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沿海地区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368044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9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沿海地区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补充沿海地区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补充沿海地区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补充沿海地区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补充沿海地区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补充沿海地区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充沿海地区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沿海地区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以东山县为例选题背景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探索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当前备受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东山是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之一,但目前存在着一系列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东山县作为研究区域,研究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理论在东山及其它沿海地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试图探讨东山及其它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方法,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提供基本依据。 选题意义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研究具有其特殊的理论意义,它在 景观生态学理论及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下,以区

2、域绿地系统的整体优 化功能为目标,运用各种模拟、规划方法,在对一个地区进行景观 分析综合评价基础上,建立适宜该地区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方法, 并提出相应可行的方案、对策及建议。从而避免了以往规划工作中 只注重经济规划而忽视社会、环境规划的不足。因此,绿地系统景 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一种新的途径,它很好 地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到具体的实践中,以理论来指导其实践, 然后又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势必推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入 发展。另一方面,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对沿海地区来 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对沿海 地区的绿地系统进行规划,不仅可以增强该地

3、区绿地系统的生态功 能,大大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协调该地区经济发展与 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结构全文由四部分组成:1.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探讨2.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研究3.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目标4.基于格局分析的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探讨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理论 沿海地区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涵义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理论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涵义 景观生态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涵义 对于景观生态

4、规划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对此我国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看法: :景观生态规划是通过分析景观特性以及对其判释、综合和评价,提出最优利用 方案。其目的是使景观内部社会活动以及景观生态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化 ,达到对景观优化利用。景观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 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基础上, 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生态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 ,对策及建议。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 动,是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景观生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焦点在于景 观的空间组

5、织,维持和发展异质性。 从以上可以看出,尽管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景观生态规划的核心内 容上,他们的认识是一致的,即都承认景观生态规划是景观尺度上的一种实践 活动。规划的目的在于从景观的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入手,对景观进行优化利用 ,其目标均是尽力维持景观的异质性。 景观生态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规划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与园林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原则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是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依据,综合国 内外学者总结出来的多条景观生态学原理,笔者认为景观生态 规划与设计的一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优化原则 稳定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异质性原则生态美

6、学原则景观个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沿海地区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涵义 首先必须明确绿地系统的定义:绿地系统是人居环境中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的绿色空间,即规划上常称之为“绿地”的空间。它作为一类“人化自然”的物质空间之统称,着重表述了人类生存与维系生态平衡的绿地之间 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强调了绿地影响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是生态功能 。它在地球生物圈中的系统定位见图1-1。 本文所指的沿海地区的绿地系统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 绿地系统,主要有生态防护林绿地系统,包括低丘台地区水土保持 林、水源涵养林、滨海平原防护林以及农田防护林等;生产性绿地 系统,包括农田、园地等;城镇园林

7、绿地系统,包括城镇公园绿地、风景区绿地、道路两侧绿地、居住区绿地以及庭院绿地等。 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就是从景观尺度上对绿地系统进行空间格局上的调整与构建或引进新的景观组分,以改善受胁迫或受损 失的生态系统功能,优化区域绿地系统的总体生态功能。 地球生物圈自然生境人居环境人工建筑系统生态绿地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主要指原始森林及原生态植被) 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实用建筑农业绿地林业绿地游憩绿地环保绿地水域绿地图1-1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研究 环境条件分析 景观生态基本特征分析 环境条件分析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区位条件地

8、质地貌条件气候条件:东山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较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土壤条件:全县土壤类型多样,分布较为复杂,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全县土壤可分为砖红壤性红壤(赤红壤)、水稻土、风沙土和盐土等四个类。 土壤类型垂直分布较不明显,地带性土壤赤红壤呈水平分布,且随小地形的变 化,成土母质以及农业生产条件等的不同而呈有规律性的区域分布特点。植被条件:东山岛植被系属于闽粤沿海丘陵平原亚热带雨林区、闽南博平岭 东南湿热带雨林小区34。由于东山岛植被长期受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以及植 物本身分化、演替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带性的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取而代 之的

9、是人工次生植被,其特点为:薪炭林、防护林多,用材林、经济林、混交 林少,林分结构单一。丘陵地主要以相思树、马尾松为主,沿海风沙地主要是 营造木麻黄防风固沙林带,面积大、分布广;海滨前缘、撩荒地主要有呈块状 分布的月见草、虎骨丁等;泥质沙滩则分布有零星的红树林。社会环境条件东山县现辖7个建制镇,西埔镇是县政府所在地,铜陵为全县经济中心 。2000年总人口20.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9万人,占总人口的 65.66,非农业人口6.95万人,占总人口的34.34,远高于漳州市 17.07和全省20.61的平均水平,表明本县城镇化水平较高。全县人 口密度813.24人km2,远高于漳州市平均的3

