人 类发展的历程就是通过道德修 养的培育,减少现实世

5、界的盲 目和混乱,最终达到一种神圣 的有序的境界,体育运动和艺 术创造都是为了达到身体和心 灵的和谐有序,因此,艺术应 该表现理想化的艺术形象,提 示永恒的审美价值。米隆的掷铁饼者这尊被誉为“体育运 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掷铁 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 (二)、希伯莱文化中“崇高”的内涵承受苦难 :希伯莱历史充满苦难, 希伯莱圣灵以壮烈的死 使人敬畏。早年,他们 被迫离开迦南,凄惶地 “出埃及”,建立了统 一的王国后又好景不长 ,内乱爆发,外患紧逼 ,全族人沦为“巴比伦 之囚”。耶稣被钉在十 字架上的形象,是希伯 莱人的典型形象。 超越精神:面对无边无际的 苦难,无法逃避的死亡,希 伯莱

6、人把求生的欲望,幸福 的幻想,异化为对万能之主 耶和华的信仰。这种宗教信 仰,使受难者就为赎罪,使 变为复活,使人生变为通向 天堂的荆棘丛生的道路,激 起了内在精神对外在存在的 超越,激起了无限自由对有 限人生的超越。圣瓦尔弗洛米的殉教对神圣的献身与救赎 :如果说在希伯莱人那里,崇高 主要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即上 帝耶和华是一切之主,一切之 本体,他的存在是无限的,不 可思议的;那么,在基督教那 里,崇高又加了一层道德意义 ,即耶稣与圣母的奉献与救赎 是对于人类的,因此这种道德 的崇高就是人类永远无法达到 的极限,无论是苦难的十字架 ,还是仁爱的圣母像,都令人 联想到卑微和有罪。(三)、面临虚无

7、深渊的“荒诞”理性失落,信仰失落,人失落,现代 西方社会与西方古典文化断裂了。 荒诞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荒诞的最突出的品格是反叛: 第一种反叛是返回自然,拒绝社 会,在艺术上表现为对中世纪的 怀念,另一种反叛是返回自我, 深刻内省,结果发现所谓伟大灿 烂的文明不过是同动物一样 的 原欲的产物,人的真正的自我不 是理性,而处在黑暗之中的深层 无意识冲动。 等待戈多剧照二、华夏文化的审美复调(一)、儒家之“和”(二)道家的妙 (一)、儒家之“和”1、中和之美的内容2、中和之美的特征(1)和是宇宙自然本身的和谐美:宇宙天地间,自然现象种 类繁多,气象纷呈,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具有和 谐统一的关

8、系,和也是万物得以生成发展的依据。 (2)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美:中国传统美学推崇天人合 一,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为审美的最高境界。 (3)和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美:儒家中和思想的核心 是礼,强调在礼的节制下,实现情感与道德、个体与群体 的和谐统一。 (4)和是理想的人格之美:中和是中庸之善的美的表现,是 人的行为举止、人格修养的恰到好处,实质上就是人的情 感与道德、心与身、内在的善与外在的美的高度和谐统一 。(1)、儒家的和的审美理想强调美善统一,认为美离不开 善的内容,善离不开美的形式。(2)、儒家的和的审美理想要求情与理的和谐统一,适中 合度,儒家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希望借助艺

9、术的 审美效应,将外在的理化化同内在的情,成为人们遵循 “仁”的旨意而行动的动力。中和韶乐源于中国古代雅乐,又名郊庙乐, 是一种将礼、乐、歌、舞融为一体的典礼音 乐。其主要特点是:五声音阶的运用;一字 一音,保存和延续了先秦雅乐的特征;八音 具备;有乐必有歌;突出钟声磬韵,体现“金 声玉振”的特色。 妙美的生命本体:妙原指超言绝象,神妙莫测,是化生 万物的本原,也是万物回归的终极状态 。天地宇宙间一切美 的根本原因也是妙。游最高的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在庄子的思想中,游是 真正的、绝对的、无所待的自由,是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 最高的人生境界,它没有任何外在目的,而在这随心所欲的 状态中,却能明了

10、宇宙的真相,这正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一种审美极境。忘美的修养:在道家学说中,要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 追求审美的人生,唯一的办法是忘,忘掉自己的身体感官, 忘掉理性智慧,忘掉一切,才能达到最高的人生境界、追求 审美的人生。忘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消解由生理而来的欲 望,消解心与物相接时的知识活动,泯除物我二元对立,消 解心与手的距离。一、崇高 二、优美三、悲剧性四、喜剧性审美形态分析崇高1.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论述评2从诗崧高看中国美学史对崇高的认识3.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4、崇高范畴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被称为壮美。它是指对象 以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

