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导学案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9396801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导学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导学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导学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导学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导学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导学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导学案设计(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体 积与容积积与容积导学案设计导学案设计课题体积与容积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体积与容积的知识比较抽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区别及其联系,主要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来展开教学。 1.精心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由几个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组成,紧紧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 “水杯装水”等问题来组织和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容器容纳物体有多有少” ,体会体积与容积的意义。2.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整

2、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操作感悟、对比思考轻松地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这些重要的数学概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 课件、土豆、红薯、魔方、木盒学生准备:烧杯、杯子、量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 分钟)1.谈话导入。桌子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电视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引导学生这样对比着举几个例子。2.交代学习目标,揭示课题。1.观察教室里的物品,举例说一说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并与同伴交流。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谁占的空间大?冰箱 纸抽盒 沙发 闹钟 铅笔 格尺二、实

3、验操作,探索新知。(20 分钟)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方法。出示土豆和红薯,引导学生思考:谁占的空间大呢?2.动手实验,理解体积的意义。(1)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2)引导学生思考: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说明了什么?(3)引导总结,呈现概念。3.理解容积的意义。(1)认识容器。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多,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少?(2)解释容积。(出示容积相差不大的两个杯子)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纳物体的多少。指导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体会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4.区

4、别体积和容积。(1)(出示魔方和木盒)组织学生讨论:魔方和木盒都有容积吗?为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木盒的体积与容积一样吗?为什么?(3)师生共同小结。在判断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小时,应该看它的外部;判断物体的容积时,应该看它的内部。1.观察并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2.(1)探究用实验比较土豆和红薯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方法。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倒入同样多的水。将土豆和红薯分别浸入两个烧杯的水中,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2)观察实验结果,自由发表意见: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上升的高度不相同,装红薯的烧杯里的水面上升得高,说明红薯比土豆大,即红薯比土豆所占的空间大。(3)讨论、总结出体积

5、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3.(1)列举生活中可以盛装东西的物体,如箱子、抽屉、仓库等,并说明各自所能装的东西的多少。(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方案一 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分别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比较水的多少。方案二 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杯子里进行比较。选择一种方案,小组内展开实验。交流实验结果,明确容积的意义。4.(1)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明确:木盒有容积,魔方没有容积,因为魔方不能装物体。(2)体会木盒有厚度,明确体积比容积大。(3)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容器才有容积。一般情况下,容器的体积大于容积;如果把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可以把容器的

6、体积近似地看成它的容积。2.判断。(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2)冰箱的体积等于它的容积。( )(3)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和容积。( )(4)长方体的体积一定比正方体的体积大。( )3.选一选。(1)用一块铁皮做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知道用多少铁皮是求长方体的( ),要知道能盛多少油,是求长方体的( )。A.表面积 B容积C.体积(2)水桶的容积( )它的体积。A.大于 B小于 C等于4.下面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5.比较下面各容器,( )容器所能容纳的东西最多,( )容器所能容纳的东西最少。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0 分钟)1.教材 37 页 1、2 题。2.教材 37

7、页 3 题。1.独立思考,小组内订正。2.独立思考,小组内相互交流思考方法。6.用 8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 3 倍。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5 分钟)组织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批注课题体积与容积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体积与容积的知识比较抽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区别及其联系,主要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来展开教学。 1.精心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由几个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组成,紧紧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 “水杯装水”等问题来组织和开展

8、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容器容纳物体有多有少” ,体会体积与容积的意义。2.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操作感悟、对比思考轻松地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这些重要的数学概念。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 课件、土豆、红薯、魔方、木盒学生准备:烧杯、杯子、量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 分钟)1.谈话导入。桌子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电视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

9、间小。引导学生这样对比着举几个例子。2.交代学习目标,揭示课题。1.观察教室里的物品,举例说一说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并与同伴交流。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谁占的空间大?冰箱 纸抽盒 沙发 闹钟 铅笔 格尺二、实验操作,探索新知。(20 分钟)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方法。出示土豆和红薯,引导学生思考:谁占的空间大呢?2.动手实验,理解体积的意义。(1)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2)引导学生思考: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说明了什么?(3)引导总结,呈现概念。3.理解容积的意义。(1)认识容器。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多,哪

