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集体备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41918 上传时间:2017-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集体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集体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集体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集体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集体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集体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集体备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集体备课稿(一)时间:2011、2、17、地点:三年级数学组主备人:谭欣参与人:郝夕晔 季晓燕 黄炳芹 刘长荣研讨的主题:1.使学生经历以为输出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使学生掌握有关 0 的除法计算。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编排结构如下表:本单元的编排特点: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本套教材涉及

2、的计算内容,不论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一般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这是因为:(1)口算是最常用、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它是诸多运算方式(估算、笔算)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运算。因此,先学口算就成为十分自然的顺序了。 (2)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因此,把估算和笔算放在口算之后学习,是顺理成章的,它体现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思维规律。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进行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 ,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 。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

3、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真实、自然地体现了除法产生于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之中。例如,教科书第 13 页的主题图,是一幅喜气洋洋的运输蔬菜图。要知道不同型号的车辆每次运的苹果箱数,就必须用除法来计算。第 22 页例 3 是整理相片的情境,第 31 页例 7 是乘车参观的情境,两个情境虽然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样,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运而生了。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使学生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刘长荣)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本单元从例题到习题

4、都十分注重估算意识的培养。 (1)在口算和笔算的编排中,融入估算。如教科书第 16 页的例 2、第 22 页的例 3,通过口算和估算、笔算和估算的同步教学,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看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到估算在解题中的优势和不足。 (2)加大练习的分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本单元的七个练习中,有五个练习安排了估算。这些内容从生活的不同角度,提供丰富的估算素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技能和估算习惯,进而形成估算意识。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本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教材逻辑地设计了一个个拾级

5、而上的台阶,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取所学知识。(黄炳芹本单元的具体编排见下表。课题 内容例 1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口算除法例 2 除法估算例 1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例 2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基本的笔算除法例 3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除法估算除法的验算 例 4 用乘法验算除法例 5 有关 0 的除法例 6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 0(1)有关 0 的除法例 7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 0(2)5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本单元创设的多维度的问题情境,除体现数学

6、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外,还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如,教科书第 28 页例 3,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素材,教学“0 除以任何一个不是 0 的数都得 0”,这样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感受数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又如,教科书第 15 页的“你知道吗?” ,介绍了“除号”的产生。文字虽然不多,但它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数学符号都是随着生产、生活、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它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号化的思想,同时认识今天的数学是无数先人用数学智慧创造出来的。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2.使学生经

7、历以为输出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基本的笔算除法及其验算。2.有关 0 的除法。难点: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除法的计算。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措施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为的是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

8、计算的算理和算法。(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 (郝夕晔)(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地思考和操作的习

9、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运算程序和运算规律的过程,它是计算活动过程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首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自言自语地、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其次,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说话的范例。让说得较好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或者教师根据多个学生的表述概括出班上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10、 (季晓燕)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远不能满足广大城乡师生的需要。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1

11、)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 (2)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3)适当补充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 603()时,可引导学生思考 3()60。又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12、,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口算卡等。六、课时安排:1.口算除法3 课时2.笔算除法8 课时3.整理和复习1 课时七、课堂作业设计:1.口算。6309= 21007= 30006= 72009= 24006= 633= 2807= 4008=2.估算。 718 1252 2974 3605 1387 4409 3.笔算。 6804= 3063= 5446=4205= 4.计算并验算。 6804= 7917= 4038= 5.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见课本 P

13、33 练习八 T2)6.解决问题。 (1)三(1)班有 50 名学生,每两人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每 4 张摆一行,可以摆几行?还剩几张? (2)一部儿童电视剧共 336 分钟。分 8 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集体备课(二)时间:3 月 5 日地点:三年级数学组主备人:谭新参与人:郝夕晔、季晓燕、黄炳芹、刘长荣一、单元教学中的亮点:1.本单元教学注重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高。2.注重了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3.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一步加强。4.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重视培养学生解决

14、问题的能力。(刘长荣)5.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不断总结归纳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及验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6.充分利用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笔算除法的教学,由具体情境引入,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再交流讨论,形成认知。学生能较好的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并正确书写竖式。二、单元教学中的问题:1.对于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计算不够准确,计算速度及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2.部分学生对商和余数理解不够透彻,致使验算时出错。3.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够细心,丢三落四,计算时有的横式后忘写得数或余数,解决问题时有的少单位名称,有的漏答语。

15、4.学生的思维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郝夕晔)5.有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解释自己估算的过程。三、补教补学措施:1.通过一些具体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加强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计算的准确性。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高效。(季晓燕)3.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4.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5.估算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估算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估算的基本方法。6.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及准确率,如擂台赛、小组赛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黄炳芹)(主备人:谭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