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395138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b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平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平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B B)卷)卷(考试时间:共(考试时间:共 150150 钟)钟)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的历史时空,说复杂很复杂,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大有一种让人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望史兴叹。说简单又很简单,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后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而已。换句话说,假如历史的时间向度可以转换为空间存在的话,那么商周之交和一百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乃是处在同一个历史空间里。就好

2、比一个圆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由于在时间上的漫长,在书写上的重重叠叠,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而像一座由冗长的唠唠叨叨编织成的言语迷宫。无论是本国的阅读者还是来自西方的研究者,迷失在这座迷宫里的人物之众多,与厚厚叠叠的二十四史相得益彰。对于本国的史家来说,孔子像一堵墙。司马迁也罢,司马光也罢,史家们大都被孔子的史见和孔子删定的经典挡在历史真相之墙外。有关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大盲点,在于把专制读成中国历史的传统,把孔子读成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好像中国是个天然的专制国家,仿佛中国文化与生俱来就是从孔子开始的。当人们强调所谓中国的国情时,其言下之意,无非就是专制在中国是天经地义

3、。而所谓的新儒家的理直气壮,又在于标榜只有孔儒才是中国文化的正宗传承。哪怕新儒家承认专制的政治制度需要变革,也要坚持与专制政治相应的专制伦理却是亘古不变的。君不见,就连在美国的中国城里,所竖立的象征性雕像,都是孔夫子而不是老子或者其他圣贤。总而言之,在中国历史的专制迷宫里流连忘返,已经成了一种古怪的学术乐趣和奇特的心理情结。以至于有人只好把中国文化比作一个大染缸,掉进去就变色。换句话说,一走进中国历史,一头扎进中国文化,就会在人为的迷宫里迷失。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忒修斯是依靠了阿里阿德涅公主给的线团,走出了迷宫。走出中国历史或者中国文化的迷宫,也有一根阿里阿德涅之线。这根线就近而言,是从红楼梦到

4、王国维再到陈寅恪那个绵绵不断的人文精神承传。就远而及,可以从红楼梦上溯到禅宗兴起之后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然后还可以从魏晋风度、汉末党锢精神上溯到道德经的自然无为- 2 -哲学、 山海经的自由人格风貌以及尚书记载中残留着的民主政治传统等等组成的文化景观。这是中国历史依稀可辨的一脉文化香火,凭借这脉香火的微光,烛照出专制不是中国的国情,孔子不是中国文化的始源和象征。(选自李劼中国文化冷风景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国的历史时空,复杂也简单。复杂是因为,厚厚的二十四史一辈子都读不完。B从商周之交到二十世纪前一百多年的激变,不过是翻了一页,就好比一个圆

5、周的起点和终点一样,两者正好相交。C中国历史不像美国历史那么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而像一座由冗长的文字编织成的言语迷宫。D本文作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司马迁、司马光都像一堵墙,史家们大都被他们挡在了历史真相之墙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用一个圆周作比,说明中国历史的发展是相同的;第二段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B通过前四段的详细论证,作者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认为不可陷入固有的迷宫去谈中国历史。C因为孔子不是中国文化的首席代表,中国文化也不是从孔子开始,所以,在美国竖立孔子雕像是不正确的。D本文观点新颖,论证严谨,从中国的历史时空开始展开论证

6、,层层递进,结尾点明主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走出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迷宫,作者认为要寻找中国文化香火的微光,抓住绵绵不断的人文精神承传。B从尚书到山海经再到道德经 ,从汉末党锢精神到魏晋风度,这是一个非常谨严细微又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之根脉。C中国曾出现过有本国特色的文艺复兴,中国的文化景观中也有自由人格和民主政治的元素。D中国历史的起点其实并非专制,而是后人误入了歧途。顺着历史依稀可辨的文化香火可断定,专制非中国的国情。( (二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14(14 分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苏小童的夏天姚讲- 3 -半个月前,

7、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随自己一起去城里挑担子,子承父业,卖鸡蛋。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喝了口冷茶,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不喜欢打麻将的父亲,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以前的暑假,他也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甚至在远途跋涉的清晨,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

8、给他一个单独的市场。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市场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他学着父亲的样子,把钱装进母亲缝的贴身小布袋里,再牢牢地系在腰带上。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

9、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

10、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的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 4 -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着买回的菜随便挑出一点儿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问邻居大叔要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

11、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的总金额算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 ,学费是六百八。看着晒黑成煤炭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选自 2016 年 111 期小小说选刊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12、是(3 分)A “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随自己一起去城里挑担子,子承父业,卖鸡蛋”意在表现父亲懂得教育之道,不想给孩子施加压力。B小说人物形象丰满,作者除形象化的叙述故事外,还采用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C苏小童的活动是贯穿小说始末的线索,作者围绕这条线索组织曲折复杂、悬念丛生的故事情节,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渐趋丰满。D小说结尾“看着晒黑成煤炭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表明父亲被儿子的行为感动,也有几分内疚。5 “父亲”的形象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5 分)6苏小童的故事,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

13、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小说内容与探究。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本题共 3 小题,12 分)冯其庸的“大国学”- 5 -1924 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常说,自己是“稻香世家” 。后来,他家的客厅里高挂着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匾额瓜饭楼,那是冯先生的书斋名,为的是不忘早年“以瓜当饭”的艰难岁月。因为家贫,加上时局动荡,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1937 年,日寇占领无锡,学校关闭,冯其庸失学了。后来他又曾几度失学。就是上学期间,也是半农半读,无法专力读书。兵荒马乱中,最初唯一可读的书是一部因学校关闭没来

14、得及还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 。后来,他千方百计地借书看,书给冯其庸打开了另外一扇门,让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读论语 孟子 史记精华录 三藏法师传 古文观止 聊斋志异等,都是在小学之后、初中之前。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冯其庸经济上虽然贫困,但在无锡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得益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他的国学基础逐渐牢固。1946 年初,冯其庸进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开始接受系统、专业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无锡国专的国学教育,最强调经典教育,通识课与经典课并重。比如国学概论 文学史 中国文化史等都是通识课,而论语 孟子

15、史记 楚辞等都是选修课,此外还有各类专题学术讲座。在无锡国专,冯其庸亲承朱东润、龙榆生、钱仲联等名师的教诲,领略了大师们学术的深厚与精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学术研究的意义和无穷乐趣。后来,冯其庸在总结无锡国专对自己的影响时,深情地写道:“生我者父母,长我音母校也。 ”1954 年,冯其庸从无锡女中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所有成绩,都从这里起步;所有的磨难,都在这里发生。在历次运动冲击过后,冯其庸留下了累累硕果。他的学术研究,涉及红学、西域学、书画、戏曲等领域,用任何现代学科来概括这些都很困难,或许,只有用“国学”这个词语来概括最为合适。2005 年,冯其庸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

16、院首任院长,他一生的国学积累,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作为首任院长,冯其庸为人大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冯先生当初倡导的三个规范,至今都在人大国学院施行,对于国学的未来,冯其庸充满信心。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学术成绩永远是有限的,教育的希望才是无限的。他认为,后生才是国学的希望,中国文化的希望。这是学者的情怀,也是教育家特有的情怀。(摘编自孟宪实冯其庸的“大国学” 、叶君远冯其庸传等)相关链接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