11、量 ,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心潮澎湃、 惊心动魄,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 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高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 1.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论述评西方最早讨论崇高的是毕达哥拉斯。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 ,并加以系统研究的是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的论崇高博 克是第一次把高作为与美对立的范畴进行研究。他从外在形 式和内在心理情绪两方面,对比了崇高和美的不同:从对象 形式看,崇高的特征是大;凹凸不平,变化突然,朦胧,坚 实笨重等等;从主体心理看,崇高以痛苦为基础,令人恐怖 ,它涉及人的“自我保存”的欲念。康德出于先验哲学的建 筑术要求,从对象角度,把对象分为“数学的崇高”

12、和“力 学的崇高”。前者指体积大,这种大不能用计算方式来算, 也不能用逻辑方法来推论,只能通过目测,从单纯的直观中 把握对象的整体(如大海的大)。后者是指能够引起恐怖的对 象在鉴赏过程中从我们内心激起的一种不付诸实施的抵抗力 量。 2从诗崧高看中国美学史对崇高的认识(一)“崧”与“崇”: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崧”和“嵩 ”都是“崇”的异体字,指体积的巨大 ,并且包含美的含义,用以形容自然美 、艺术美和人格美。(1)在字书和古代的诗赋中,“崧 ”和“嵩”都是“崇”的异体字,指体 积的巨大:说文:“崇,山大而高 也。” “高,崇也。”(2)“崇”字与“多”“盛”“厚”“尊”相通,有美的含义, 具体体

13、现为自然美-“崇天”“崇岺”“崇崖”“崇丘”“ 崇岳”,建筑艺术美-“崇厦”“崇城”“崇大”,人格美 -“崇正”“崇信”“崇仁”“崇孝”。(二)崇高是以自然对象的 “崇高”巨大表示主体人格精神的“ 崇高”神圣:在崧高中,“桢干之臣” 的赫赫战功和洋洋美德来自于高大骏极的“ 四岳”的神灵之光,体现出中国传统独特的 天人相通的自然观。(1)和西方的崇高观念不同,中国古代 的崇高体验中,自然对象的巨大和人格精神 的伟岸是合二为一,它不是以自然对象的巨 大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是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相融关系,即人格美的根源在于自然 美。(2)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主客 两分的自然观与中国天人合一的

14、自然观的不 同(三)崇高是一种神人相通的境界:在中国传统的意识中,神不是与人相隔的彼岸存在,神 的力量体现在现实存在中,而世俗世界中的人只要修养成为 充实伟岸的理想人格,也就进入了神圣世界。(1)中国传统的宗教观念:刚才说到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念 中的天人合一,不仅表现为主体和客观的融合,也是此岸与 彼岸的同一。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现实世界的民族,中国的 宗教世界都不是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绝对永恒的世界,而是 现实世界相对立的延伸与放大,土生土长的道教的仙界有着 现实的伦理与秩序,佛教进入中国后成了“我心即我佛”的 禅宗,因此,在中国人的思维中神的力量一定要体现在现实 存在中,这样,高大骏极的四岳就神

15、灵之光的体现。(2)伟大人格的神圣力量:因为不存在一个超越现实的彼 岸,而人与自然又是相通相合的,因此 ,中国人认为只要将 人的事情处理好了、将人的世界认识清楚了,就可以推人及 物,达到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也可心达到对神圣世界的把握 ,这样,人的品格德行的修养就很重要了,这它不是人自身 的问题,而为整个世界确立一个最高的准则,孟子提出理想 的人格有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就是强调伟大 人格的神圣力量,孔子感叹的“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 天唯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是对于达到神圣 境界的崇高美的由衷赞叹。3.崇高的本质及其特征 但人不是自然的人,人有整个人类文化所积累起来的精

16、 神教养和人格理想,他以文化人的本质力量和外界粗野 的自然力量作斗争。在这种博斗中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了 舒展和提升。这时的外部对象对他来说,不再是可怕的 了。而是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东西。这种崇高,实际上就 是人被提高了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崇高既是客观世界 存在的现象,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显现,二者缺一 ,都不可能有崇高。4、崇高范畴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崇高使人的精神得到振奋后,人能从心理上克服巨大的 对象对其造成的压抑、困难和痛苦,与之抗争,从而显示 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卓越和高超。在崇高的欣赏过程中,人 的生命力得到提升。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就针对当时的 拜金主义和庸俗风气,提倡崇高,振奋人心。刘勰对齐梁 时代的绮靡之风大为不满,倡导文学作品的“风骨”。今 天,在官僚主义、拜金主义、庸俗现实主义的影响下,社 会上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要呼唤 崇高精神,这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第九交响曲二、优美:优美即狭义美。又称之为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优美是人类活 动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