10、49.77人km2,相当于 全省平均281人km2的2.89倍。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3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16818元,是漳州市人均值的1.59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85亿元 ,比上年增长12.4,人均8818.99元,是漳州市人均值的2.02倍。工业 总产值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29940.12元,是漳州市人均 值的1.9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170元,是漳州市人均值的1.18倍。 景观生态基本特征分析 景观呈现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 防护林景观功能有下降趋势 景观生态系统存在明显的易变性与脆弱性 景观呈现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东山县是一个海岛

11、,处于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其内部具有明显的景观异质性 。从景观尺度上来看,它有两种基质:海域部分以辽阔的海洋作为基质,除东山 主岛外,尚有塔屿、西屿等32个岛屿以斑块的形式零星分布于海域之中;陆域部 分随人类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其景观表现得较为破碎,但其基质还是较为明显, 全岛景观以斑块-廊道-基质的模式出现。具体表现为:在东部滨海平原一带,以平 原地带木麻黄防护林和低丘、台地少部分的马尾松和相思树等林地为基质,农田 和居民点等斑块镶嵌其中,道路作为廊道将各斑块及其基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中部平原台地区,则以农田为基质,斑块主要以城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以及水 库、池塘等为主,它们同样以道路作为

12、廊道有机联系在一起;西北部低丘台地区 ,以马尾松、黑松、相思树等林地作为基质,果园、农田、裸岩等以斑块的形式 出现,道路亦是其主要的廊道。 如果把全岛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并没有确定的基质,主要以斑块、廊道形式出现 ,而且它们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与垂向结构的特征。受地形这一主要因素的影 响,斑块随地势的升降呈现有规律的分布,东山岛地势大致从西北往东南逐渐降 低,依次出现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地貌类型,随之相应出现森林斑块、灌 草丛斑块、人工林斑块及农田斑块等。每种斑块的植被类型较为简单、种类较为 贫乏。 从东山岛的廊道主要有三种:防护林带、道路及溪流。其中防护林带树种主要是 木麻黄,目前尚未找到

13、可替代的树种。受东北风控制,木麻黄防护林带主要分布 于东部沿海平原地区。 防护林景观功能有下降趋势东山县原是山穷、水缺、风大,沙多的荒岛,自1958年先后营造了沙 滩防风固沙林2267hm2,水土保持林4333hm2,农田林带网166条,总 长184km,初步建成了结构相对合理的防护林体系,但是目前防护林景 观功能已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 防护林带树种组成单一,滨海防护林以木麻黄林为主,目前尚未 找到替代的树种,而原有木麻黄林开始面临严重退化现象,原来营造 的林带经长期的生长发育已趋于老龄化,并因其生长引起地力耗竭, 导致第二、三代木麻黄在原有迹地上生长不良; 经长期的生长分化以及人工

14、干预的结果,滨海防护林带结构出现 稀疏化,从而导致其防风效能的下降,因而在林带中常出现矮丛林带 形成防风缺口, 低丘、台地的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养林的树种也极为单一,主要 是相思树林、黑松及马尾松等,而且它们的林下大多植物种类很少, 群落结构过于单一,从而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其水土保 持及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的发挥。 景观生态系统存在明显的脆弱性与易变性东山县具备了一个海岛基本的生态特性,如面积小、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稳定性差、环境容量有限等,和相对隔离的脆弱性,因而决定了本地区的景观生态系统必定是脆弱与易变的。 自然灾害的影响:东山县处于海陆交替气候突变地带,台风暴雨多,

15、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给该地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安全带来极大危害。人为干扰的影响:一方面,东山县硅砂的成片开发,造成相当面积人工湖泊的出现,它们大多无法回填、复原,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因土地的采空,使农林土地丧失,造成水土流失的加剧、生态环 境的退化; 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由于缺乏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基础设施,日益增多的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都未被处理直接排向海湾,加剧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的内容 、方法与目标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内容 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方法 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目标 绿地系统

16、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内容根据景观生态规划的一般理论与方法,结合绿地系统的特点, 认为研究区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研究内容应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制定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为规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进行景观生态分类、景观空间格局与动态分析以及景观功能分区,在此基础上提出绿地系统结构优化的规划方案。这是本 研究的核心内容。沙生植物园区的示范推广对研究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以白埕村沙生植物园区作为具体单元进行景观生 态设计。 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方法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基于三种研究途径,分别是适宜性评价、系统分析 与模拟及空间格局的优化,它们各有优劣。鉴于景观生态规划研究方 法的优劣,本研究采用的是基于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方法。其工作的 技术路线见图3-1。 资料收集与整理目标分析景观格局分析景观功能分区结构优化方案具体设计案例分析规 划 与 设 计野外考察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