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三天视力》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42348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我三天视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给我三天视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给我三天视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给我三天视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给我三天视力》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我三天视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我三天视力》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给我三天视力教学设计良渚职高 陆海霞【设计理念】1、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职高语文人教版第二册教材散文单元中的选学课文。教参建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丰富的感情及蕴含的哲理;了解散文各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品味散文优美而风格各异的语言。本课教学需要三课时。这是一篇对学生情感教育、思想陶冶的经典课文,所以整体体会、领悟课文中的情与理应放在重点。并且把这一块内容单独拿出教学也不失为一堂完整的课。2、学情分析职高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上欠缺,有思维懒惰,消极等待的普遍特点。为改变这种状态,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策略等方面多花心思,必须从调动情绪、激发兴趣入手,采取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

2、,创造开放的课堂环境,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积极热情的状态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全面发展。3、设计理念与思路读了这篇课文,无论是我还是学生都受了不小的震撼,应该说这篇课文不仅仅是文字精美,艺术表现手法精妙,而更多的营养应该来自于文章的思想内涵,主人公的精神境界,人格魅力,以致于洋溢于字里行间的对待生活的热切态度等等。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思想陶冶、品格提升的经典课文,所以我把整体体会、领悟课文中的情与理放在了重点教学,对情与理精雕细刻,使学生思想营养的汲取达到极致。在教学方法方面本课适合运用“生成探究”式教学。在学习情境、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和活动的空间,

3、几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具有弹性和可塑性,提高了教学预设的质量。由于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所以在生成与探究活动中更能发挥主动性,体现主体性,使整个课堂潜在的自我教育多于来自老师的教育,这是最佳的教育之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和领悟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汲取思想营养。22、得到警示:要珍惜光明,珍视、热爱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学习重点】体会、领悟情与理。【学习课时】 第一课时【情境、方法设计】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采用“生成探究”式教学,激发、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开放、鲜活的课堂氛围。【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学生阅读课文,并生成这样那样的问题,经

4、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初步筛选,留下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次分工合作,可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了解了海伦凯勒,并初步感知了课文。生成问题参考设计:1、你知道海伦凯勒哪些动人的故事?能讲一讲吗?2、海伦凯勒一生取得了哪些成就?对此你有何感想? 3、课文中海伦凯勒在三天里都“看”到了什么?分别表现了海伦凯勒什么精神及人格品质?4、你认为海伦凯勒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5、除了海伦凯勒,你还能举一到两个类似的例子吗?(以上五道题目从学生预习时生成的问题中选出,仅共参考。学生在预习时根据课文内容完全可以拓展,或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设题目或生发其他问题,合作探讨后留下有价值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这

5、一环节,学生可充分发挥能动性,可小组合作分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采取先自主、后合作、再探究等多种方式,为创 造高效的课堂做充分、必要的准备。 )(二)情境导入播放二泉映月音乐,幻灯片显示画面。 (FLASH 动画)在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中,老师导入。导语设计:刚才的音乐和画面喜欢吗?(生答)能说说理由吗?(生自由表达)3师:是啊,凄凉,哀怨可想而知,一个人假如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听觉,失去了语言,永远生活在黑暗和寂静之中,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啊!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就遭遇了这样极大的不幸。和她相比,阿炳又是幸运的,因为他还有听觉和语言,而海伦却什么也没有。那么,是什么力量使他成为全世界全人类的

6、“精神楷模”呢?奇迹是怎样出现的呢?我想从今天我们要研习的这篇著名的散文给我三天视力中可以找到答案。 (幻灯片显示课题及作者头像。 )(三)互动探究1、情感铺垫(预习检测):师:同学们通过合作预习,了解了海伦哪些动人故事呢?把你知道的与大家分享好吗?(启发学生讲述自己或小组收集的海伦的动人故事及其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所述可以是课文中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并给予发言人充分肯定。通过此环节老师从中检测预习情况,据此采取课堂应对措施。 ) 学生讲述:自己所收集的海伦凯勒的动人故事,展示预习成果。 (通过展示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2、亮点探究(回归课文):(探讨海伦凯勒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从课

