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哈默传奇性人物n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 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 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 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 ,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哈默自传》在中国更是成了 颇受欢迎的畅销书 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裔,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 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 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 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 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朱利叶斯长到15 岁时,就放弃了学业,到一家钢铁厂当铸造工,以补贴家用 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n他年轻力壮,在工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参加了社 会劳工党,组织工会,成为积极的社会主义者、朱利叶斯 19岁时,去应聘当了药剂师几年后,他用积攒下的工资 买下了老板的药店,后来又开了两家分店,办了一家制药 厂就这样,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者成了年轻的资本家 但是,朱利叶斯并没有放弃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国社会主 义运动的忠实追随者。
1897年在一次社会主义者郊游中, 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不久即结婚 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朱利叶斯特地给儿子起名 为亚蒙·哈默,据称这取意于美国社会劳工党的旗徽“手臂 (Arm)与锤子(Hammer)”哈默出生后仅4个月,父 亲朱利叶斯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在后来的4年中,朱 利叶斯既要经营药店和制药厂,又要攻读他的医学课程, 但他不愧是铁打的汉子,做到了学业和事业两不误,终于 在1902年毕业这一成就的取得,对后来哈默的成长影响 很大 年轻时代的哈默n朱利叶斯认为治病救人比做买卖赚钱更高尚,便毅然将药店 和制药厂卖掉,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地区办了一家诊所,成了 一名医生他行医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个婴儿的生命 n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长大了哈默是三兄弟中最不 听话的,但也是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一个他逃过学,经过父 亲的教育,他变了,学习从中不溜上升到第一,课余还学会 了摆弄无线电,制造飞机模型,并在高中毕业班演讲竞赛中 获得了金质奖章此外,他还迷上了诸如洛克菲勒、卡内基 等白手起家的美国著名企业家的传记,开始四处寻找赚钱的 门径 n16岁那年,他正在读高中,就成功地做了第一笔“大买卖”。
一天,他在百老汇大街看见一辆双座旧敞篷车在拍卖,决心 要买下来他向在药店售货的同母异父哥哥哈里借款,并胸 有成竹地保证不久就偿还他原来,他已从报纸的广告中找 到可做的工作了,即用汽车为一个糖果商送货,每天可得到 20美元的酬金果然,两周后,他不仅如数还清了哥哥的钱 ,获得了这辆汽车,而且口袋里还有钱币在叮当作响 哈默的第一笔“大买卖”n3年后,即1917年,哈默在完成两年的医学预科课程的基 础上,踌躇满志地来到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医学院,递交 了入学申请主管注册的工作人员上下打量他后说:“你 是朱利叶斯医生的儿子吧?1898年你出生的那年我办理了 你父亲入学的申请,今天我又在这里欢迎你就这样, 哈默自豪地成为哥伦比亚医学院的学生,命运之舟载着他 似乎正沿着子承父业的方向前进n然而,有一天,父亲来到校园找到哈默,告诉儿子一个坏 消息:他倾其积蓄投资的制药公司濒临破产而且他本人 因身体不好,特别是还想继续行医,没有精力去顾及公司 的管理;因此,他要求儿子去当公司的总经理,但不许他 退学他强调说:“儿子,我过去就是这么于的,你也可 以这样子 哈默的学生生涯n其实,父亲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哈默早就跃跃欲试 。
他极其兴奋地迎接了这样的挑战为不误学业,哈默邀 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免费供给对 方食宿,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做大量的笔记,晚 上带回给他,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有了这个学习的“ 替身”,哈默就可以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他改革了 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 队伍,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n哈默终于把发发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雇员从 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产品畅销全国,公司开始跨身于制 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时隔不久,哈默成了哥伦比亚医学 院,乃至全国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正在大学攻读的百万富翁 1919年美国的平均收入是625美元,而那一年哈默个人 的净收入超过1亿美元在学习上,他的大多数考试成绩 是“A”,并被评为毕业班里“最有前途的学生”1921年6月 ,他取得了童年时就梦寐以求的医学博士学位从此,人 们始终尊称他为博士,尽管他以后从未正式行过医 特殊的学生—正在大学攻读的百万富翁n这时,哈默决定利用从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短短半年 的间隔,做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即去苏联访问十月革 命后,哈默的父亲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苏联 十分关注,并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
