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猴** 文档编号:49428677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省委提出,努力消除人均年收入4600 元以下贫困现象,不把绝对贫困现象带入“十三五”。2015 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认真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对贫困人口脱贫工作进行视察核查,全面核查、彻底摸清全市贫困人口脱贫情况,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依据。2016 年又组成专题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郑荣胜副主任和农工委负责人带队,分别赴淳安县、建德市、临安市、桐庐县,深入多个欠发达乡镇村,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就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听取了市

2、有关部门专题汇报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一、近年来我市精准扶贫工作概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党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要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要求扶贫,持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一)把精准扶贫开发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集中力量、集成资源、集聚优势全力推进。市委、市政府把精准扶贫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作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抓手,以更高标准、更准定位、更实举措、更有效载体,一手抓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一手抓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围绕

3、美丽乡村、美丽杭州建设,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先后实施了“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联乡结村”活动等计划,突出低收入农户增收重点,加快清洁能源项目推进,加大下山集聚工作力度,完善帮扶工作机制,产业扶贫、社会扶贫、专项扶贫多举并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二)把促进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任务精准发力。2016 年,杭州市开展了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调查认定工作,按照 7600 元(2012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45)的标准,确定低收入农户 113319 户、人口 2758

4、71 人,比上轮分别增加 5.6 万户和 14 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 9%左右。西部五县市低收入农户 101704 户、人口数 246893 人,分别占总户数 89.7%和总人口的 89.5%;市级“联乡结村”38 个联系乡镇低收入农户 59676 户、人口153929 人,分别占全市低收入农户和人口的 53%和 56%。省定扶贫标准下的低收入农户数、人口数分别为 51731 户(占全部低收入农户的 52.6%)、118600 人(占全部低收入人口数的 55.8%,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 4%左右)。新确定扶贫重点村 150 个。全市低收入农户调查认定情况一览表其中省扶贫线以下地区总户数(户)

5、总人数(人)户数(户) 人数(人)桐庐1531829394799614354淳安35715957301925349942建25471624441202227280德富阳1198528192523611019临安1321531133722416005萧山77961849400余杭2809740200西1010308200湖合计11331927587151731118600根据排摸情况,实行逐一登记、落实到人,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对症下药,打好产业开发、下山搬迁、教育卫生救助、金融帮扶、培训就业等组合拳,开拓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积极推动低收入群众融入发展进程。各部门各系统制定

6、了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好加强项目扶贫、推进土地流转、扶持自主创业、加强就业培训等增收组合拳,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向低收入农户倾斜。(三)把产业帮扶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力度加大。贫困农村山清水秀的绿色生态环境,村干部和低收入群众产业发展的愿望强烈,杭黄高铁、临金高速等西部交通的大提升(许多重点村地处沿线)等,给当地产业发展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市确立了 150 个扶贫重点村,出台了杭州市低收入农户增收扶持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联乡结村等有力抓手,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精选优质项目,加大产业培育,增加农民收入。2016 年,共实施帮扶项目 1523 个,其中市级帮扶项目

7、444 个,县级帮扶项目 1079 个。市财政安排 600万元低收入农户产业帮扶资金直接补助到户。(四)把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作为精准扶贫的托底政策不断完善。市政府把最低生活保障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纳入民生保障的重要考核指标,完善农村最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医疗、社会救助等各项保障。一是提高了“低保”标准,医疗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二是加大了救助力度,对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对因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造成生活困难家庭进行了应急性、过渡性救助。(五)党政主导的全社会精准扶贫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各级政府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倍增计划、联乡结村活动等,广泛整合多方

8、面资源开展精准扶贫。特别是联乡结村活动成为我市帮扶工作的主抓手、主平台。全市各地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深入实施“一村一计一部门”“一户一策一干部”扶贫行动,引导和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二、近年来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各地各部门坚持治标与治本、当前与长远、生活与生产并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贫困人员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创造了扶贫工作的杭州实践、杭州经验。(一)专项资金大幅提高。市级扶贫专项资金从上年的3500 万元增加到 4000 万元,每个帮扶乡镇的帮扶资金从 60万元增加到 80 万元。(二)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在巩固上年底“消除

9、4600”成果基础上,重点对人均 5500 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加强了增收力度。到 2016 年底,全市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可达 11000 元以上,增幅在 16%以上,到 2017 年底,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 12000 元,70%以上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 10000 元。(三)联结帮扶面不断扩大。2016 年,共有 657 个部门、1828 家企业、60 所学校参与联乡结村活动,结对 145 个乡镇、1910 个村。民营企业主、浙商和爱心人士等积极参与扶贫救助行动,在合力扶贫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四)“低保”差距逐步缩小。西湖、萧山、余杭全部实现了“低保”城乡一体化,标准

