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3)《内能》word教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432499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选修(3-3)《内能》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选修(3-3)《内能》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选修(3-3)《内能》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选修(3-3)《内能》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选修(3-3)《内能》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选修(3-3)《内能》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选修(3-3)《内能》word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内能内能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 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 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2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 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 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

2、热传 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 的理解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 方法。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 推理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 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 热传递与功的关系)。2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 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热现象

3、发生过程中,也有相应的 能量变化。另一方面,我们又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律热运动产生的。那么 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今天学习的问题。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温度的宏观和微观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一、温度的宏观和微观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特点是多、变、快、乱,在热现象中,关心的是多个发分子,而 不是单个分子。(1) 、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m10 26 kg v10 5 m / s(2) 、温度:宏观、温度: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微观是物体平均动能的标志是物体平均动能的

4、标志(3) 、 温度相同,平均动能就相同,不论物体的组成、结构、种类和物态温度相同,平均动能就相同,不论物体的组成、结构、种类和物态 (无论如无论如 何何)二、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什么有关?二、什么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什么有关?(1)、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而具有的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的 能量,叫做分子势能。 (类似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因此任何物体都是 有内能的。(2) 、微观、微观与相对位置有关与相对位置有关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宏观宏观与体积有关与体积有关三、什么是物体的内能,它与什么有关

5、?三、什么是物体的内能,它与什么有关? 1、 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也叫热力学能叫做物体的内能,也叫热力学能 2、 与温度与温度 T、体积、体积 V 和分子个数和分子个数 N 有关有关 3、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四、内能和机械能又什么区别?四、内能和机械能又什么区别? 1、 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机械能。机械能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机械能。机械能可 以为零。以为零。 2、 微观物体对应内能。内能不可以为零。微观物体对应内能。内能不可以为零。 3、 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

6、化。 物体机械运动对应着机械能,热运动对应着内能。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同时还可以 具有机械能。例如在空中飞行的炮弹,除了具有内能,还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五五 区别内能、区别内能、热量和温度热量和温度课堂练习 1、 温度的高低是由人的感觉决定的() 2、 物体平均速度大的物体的温度高() 3、 20的水和 20的铜的平均动能相同() 4、 体积变大,内能变大() 5、 温度升高,所有的分子的平均动能都变大() 6、 温度越高,总动能越大() 7、 同温度的水和氢气相比,氢气的平均速度大() 8、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9、 同样质量的水在 100时的内能比 60时的内能大。 10、

7、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一定高。 11、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并说明理由。 一块铁由 15升高到 55,比较内能。 质量是 1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 0.1kg50的铁块,比较内能。 质量是 1kg100的水与质量是 1kg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r010 10mrr0 引力斥力 表现斥力rr0 引力斥力 合力0rr0 引力斥力 表现引力r10 r0r10 r0 引力斥力0 合力0rr0 Ep最小rr0 引力 做负功 Ep增加rr0 斥力 做负功 Ep增加斥力引力r0EP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改变内能的两

8、种方式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一、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一、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摩擦生热、压缩气体、搅拌 1、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2、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3、 做了多少功,就改变多少内能做了多少功,就改变多少内能 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教室里的热水、火炉上的凉水 1、 外界向物体传递热量(吸热)外界向物体传递热量(吸热) ,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的内能增加 2、 物体向外界传递热量(放热)物体向外界传递热量(放热) ,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的内能减小 3、 传递多少热量,内能就改变多少传递多少热量,内能就改

9、变多少 三、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三、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 1、 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化,用功的数值来度量做功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化,用功的数值来度量 2、 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用热量来度量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用热量来度量 四、做功和热传递的等效性四、做功和热传递的等效性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例如:使物体升高温度,可以用热传递的方法,也可以用做功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是 相同的,如果事先不知道,我们无法知道它是通过哪种途径改变的内能。1 cal4.2 J 1 J0.24 cal 多维链接多维链接 温度计和温标的发明 公元前 200 一 100 年间,古希腊菲隆和希隆

10、各自制造过一种以空气膨胀为原理的测温 器。其后,人们还在三个容器中分别装上冷、温、热水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用手摸进行 比较。 1592 或 1595 年,伽利略制成了第一个气体温度计。玻璃管与玻璃泡相连,管内有有色 液体,倒置于水杯之中。当被测温度的物体与泡接触时,泡内空气就会因热胀冷缩而发 生体积变化,使有色液柱上升或下降,再由玻管上标有“热度”(即现在所说的“温度” )的刻度读出。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支有刻度的温度计。显然,这种温度计不完善:变 化着的大气压也会使液柱升降,测量范围极其狭窄。物理学中热力学里有一门叫计温学的分支学科,它是利用物质的热效应来研究测温技术 的。它包括温度分度法、温度

