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行为起因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luoxia****01827 文档编号:49398080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暴力行为起因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校园暴力行为起因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校园暴力行为起因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校园暴力行为起因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校园暴力行为起因及对策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暴力行为起因及对策研究校园暴力行为起因及对策研究【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的校园暴力事件愈演愈烈,从震惊社会的“云秀暴力事 件”,到惨烈的集体性暴力、校园枪击案,无一不在未成年人、青年学生心中烙下不可磨灭 的伤痛。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校园暴力现状,分析其产生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校园暴力;起因;对策研究 “校园暴力不仅仅是一个初始信号,更是一种社会病症的表象。 ”正如巴黎专题会议所 述,部分案件的严重后果不仅反映出社会问题,也暴露法律的缺失与法制理念的落后。本 文从校园暴力的定义与现状出发,探究校园暴力泛滥的多方成因,并着重分析法律规制的 疑难之处,提出积极可行策略,旨在为呈现焦

2、灼之态的校园暴力之解决献言献策。 一、校园暴力的概述 (一)定义 目前,国内学者基本认同广义上的校园暴力,指发生在校园及其周边的,通过暴力 手段实施的,造成校内人员精神、肉体伤害或学校、师生财产损失的行为。关于校园暴力 的几个争议点:1、 “校园暴力”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其认定不应以发生的地点为标准,而 应注重行为人的“身份”,即“校园”一词强调的是参与者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而非空间状态, 只要一类暴力行为的实施者或受害者为学生或教师,都可纳入校园暴力范围;2、校园暴力 强调行为的“暴力”性,此处的“暴力”既指身体力量的使用,也指身体力量威胁下的精神、 言语攻击。 “暴力”的后果不一定必须达到法

3、律介入的程度,只要在实际上形成了力量的对比、 强弱的区分即为此处的“暴力”。同时, “暴力”行为在主观上有伤害的意图,偶尔、偶然、过 失的伤害行为,我们也不将其列为校园暴力的范畴。 (二)校园暴力的国内外现状及特点分析 国家的地域与文化差异,导致了各个国家校园暴力的外在表现各有特点。 以美国为例,美国校园暴力犯罪一直趋向于力量压制,通过物理手段实施。其深层 原因是“暴力文化”的蔓延。 在日本,日本是校园暴力后果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其严重的后果不来自身体攻击, 而是一种精神的折磨,线索漫长而受害者深陷其中。 在中国,校园暴力十分“年轻”,2000 年至今是其高发期,加之互联网的普及与使用, 中国

4、的校园暴力呈现出身体攻击、侵犯隐私与网络暴力融合的状况,殴打和虐待最为常见, 其基本模式是多对一。 “云秀暴力事件”“江西南昌女生被狂扇耳光事件”为其典型代表。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 校园暴力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行为,其形成是各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施暴者道德认知低下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提出“道德认知”理论,将人的道德认知分为三个阶段(划分标 准为年龄与智力) ,仅在最后的自治阶段,个体才能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并自觉遵守,在前两 个阶段中,个体遵守规则仅是出于自我满足和对权威的尊重。这个理论合理解释了施暴者 的“低龄化”与“差生特征”,道德认知尚不成熟者,如果缺乏引导与约束,容易因为追求

5、自 我而满足伤害他人。 (二)学校、家庭教育失误 首先,学校、家庭对校园暴力性质认识错误。在中国,校方、家长普遍把暴力行为 视为可以用钱打发的小事,从未将其与犯罪挂钩。如“云秀暴力事件”中,受害者徐婷婷的父亲竟觉得女儿被打是可以私下解决的小事。其次,学校、家庭教育理念畸形,过分注重 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发展。最后,不良家庭氛围树立了错误示范。 (三)社会变迁导致“失范”、 “社会紧张” 处于改革开放巨变中的中国社会便是这样的典型,脱贫的欲望、文化的断层、新思 潮的涌入冲击了国人的价值观,精神世界的匮乏使得社会兴起追求财富的狂潮。同时财富不均等让社会关系日益“紧张”,下咏准兜娜宋薹合法手段获取财富

6、与地位,便谋求新的手段满足自身需要。校园暴力就是“紧张情绪”的一种体现。 三、关于防治校园暴力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 1.细化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执行措施、明确责任主体 目前我国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行政法规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 、 预防未成年 人犯罪法 、 劳动教养管理工作执法细则等,与体系完善国家相比,法律法规十分匮乏。 目前出台的法律法规对校园暴力没有针对性的规定,通常只是将校园暴力作为校园安全的 子概念,强调校园器械的使用、警务人员的编排等,篇幅均很少。 2.加大法律的惩罚力度 此处的“重”强调的是态度、观念上的重视。首先,可以改良我国现有的轻、重伤评 定标准,给每一个受害者还原伤害

7、的机会。其次,可以适当降低责任年龄。目前严峻的形 势让我们不得不对未成年人加以警示,以保证短期的治安;对犯罪未成年人过度宽恕,短 期看挽救了一批未成年人的未来,但长远看,却纵容了更多的犯罪者,催生了更多的受害 者。 3.严格执行法律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倾斜保护,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案件审判结果难以保证公平。 审判是体现法律价值、法律威严最重要的一步,严格执行法律,不受外力干扰,尤为重要。(二)调动学校、家长等多重力量 学校与家庭,是与校园联系最紧密的两个因素,是校园暴力发生最直接的触发点, 做好学校与家庭的工作迫在眉睫。 1.营造良好的法制、道德氛围 联系上文所述的“道德认知理论”可知,看似空

8、洞的道德、法律宣传在长期上将对学 生的道德感、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若父母营造和美的家庭氛围,青少年的许多心 理问题将迎刃而解,校园暴力也能从根本上得到缓和。 2.学校与家长合作建立相关信息平台 借鉴美日做法,根据中国国情,在学校里建立举报中心、建立校园暴力曝光信息平 台,提供相关渠道十分必要。 3.在学生手册等文件中编入详细的应对措施 将具体、细致的处理措施明文记入学生手册,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不仅能严肃各 方对校园暴力的态度,也能提升校方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将校园应急措施规则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 15 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校园暴力行为起因 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15C03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芸(1996.5-) ,女,浙江东阳人,本科,江苏大学法学院,主要研究 方向:社会法学。 参考文献: 1姚建龙.校园暴力控制研究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2王牧.新犯罪学 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 3 月版. 3周阿楠.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的犯罪学研究 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6 年 4 月. 4胡琨.家庭对初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分析 D.华东师范大学,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