10、些容器装的东西少?(2)解释容积。(出示容积相差不大的两个杯子)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纳物体的多少。指导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体会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4.区别体积和容积。(1)(出示魔方和木盒)组织学生讨论:魔方和木盒都有容积吗?为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木盒的体积与容积一样吗?为什么?(3)师生共同小结。在判断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小时,应该看它的外部;判断物体的容积时,应该看它的内部。1.观察并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2.(1)探究用实验比较土豆和红薯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方法。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倒入同样多的水。将土豆和

11、红薯分别浸入两个烧杯的水中,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2)观察实验结果,自由发表意见: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上升的高度不相同,装红薯的烧杯里的水面上升得高,说明红薯比土豆大,即红薯比土豆所占的空间大。(3)讨论、总结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3.(1)列举生活中可以盛装东西的物体,如箱子、抽屉、仓库等,并说明各自所能装的东西的多少。(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方案一 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分别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比较水的多少。方案二 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杯子里进行比较。选择一种方案,小组内展开实验。交流实验结果,明确容积的意义。4.(1)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明

12、确:木盒有容积,魔方没有容积,因为魔方不能装物体。(2)体会木盒有厚度,明确体积比容积大。(3)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体积与容积的联系与区别。容器才有容积。一般情况下,容器的体积大于容积;如果把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可以把容器的体积近似地看成它的容积。2.判断。(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2)冰箱的体积等于它的容积。( )(3)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和容积。( )(4)长方体的体积一定比正方体的体积大。( )3.选一选。(1)用一块铁皮做一个长方体油箱,要知道用多少铁皮是求长方体的( ),要知道能盛多少油,是求长方体的( )。A.表面积 B容积C.体积(2)水桶的容积( )它的

13、体积。A.大于 B小于 C等于4.下面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5.比较下面各容器,( )容器所能容纳的东西最多,( )容器所能容纳的东西最少。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0 分钟)1.教材 37 页 1、2 题。2.教材 37 页 3 题。1.独立思考,小组内订正。2.独立思考,小组内相互交流思考方法。6.用 8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 3 倍。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5 分钟)组织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批注课题体积与容积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体积与容积的知识比较抽

14、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区别及其联系,主要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来展开教学。 1.精心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由几个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组成,紧紧围绕“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 “水杯装水”等问题来组织和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容器容纳物体有多有少” ,体会体积与容积的意义。2.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操作感悟、对比思考轻松地得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体积”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这些重要的数学概念。课前准备

15、教师准备:PPT 课件、土豆、红薯、魔方、木盒学生准备:烧杯、杯子、量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 分钟)1.谈话导入。桌子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电视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引导学生这样对比着举几个例子。2.交代学习目标,揭示课题。1.观察教室里的物品,举例说一说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并与同伴交流。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谁占的空间大?冰箱 纸抽盒 沙发 闹钟 铅笔 格尺二、实验操作,探索新知。(20 分钟)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方法。出示土豆和红薯,引导学生思考:谁占的空间大呢?2.动手实验,理解体积的意义。(1)指

16、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2)引导学生思考: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说明了什么?(3)引导总结,呈现概念。3.理解容积的意义。(1)认识容器。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多,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少?(2)解释容积。(出示容积相差不大的两个杯子)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纳物体的多少。指导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体会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容器的容积。4.区别体积和容积。(1)(出示魔方和木盒)组织学生讨论:魔方和木盒都有容积吗?为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木盒的体积与容积一样吗?为什么?(3)师生共同小结。在判断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小时,应该看它的外部;判断物体的容积时,应该看它的内部。1.观察并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2.(1)探究用实验比较土豆和红薯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方法。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倒入同样多的水。将土豆和红薯分别浸入两个烧杯的水中,观察水面上升的情况。(2)观察实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