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介绍已修订20150422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428165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介绍已修订20150422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学校介绍已修订20150422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学校介绍已修订20150422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学校介绍已修订20150422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学校介绍已修订20150422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介绍已修订201504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介绍已修订20150422(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烈欢迎重庆工商大学李春茹书记一行莅临指导2015年4月22日19561956年年 建立上海中医学院(建国后成立的首批四所中医院校之一)建立上海中医学院(建国后成立的首批四所中医院校之一) 19851985年年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成立并实行合署管理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成立并实行合署管理 19931993年年 更名为更名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 20032003年年 整体迁入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整体迁入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勤奋 仁爱 求实 创新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学校概况l 确立学校定位,明晰发展路径 以 “研究-教学型”( “教学-研究型”) 为目标 走 “特色型、外向型” 办学之路l

2、 突出内涵建设,坚持科学发展办学理念不重其大,重其优; 不重其全,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坚持办学理念,着重突出“优”和“特”,形成 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l传承-创新并举,科研-教学并重,实现“一个主体, 两翼齐飞,持续协调,跨越发展”办学指导思想5一体两翼的 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以较宽广的现代科学、医学 知识和创新思维为一翼 以较深厚的中医 传统文化底蕴为另一翼以培养学生较扎实的中医 药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主体 “继承为本、创新为魂” 教育理念坚持继承创新,强化素质能力,注重知识交融, 促进个性发展,努力造就现代中医药人才。6通过4大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协调4方面辩证关系: 传统现代、继

3、承创新、 医学人文、中医本色国际视野办学理念 本科教育 立校之本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四大教学平台强化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 研究生创新计划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的指导意见 (2008) 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 育苗计划培育计划跟踪计划 三个阶段互相衔接。 研究生教育 强校之路7l体制: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实行合署管理体制l特色:市属高校中唯一的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l机构:l基础医学院l中药学院l针推学院l护理学院l公共健康学院l康复学院l国际教育学院l继续教育学院二级学院 8个部、中心 6个l 体育部l 社科部l 外语教育中心l 现代教育技术 中心l 教学实验中心l 科技实验中心8临床医学院

4、个l曙光临床医学院l龙华临床医学院l岳阳临床医学院l普陀临床医学院l市中医临床医学院l市中西医临床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中医脊柱病研究所 中医骨伤科研究所 中医推拿研究所 中医脾胃病研究所 上海市中医老年医学所 中医工程研究所 中医文献研究所 中医外科研究所 中医肾病研究所 中医儿科研究所 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所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 中药研究所 中医肿瘤研究所 中医肝病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 中西医肿瘤介入研究所 中西医结合关节炎研究所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研究所 19个 9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 中医标准化研究中心 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中医

5、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中医方证信息研究中心穆拉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 上海市中医循证医学研究中心 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中心 中医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中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中医方证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 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研究与服务评价中心研究中心 14个10本科专业设置1. 中医学(七年制,2015年起调整为八年制) 2. 中医学(针灸推拿英语方向七年制) 3. 中医学(五年制) 4. 针灸推拿学 5. 中西医临床医学 6. 中药学 7. 药学(中英合作) 8. 护理学 9. 康复治疗学(分化为PT、OT、ST三个亚专业) 10.食品卫生与营养

6、学 11.公共事业管理 12.生物医学工程(中医信息与工程方向) 13.汉语言专业(限招留学生)11学生规模 2014年12月全日制在校生8062人l本专科生4497人l研究生2433人l留学生1132人14%30%56%学位点 拥有 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 学位点与学科专业(方向)一级学科 博士点 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 二级学科 博士点 24个 硕士点 35个 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12教育教学深化推进医教协同14继续深化“5+3”(住院医师规培与专业学位相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率先试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计划。突出经典教育在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组建

7、跨学科教学团队,在国内中医药院校首创 “导读精度临床升华”三段递进式经典教学模式改革。 创编特色经典与临床系列教材三段式教学模式改革强化中医药特色通识教育 15与上海交通大学等985高校合作,开发中医药人文通识特色网络课程,杏林探宝、中国功夫与经络、走近经络等课程登陆世界著名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美国COURSERA慕课系统,成为首批面向全球开放的中医药人文慕课课程。牵头18所中医药院校共同组建通识教育联盟,组织编撰中医药院校特色通识教育读本系列丛书,药缘文化等首套8种读本已陆续出版发行。 为发挥中医药通识教育辐射作用,持续推进了“中医药进中小学工程”,建设了嘉定区外冈中学等8个中医药特色科普