11、参照点的选择、温度计按不同用途的设计、制定各种测温 标准、提高测温精度、准确度、测定实用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差值等。伽利略发明气体 温度计后,人们的工作就大致按这些内容进行。 1611 年,伽利略的同事桑克托留斯改进了伽利略的气体温度计,制成一种蛇状玻璃管 气体温度计,玻管上有 llO 个刻度,可测体温。 1629 年,约瑟夫德米蒂哥这位物理学家兼犹太教师出版了一本叫花园中的喷泉 的书,书中载有盛有白兰地的玻璃泡温度计,它旁边的小字上写着“oleb”(上升)。有 人认为这是人类第一支较准确的温度计。但现未能查明其发明者,而只能猜测是伽利略 或他在帕多瓦大学的同事德米蒂哥。具体发明年代只能大致确定

12、在 17 世纪初。16311632 年,法国化学家詹雷伊把伽利略的玻璃管倒转过来,并直接用水而不是 空气的体积变化来测定温度。这是第一支用水作工作物质的温度计。但因管口末密封, 水会蒸发而产生越来越大的误差。温度计接打气筒胶塞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 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1641 年,第一支以酒精为工作物质的温度计首次出现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公爵费迪南 二世的宫庭里。16441650 年间,这位大公将其不断完善:用蜡把红色酒精温度计的 玻管口封位,在玻管上刻度。可见,这支温度计已具有现代温度计的雏型,以致不少人 将温度计的发明归功于这位大公

13、。1654 年,这种温度计已在佛罗伦萨普及,以致这一 年被一些人认为是温度计诞生之年。它还被传到英国和荷兰。 1646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莱纳尔第尼明智地提出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温度计刻度的 两个定点。但无奈当时流行的酒精温度计里酒精的沸点(78.5)低于水的沸点(100), 所以用水的沸点为第二个定点对酒精温度计显然不切实际,所以这一建议当时未能实施。1657 年成立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实验科学院在其存在的 10 年间地进行了水银和酒精温度 计的研究,制作过 40(或 80)个等分标度的没有定点的酒精温度计:它在 1660 年冬最冷 时显示 1112“度” ,冰的熔点显示 13.5“度” ,夏天

14、最热时为 40“度” 。 1658 年,法国天文学家伊斯梅尔博里奥制成第一支用水银作工作物质的温度计。 1660 年,意大利材料测试研究所也制成了水银温度计。 1665 年,荷兰物理学、数学家惠更斯地提议把水的冰点和沸点作温度计刻度的两个定 点,以便各种温度计标准化。同年,英国物理学、化学家波义耳根据他于 1662 年发现 的气体定律(即玻义耳定律,后经法国物理学家马略特完善后称波义耳一马略特定律, 简称波一马定律),指出气体温度计不准的原因及其他缺点。其后,人们大多转向其他 工作物质的温度计的研究。 1672 年,休宾在巴黎发明了第一个不受大气压影响的空气温度计。 1688 年,达兰西的温度

15、计以水和牛油熔解时的两个温度作温度计刻度的两个固定点。 18 世纪初,形形色色的温度标准(温标)已多达 30 余种。例如,丹麦天文学家罗默(他以 1676 年用观测木星卫星蚀的方法第一次证实光的传播是等速运动而闻名于世)以人体温 度为 22.5“度”和水的沸点为 60“度”作温度计上刻度的两个定点。牛顿于 1701 1703 年制作的亚麻子油(一说蓖麻油)温度计把雪的熔点 0“度”和人体的温度 12“度” 作温度计的两个定点。 法国物理学家阿蒙东最先指出测温液体是规则膨胀的, “有绝对零度存在”也是他最先 指出的,他于 1703 年也制成了一支实用气体温度计。 在 18 世纪以前,温标不统一且不太实用。这些工作历史地落在华伦海特等人的肩上。 迁居荷兰的德国玻璃工华伦海特也在英国居住过。他经过 17091714 年的研究,把冰、 水、氯化铵的混合物平衡温度定为 0,人体温度定为 96(如以今天我国标准体温37,则应为 986,可见他采用的体温不是今天我国的标准体温),其间分为 96 格, 每格为 1。1724 年,他又把水的沸点定为 2120。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将冰的熔点 定为 0,而是定为 32。这就是华氏温标,其符号为 tF。这是曾长期使用且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