7、文中能折射出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人,重点在于感知和领悟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 )师:大家讲的真好。现在我们从海伦的生活走进她的精神世界。海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海伦身上有哪些亮点呢?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小组探讨 5 分钟)师提问、引导、启发,生思考、讨论三天的活动表现出海伦凯勒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学生发言,幻灯片总结演示)机动问题设计:1)海伦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她所写的一切是怎么知道的?2)海伦又盲又聋又哑,为什么没有丝毫悲观情绪?3)海伦的爱心体现在哪些方面?4)海伦对健康人提出什么希望?答案示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写森林。有渊博的学识,强烈的感受力,丰富的想像力

8、,对世人的遗憾与希望,对4精神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美的追求艺术博物馆。坚强不屈,非凡的毅力靠凸文。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具有博爱的心,人类最美好的心灵,善良的天性观光全城,公园大街,贫民窟等,甚至看婴儿的脸 ,看狗眼。对健康人提出希望。要充分使用感官;不要对到手的东西漠然置之,要懂得珍惜;要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生齐读最后一段。 )亮点总结参考:(幻灯片展示,师生共同朗读)海伦的思想品质:不屈于厄运,顽强, 乐观,具有惊人的毅力。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热爱世界,热爱大自然, 热爱世人, 热爱艺术。她善良,真挚,爱老师,爱朋友。她有博爱的胸怀,富有同情心,怜 悯人间的疾苦,她关怀世人,希望

9、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谆谆告诫 人们珍惜健康的幸福,充分使用自己的感官,生活得更加美好。3、亮点渗透(自由谈)师:我们从海伦身上找出那么多的人格亮点,那么你觉得你最应该在海伦身上学些什么,怎样去做呢?或者就谈谈与海伦相比你欠缺的是什么?(生议议讲讲, 师适时点拨、评价。本 环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价 值取向、思想自由和创新思维,可以自由的答题,谈几点可以,谈一点也可以,谈课上讲过的可以,谈自己发现的更好,不拘一格,自由放谈。 )(四)课内拓展或作业(反馈)自由选题:假如你只有三天视力了,你用它做什么?假如我失去视力三天,想像三天里你会怎样?(幻灯片展示)(五)作业除了海伦,再收集几个

10、类似的例子,以此鞭策自己。(六)小结结束师简单小结并提出希望,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自然结束。结束语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海伦凯勒的给我三天视力,了解了一位自己生活在黑暗中却给别人带来了光明的伟大女性。现在大家可以找到课前的思考题的答案了吧!海伦巨大的生命力量源自何处?精神源泉是什么?那就是她对生命的珍爱, 对生存的渴望,对生活的赞美,对人类友爱 情感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坚定的信念。与阿炳作品不同的是在海伦的倾诉里,我们听不出任何悲伤与哀怨,5相反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的是她的热情、乐观、博 爱的胸襟与奋进的力量,听到的是她与生命抗争的最强音。正如一代音乐家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的那首命运

11、的交响曲。(曲毕,下课)附:板书具体见幻灯片。【教学后记】本教学设计经过了教学实践,被证明是成功的。采用的是“生成探究”式教学。教学设想大胆开放,设计教学内容前大刀阔斧的砍掉了枝枝节节,直指文章精髓。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学情,与学生体会、领悟能力相吻合,最后达成了三维目标。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科学、紧凑,其中“亮点探究” “亮点渗透”“课内拓展或作业”三个机动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自由的表达空间。在表达中同学之间情感互相感染,态度、价值观互相借鉴,渗透。情境方法设计巧妙,多媒体课件设计摈除了花哨不实用的缺点,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创设出了直观、形象、生动、具有美感的教学情境,尤其是开头与结尾的音乐渲染,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状态,在音乐的冲击下自觉的投入,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过多的引导,牵着鼻子走的状况。根据课堂内容与客观条件,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了生成问题,课堂中展示成果,合作探究中又不断产生新问题,整个教学经历了“生成探究再生成”的过程。教学时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现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启发、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营造出了轻松、愉快、开放、鲜活的课堂氛围。从第四环节课内拓展中学生通过自由选题:假如你只有三天视力了,你用它做什么?假如我失去视力三天,想像三天里你会怎样?学生生动又深刻的表达反馈出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效果如何,答案是肯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