8、教育示范基地,为基地开设了中医药系列校本课程,开展“小小中医院”、“身边的百草园”等形式多样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中医药启蒙夏令营中小学生中医药系列科普读物及发布会嘉定外冈中学中医药特色示范性基地 (合作建设中医药特色科普楼)组织知名学科专家,历时两年编纂出版了国内首套中小学生中医药科普系列读物(8本),深受中小学生及家长欢迎。深化中医特色通识教育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2007年 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 中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3年 国家级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唯一拥有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中医高校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

9、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上海交大、复旦、上中医等(联合申报)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文化引领,追求卓越”医学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探索与实践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继承与创新并重”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验中医学课程建设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医解剖学新学科创建与发展教学教学 成果成果率先开展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率先开展中医临床人才培养“ “5+3”5+3”模式探索实践模式探索实践 率先建立率先建立“ “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学生成长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员、全程育人 构建

10、学生德育工作体系l德育工作坊、德育宣传方案l德育(学生)工作年鉴l公民与法制等德育相关课程l德育工作研究课题 2014年实施“学生代表常任制”l学代表有效提案78项,年终结案64项 学生事务网络信息服务平台l提高学生事务管理效率l促进学生与学校、辅导员以及用人单 位的信息交流 始终将德育贯穿于工作的各环节,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硕士生徐欣毅弥留之际选择成为“大体老师” 被团市委追授“五四青年奖章”学习洪汉英,大力培养优秀辅导员 上海中医药大学辅导员洪汉英“在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方面创新工作方法,积极 探索”(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大会总结讲话) 洪汉英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参加党的十八大会议,

11、荣膺全国师德楷模、全 国模范教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引导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屡创佳绩 2013年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2013年第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2013年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2013年第三届 “天堰挑战杯”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金奖 2013年首届“江中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2014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014年第

12、三届“挑战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金奖 2014年第二届“百年乐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2014年第二届“百年乐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制造类一等奖建构多维立体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一览师资队伍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导师24人 上海市名中医60人 名誉教授颜德馨(国医大师)石仰山(国医大师)沈自尹(中国科学院院士)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闫希军(天士力集团总裁)Ferid Murad (诺贝尔奖获得者)Henry F. Schaefer(美国艺术与科学

13、院院士)郑永齐(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名老中医、名誉教授名老中医、名誉教授中医学领军人才中医学领军人才 严世芸:中医内科学心血管病 刘 平:中医内科学肝病 陆金根:中医外科学肛肠病 范忠泽:中医内科学肿瘤 虞坚尔:中医儿科学小儿呼吸病 季 光:中医内科学肝病 吴焕淦:中医针灸学脾胃病 王忆勤:中医诊断学四诊信息化 房 敏:中医推拿学脊柱病 王拥军:中医骨科学脊柱病 何立群:中医内科学肾病 陈红凤:中医外科学乳腺病 张如青:中医文献学中医医史文献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 胡之壁: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宏喜:国家“”特聘教授 王峥涛: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 李医明:上海市首批特聘教授“东方” 中药学领军人

14、才中药学领军人才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中西医结合领军人才 徐建光:中西医结合临床 王灵台:中西医结合临床 施建蓉:中西医结合基础 陈建杰:中西医结合临床 胡义扬:中西医结合临床 张泽安:中西医结合基础 彭 文:中西医结合临床 舒志军:中西医结合临床 肖涟波:中西医结合临床 曹烨民:中西医结合临床 方肇勤:中西医结合基础2010年底2014年9月增长率专任教师数67575912.4 %其中:博士学位18227852.7 %硕士学位320302-0.6 %高级职称22733346.7 %30 两院院士2人 973首席科学家5人 国家获得者3人 特聘教授2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 教育部创新团

15、队3个人才队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设计教师成长发展制度从青年教师到教学名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人才培养链 博士 师资博士后、海归博士后计划 青年教师教学助理 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杏林 杏林团队 省部级人才项目 国家级人才项目 35岁以下 45岁以下 40岁以下 33岁以下海上名医高层次领军人才计划一、卓越中医药教育计划履行教师之责l教师教学绩效综合考核项目l科研反哺教学激励项目三、多维度导师体系实现教师之爱l学生和青年教师成长导师激励项目入选上海市“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上海市属高校首批4所试点单位之一 引导引导 教师回归讲坛,专心教学教师回归讲坛,专心教学 要求要求 教师行为规范,师德高尚教师行为规范,师德高尚 推动推动 教师提升能力,凝聚团队教师提升能力,凝聚团队 促进促进 教学质量提高,惠及学生教学质量提高,惠及学生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践行教师之职l名医名师教学团队激励项目l教学助理激励项目四、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激发教师之能l教育教学改革绩效激励项目科研学科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中药学 二级学科中医内科学外科学骨伤科学医史文献 (培育)针灸推拿学(培育)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38个(中药生药学、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中医内科肾病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8个 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 6个 上海市高峰学科 2个 上海市高原学科 2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