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超越法规的人情瑞典超越法规的人情,缘何博得掌声缘何博得掌声?对于任何一位瑞典成年人�硭担�50 克朗无疑是一个很小的数目而在高中教师拉格罗芙眼里,这笔钱价值大得足以让人坐卧不宁,倒不是她的生活极度贫困,只因这 是一笔交通违法罚款在她看来,如果交出 50 克朗,无疑是对她大半辈子人生的全盘否定事情源于一次超速行驶那天,像往常一样,早早起了床的拉格罗芙本可以提前赶到学校, 不料一位独居老邻居突发疾病,她将其送到医院后,已临近上课时间眼瞅着通往学校的 马路上没有车辆和行人,她没去想更多,就使劲踩了一下汽车油门孰料一辆警车宛若从 天而降,走下一位青年警察问她:“你知道为何拦住您吗?”拉格罗芙如实回答:“明白,超 速行驶 ”对方又问:“既然你很清楚交通法规,为何明知故犯?”拉格罗芙诚恳地表达了歉 意,并解释说是急着赶去给学生上课获知她的职业后,警察的态度比先前更客气礼貌了, 却随即露出了为难的神色拉格罗芙瞬间猜中了八九分,便告诉他:“处罚任何一位交通违 法者是你的职责,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必介意 ”青年警察愣了一下,说:“谢谢老师的理 解!”接着开了一张 50 克朗的罚单临别时,警察还不忘嘱咐她,可以向法庭提起行政诉 讼申请撤销。
瑞典对不同路段的行车速度有着严格的规定,高速公路限速 110 公里每小时, 普通公路为 70 公里,市区街道 50 公里,而学校、幼儿园门口时速不得超过 30 公里除了 密如蛛网的自动测速器监控着过往车辆,每天亦有流动警察四处巡逻拉格罗芙超速 50%,而且是在学生出入的特殊路段,如果从严处置,至少要罚款 2000 克朗很显然,是 那位年轻警察手下留情,才使她如此幸运可拉格罗芙却不以为然一位同事问她:“警察 当时本来很犹豫,你为何还要鼓励他开罚单?”拉格罗芙回答:“如果警察放了我,他极有 可能被举报执法不严,我怎么忍心让一位年轻人受委屈呢?”大家都纷纷劝她,既然是这样, 那就把钱交了,下次接受教训便是,完全没必要耿耿于怀但拉格罗芙却认为,自己活到 五十多岁,做了二十多年教师,一向遵纪守法,爱生如子,决不能因为超速在人生的履历 上留下污点理解警察是一回事,不能让自己的名声受损是另外一回事,说什么也得上诉 对于诉讼的结果,拉格罗芙心里完全没底,她甚至做好了失败的准备而最终让她胜诉的 原因,也很简单:主审法官是她曾经教过的学生安德森几乎没有正式审理,安德森就宣 布撤销罚款面对人们的质疑,安德森毫不回避和拉格罗芙之间的师生关系,他坦陈正是 因为老师的教育,才让他选择了抑恶扬善的法官职业。
安德森这样反问大家:“拉格罗芙是 因为帮助别人而耽误了时间,当超速被发现后,她没有强调任何客观及时认错,她本可趁 机逃脱处罚,却担心连累年轻的警察,对于这样时刻替别人着想的善良之人,难道不应该 网开一面,共同帮助她维护长期以来的好心肠、好名声?”安德森相信,即便当事人不是自 己的老师,同样也会胜诉;他更相信,别的法官也会给予支持和赞同他的话音刚落,法 庭内就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 法治社会并非不讲人情,但这种人情不是以徇私的手段,通 过暗箱操作获得某种个人利益,而是把事情摆在台面上说清楚、讲明白,经得起公众的质 询和检验,从而让人们支持和认可这样的法外留情,并从中获得教益:人人都把善良和诚 实作为为人处世之根本 (摘自《演讲与口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