但由于一次医疗事故,1920年6月,哈默的父亲受审入狱 这一突然变故,使年轻气盛的哈默决心完成父亲未遂的 愿望,到父亲出生的国家,去帮助苏联战胜正在那里蔓延 的饥荒和伤寒 n于是,哈默以200万美元的售价卖掉了制药公司,而花了 十几万美元买下一座野战医院以及与之配套的医药用品和 医疗器材,还花了1.5万美元买了一辆救护车,在车身侧面 刷上“美国赴莫斯科医疗团”字样他要把这些作为见面礼 物送给苏联人当时的苏联与大多数西方国家隔绝,因此 在许多人看来,哈默此行无异于到月球上去探险就这样 ,23岁的哈默走上了一条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的道路 红色资本家的起点n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在1921年 初夏到达苏联由于旅途劳累,他病倒了但他毫无 怨言,谢绝特殊优待,与苏联人民一起过着战时凄苦 的生活他每天坚持背诵和学习使用100个俄语单词 ,以便能很快开始工作 n1921年8月初,哈默随一个代表团到乌拉尔地区考察 这里的情况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宝 藏,物产丰富,白金、宝石、毛皮等贵重物品几乎应 有尽有;另一方面饥荒严重,饿殍遍野,最起码的生 活必需品奇缺于是,他问带队的苏联人:“为什么 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换口粮食?”“那不可能,”他们回 答,“欧洲刚刚解除对我们的封锁,要卖出这些东西 ,进口粮食,所需时间太长。
而且要使乌拉尔地区的 人民免于饥饿,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的粮食哈默在苏联n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哈默头脑中形成他联想到当时美国 粮食大丰收,粮价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便提出建议:“我 有10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在美国紧急收购100万蒲式耳的 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 的毛皮和其它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传到莫斯科 ,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返莫斯科n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哈默就被召到列宁的办公室为使年 轻的苏维埃得到休养生息,列宁当时正实行新经济政策,因 此对哈默的提议格外重视列宁从办公桌边站起来欢迎哈默 ,并用英语与他亲切交谈当列宁代表苏联政府向哈默表示 诚挚的感谢时,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从 此,他们之间结下了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列宁鼓励哈默投资 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布 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 哈默与列宁的友谊n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 了30多家美国公司,他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 后来,由于一次偶然的发现,哈默在苏联办起了铅笔厂一 天,他顺便走进一家文具店想买铅笔,但店里只有价格昂贵 的德国货。
他灵机一动,发现制造铅笔是一项新的有利可图 的事业他本人并不懂得怎样制造铅笔,但他懂得如何使用 懂行的人他以高薪从德国和英国聘来技术人员兴办铅笔厂 ,用美国的计件工资制度来管理生产,结果短短七八个月, 就奇迹般地投入生产,第一年就达到了250万美元的产值 几年后,哈默不仅满足了苏联铅笔、钢笔市场的需要,而且 把20%的产品出口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这家工厂很快成 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之一,给哈默也带来了几百万美元的 收入n哈默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10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 发迹地,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哈默-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n 然而,哈默一生中最活跃的时期却是1931年从苏联 回美国后开始的他四面撒网,点石成金,不管从事哪 种行业,都取得了成功他就像一名万能的魔术师,可 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从大礼帽里变出一只又一只兔子来 他的经营范围令人眼花缭乱,除了从事艺术品买卖之外 ,他还涉足无线电广播事业、黄金买卖和慈善事业;而 最能显示他的才干的,却是从事威土忌酒和种牛生意n哈默回到美国时,正值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他却 认为是赚钱的机会到了他的眼睛虽然盯着艺术品销售 的生意,可他的耳朵却在倾听四面八方的信息。
他捕捉 到一个清晰的信息:罗斯福正在走向白宫总统的宝座, 如果他一旦当选,实施他的新政,那么,1919年颁布的 禁酒令将被废除哈默的点石成金n这将意味着全国对啤酒和威士忌的需求激增,酒桶数 量也会呈现出空前的需求,而当时市场上却没有酒桶 出售 n哈默当机立断,立即从苏联订购了几船优质木材,在 纽约码头设立了一座临时的桶板加工厂,并在新泽西 州建立了一座现代化的酒桶厂禁酒令废除之日,也 正是哈默制桶公司的酒桶从生产线上源源滚下之时, 他的酒桶被各制酒厂用高价抢购一空哈默不满足于 当一名酒桶供应商,又插手制酒业,开始经营威士忌 酒生意他接连购买了多家酿酒厂,采取大幅度削价 和大做广告等手段,很快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他 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而成为全美第一流名酒,年销 售量高达100万箱 哈默对酒业的染指n 酒桶把哈默引进了威士忌酒行业,而他爱好吃牛排的习惯 又把他引入了另一个领域,即养牛业,并同样大获成功 n哈默闯入养牛业也纯属偶然有一次他埋怨市场上买不到优 质牛排,他的一名雇工就建议去买头牛杀了吃牛买回来了 ,却是一头怀上小牛的母牛哈默认为自己还不至于馋到杀 怀孕母牛的地步,于是就把牛放养在庄园里。
恰好哈默的邻 居是一位养牛专家,专门培育安格斯良种牛,他不仅替哈默 买回的那头母牛顺利接产,而且时隔不久又让这头母牛与他 的公牛交配,生下了具有安格斯种牛优良品质的小牛哈默 对养牛专家感动之余,也对养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 的头脑中闪现出新的商业脑电波:以酿酒的副产品饲养种牛 ,不失为化残渣为黄金之举说干就干,哈默迅速筹建了一 家繁殖种牛的大牧场,并花上10万美元买下了本世纪最好 的一头公牛——“埃里克王子”在随后的3年中,仅靠埃里 克王子就繁殖了1000头牛犊,其中包括6头世界冠军,为他 赚了200万美元哈默也从此由养牛的门外汉变为种牛业公 认的领袖人物 哈默对养牛业的渗透哈默介入石油行业n1956年,哈默58岁他在商战中积累的财富,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 他确实打算从商界隐退,携他的第三任新婚妻子,举家迁往加利福尼亚, 准备平平静静地安享晚年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充满诱惑力的石油业 把他征服了,他又开始过起“人生始于六十”的新生活,一跃成为举世闻名 的石油巨子 当时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家濒临破产的西方石油公司,其实际资产只 有3.4万美元,3个雇员和几口快要报废的油井,公司的股票每股只卖18美 分。
哈默的一个远亲,是洛杉矶远近闻名的会计师,他向哈默建议,投资 这家石油公司因为根据美国政府对石油业的倾斜政策,用于尚未出油的 油井的资金无须报税对于赋闲的哈默来说,他无意收购这家公司,但却 愿意借给西方石油公司5万美元,让他们再打两口井如能出油,双方各 得50%利润,如果不出油,哈默投人的这笔资金可作为亏损从应缴税款中 扣除出乎意料的是,两口井都出油了西方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