10、从去年每月的 744 元提高到了 819 元,富阳从 495 元提高到了 612 元,桐庐从 490 元提高到 607 元,淳安从 480 元提高到了 594 元,建德从 490元提高到了 607 元,临安从 516 元提高到 639 元,城乡“低保”差距进一步缩小。(五)增收渠道有效拓宽。一是光伏扶贫项目。2015 年以来,实施了农村清洁能源(光伏发电)扶贫项目,采取政府投资、企业运作、村级受益方式,村集体收益稳定。二是来料加工项目。共投入 1200 万元发展来料加工,带动全市低收入农户 13245 人,人均增收 7016 元。三是依托经营主体带动。通过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

11、社(较有效的经营主体形式)、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整合资源,依托经营主体开展统防统治、托管托销等服务,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发展规模化特色产业,如中草药、高端水果、高山蔬菜种植等。四是“互联网+”订单产业。依托较为成熟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农产品种养殖、土特产开发等发展订单产业,如桐庐县安厨电子商务公司向峩山乡定制黄金粽,2016 年端午节卖掉了 10 万只,销售额近 50 万元。五是民宿等新型产业。全市 150 个重点村有 30%左右的闲置土地和 25%左右的闲置房屋,结合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景区化打造,引导村集体和农户利用闲置房屋、土地发展民宿(农家乐

12、)和休闲观光、养老养生等新型产业。三、当前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基础好、措施实、成效大,产业扶贫、下山脱贫、社会保障等全面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点的精准扶贫路子,为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精准扶贫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但低收入农户增收仍然任重道远,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思想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央和省市委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精准扶贫工作从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从调研情况看,部分地方、部门对扶贫政策精神学得不深、吃得不透,缺乏主动思考、超前谋划的意识。特别是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相对全省甚至全国而言,我市扶贫工作

13、基础好,低收入群众的绝对收入总体较高,工作中存在着松懈思想。有的地方扶贫的精准度还不够高,一般性措施多,到村到户的针对性措施少;有的地方扶贫工作被动,上面怎么安排就怎么做,创新意识不强,脱离实际,一些工作没有做到点子上,欠发达农村的发展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农村低收入群体增长基础还不巩固。(二)精准帮扶、动态监控还须加强。贫困现象具有动态性、不平衡性,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需要精准统计,动态监控,区别对待。如有的低收入户原先生活条件比较好,因为家里的男性劳动力因病、因残、因祸等丧失劳动能力,女性劳动力要照顾家人,无法外出工作,家庭基本无收入,导致贫困;有的因学致贫户,等孩子毕业工作后,基本上就能

14、摆脱贫困。这些情况,乡镇(街道)、村社应及时掌握,动态管理。另外,贫困统计口径还不是很科学。目前是从收入角度来统计,有的因病致贫家庭,他们的收入可能超过贫困线,但其医药支出可能超过收入,实际上还是贫困户。还有将农户自产自用的蔬菜、粮食计入,特别是养一头猪算 2000元左右,直接拉高了农户收入。(三)老弱病残人群众多导致低收入农户增收困难加大。一是因病因残较多。全市低收入农户 113319 户,有 68633户因病致贫,占低收入农户数的 61%,有 28301 户因残致贫,占低收入农户的 25%,病残人员家庭制约他们增收脱贫。二是子女就学家庭暂陷困境。有子女上学的低收入农户约占总户数 10%。大

15、部分低收入农户无力负担孩子上学费用,许多家庭为了孩子上学,只好贷款、借债,这些家庭因此陷入贫困的境地。三是缺少劳动能力。有 33111 户缺少劳动能力,占总户数的 29%;劳动年龄段以外的人口 90432 人,占总人数的 33%;劳动年龄段以内有劳动能力的 115650 人,无劳动能力的 69789 人,占总数 25%。特别是老年人寡居、独居,生活相对比较困难。四是文化低、致富渠道窄。在 275871低收入人口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 33044 人,占 12%;初中、小学学历 167979 人,占 61%;文盲、半文盲 67958 人,占25%。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只能从事一些传统的农业产业,就

16、业的范围狭窄,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严重影响他们增收脱贫。(四)农村产业发展迟缓造成低收入农户增收缺乏产业支撑。全市低收入人群主要分布在山区偏远乡镇、村,交通、信息闭塞,所在乡镇、村产业发展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多年来,偏远农村产业缺乏长期规划,零打碎敲,不成气候,不上档次规模,造成产业碎片化,小散乱现象明显,再加上城乡资源投入的落差,导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拉大,城乡创业发展的环境落差,致使农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留守人员不是老人,就是小孩。产业发展迟缓的农村使得本来弱势的低收入农户家庭脱贫更加艰难。(五)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一些偏远地区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惠顾相对较少,基础设施落后和公共服务缺乏,而大部分低收入农户就集中在这些偏远地区,往往是村贫与户贫相互交织。如富阳常安镇杏梅坞村,是一个高山村,山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也好,但缺少基础设施的配套,一直制约村里农家乐的发展。又如富阳万市镇何家村,与边上几里路之隔的彭村差距很大,与相邻的临安农家乐搞得热热闹闹的山村相比,何家村的农户显然有点缺乏底气。村民希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让他们也像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