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来了专业社工

上传人:luoxia****01827 文档编号:49388709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区来了专业社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区来了专业社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区来了专业社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 小区来了专业社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小区来了专业社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区来了专业社工小区来了专业社工2017 年 4 月 1 日下午,渝北区回兴街道双湖路社区木鱼石小区。 专职社工方小梅拿着档案本,敲响了住户王雪珍的家门。 门一开,方小梅就看到了王雪珍慈祥的笑容:“小方,你来啦,快进来坐。 ” 进门后,方小梅和王雪珍随意攀谈起来,话题无外乎“有没有给女儿打电话”, “平时 在家里都喜欢做些啥”之类的家长里短。 王雪珍笑着一一对答。 走出王家大门,方小梅在档案本上写下四个大字:“情况良好。 ” 这是方小梅经过专业观察,对王雪珍作出的科学评价。 如今乐观开朗的王雪珍,曾经是一名性格孤僻的空巢老人。 幸好,社区及时引入了专职社工,为王雪珍和街坊们提供专业服务。 几年

2、下来,王雪珍的性格变得开朗了,生活也有滋有味起来。 和王雪珍的心情一起变好的,还有整个社区的社会工作服务水平。供需脱节 对这样的转变,双湖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涵深有感触。 2009 年,张涵来到双湖路社区,成为了一名居委会干部。 一上任,张涵就感到“压力山大”双湖路社区是典型的“农转城”社区,大量青壮 年外出务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对社会服务需求量大,而且需求极其专业。 张涵和同事们进社区走访,常会有居民拉着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诉求。 面对这些诉求,张涵和同事们常常觉得无能为力。 “社区干部不是万能的,对于居民们一些很专业的需求,如家政、心理咨询、保健服 务等,我们这些门外汉也爱莫能助。

3、”张涵说。 对这个问题,张涵也琢磨过解决之策。 “在城镇化过程中,社区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专业化,应由专业团队来提供,比如 专业社工。 ”张涵说。 就在张涵郁闷之际,王衍鹏也在头疼。 2014 年以前,作为重庆市渝北区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王衍鹏和团队一直在 为“找下家”发愁。 “中心成立之初,因为缺乏政策引导,政府部门和社工机构对接不上,我们只能自主 拓展服务对象,发展较为缓慢。 ”王衍鹏说。 一面是专业社工需求缺口大,一面是已有社工资源对接不足社工服务供需脱节 的困境,怎么破? 平台为基 2014 年 8 月 1 日一大早,王衍鹏来到了双湖路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在这里,他见到了张涵。

4、对他们而言,今天可是一个大日子。 上午 9 点,王衍鹏和张涵一同为社区新开张的“益群社会工作站”揭牌。 这个工作站揭牌前后,回兴街道下属其他社区也建立了益群社会工作站。 “终于对接上了。 ”张涵和王衍鹏相视而笑。 从供需脱节到“喜结良缘”, “幸福”为何来得这样突然? 4 个月前,重庆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申报 2014 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通知 ,明确提出市内民办社工机构可作为申报主体之一,参与部分社会治理项目。 通知下发后,益群社工中心主动与回兴街道办事处接洽,双方一拍即合。 在渝北区民政局支持下, 回兴街道社区社会工作综合服务示范项目成功获批,回 兴街道也由此成为全市 5 个社工试点街道之一

5、。 试点的第一步,就是搭建社工服务进社区的平台。 “平台有软 硬两种硬的是在社区完善社工工作站体系, 软的是为 民办社工机构打造诸如利益保障、活动推广等政策支持平台。 ”回兴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 科长华美凌说。 随着一系列平台迅速建立,专业社工的身影开始遍布当地社区。 人才固本 2014 年 6 月的一天,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一场特殊招录会即将开始。 会议室外,70 余名来自该校社工专业的学生正紧张等候。 会议室内,由行业专家组成的社工人才招录组已入席就座。 招录会开始。学生们一个个走进会议室。 招录组以专业知识、业技能、品德素质等为考核依据,对学生进行一一选拔,最终有 20 余人入选。 当

6、天下午,益群社工中心就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签订合同,将入选者吸收进入 为回兴街道定向培养的“专职社工订单培养班”。 “引进和培养社工人才,是社工进社区的基础和核心。为此,我们正在探索社工人才 培养引进机制。 ”渝北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干部范尚勇说。 目前,这场探索已经迈出了三步 第一步:由益群社工中心为主体,会同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相关高校,建立“专 业社工订单培养班”,实施定向培养。 第二步: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 价考试,以扩大社工专业人才覆盖面。 第三步:制订并落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方案 ,提高社工队伍实战能力。 “我们多次组织

7、社工骨干赴广州、上海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同时依托西部民政社工工 作培训中心等平台,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专职社工进行岗前、岗中、岗后培训。 ”范尚勇说。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让渝北社工专业服务聚了“才”气、有了底气。 精准服务 2015 年初,双湖路社区木鱼石小区。 这天一大早,方小梅和社区干部就开始一起入户走访。 方小梅到社区益群社会工作站工作不久。这些天,她一直在完成“精准服务”的第一 步填写渝北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清单 。 “通过问卷调查、家庭访视等方式,收集居民的服务需求,再分门别类列出清单 , 以指导社工服务精准开展。 ”范尚勇说。 清单涵盖老年人、青少年、特殊困难群众三大类群体,共设置服务

8、项目几十个, 通过入户调查进行充实。 走访当天,方小梅见到了王雪珍。 面对社工和社区干部,这个老人表现冷漠这引起了方小梅的注意。 原来,王雪珍的老伴几个月前去世,两个女儿也不在身边,剩下她孤零零一个人生 活。 走访结束时,方小梅打开清单 ,在“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一栏里,记下了王雪珍 的名字。 回到工作站,方小梅旋即着手启动“精准服务”第二步为王雪珍量身定制个性化 服务方案,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按照精准服务标准,我们从亲人关系缝合、社会关系重构、心理辅导治疗等方面, 为王雪珍制订了服务计划。 ”方小梅说。 方案确定后,方小梅与王雪珍的女儿取得了联系,动员她们主动多与老人联系,多 回家陪伴老人。 同时,方小梅定期到王雪珍家,陪她一起做家务,为她开展心理治疗。 渐渐地,王雪珍脸上有了笑容。 看到服务对象情况好转,方小梅找准时机,拉着王雪珍参加社区老年人集体活动。 几番走访下来,王雪珍终于摆脱丧偶之痛。 因帮助王雪珍等对象效果较明显,方小梅当年考核得了高分。 “社工机构会对社工服务进行实时考核,政府部门也会对社工机构进行阶段和汇总评 估,以确保服务质量。 ”范尚勇说。 至此, “社工进社区”各环节被全部打通。 (文中王雪珍为化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