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word导学案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9361775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word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word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word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word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word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一《别了,“不列颠尼亚”》word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别了,别了,“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导学案导学案 一、知识积累:一、知识积累: 1.什么是新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和一个“”即: 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 短:消息要求短。 快:时效性 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标题(正标、副标题):标题必须简明

2、、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 的事实。 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介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 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 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 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 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 二、问题探究二、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

3、2. 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3.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4.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三、同步考练三、同步考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相同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劲 jng 劲拔 遒劲 疾风劲草 刚劲挺拔B泊 b 停泊 漂泊 淡泊名利 水泊梁山C应 yng 应届 应聘 应声而落 应有尽有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D鲜 xin 鲜见 鲜有 寡廉鲜耻 屡见不鲜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淘汰 出奇制胜 威慑 厉兵秣马B热

4、衷 磨肩接踵 翱翔 相辅相成C迷惘 变换莫测 爆炒 招摇撞骗D诙谐 头晕目眩 嬉笑 若及若离 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 香港防务。A接管 B接手 C接替 D接任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计量单位方面,我国政府取消了传统的“斤”和“两”,代之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千克”和“克”。B第 16 届国际电动车会议暨展览会主题是“电动车21 世纪的清洁交通工具”, 这一主题在环保观念深人心的今天,无疑是很有号召力的。然而,电动汽车的使用能否真 正解决汽车的污染问题,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只有电动车一条出路吗?对于

5、这些问题,目前 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旧社会,一会儿这个“款”,一会儿那个“费”,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都想从农民的口袋里掏钱。D进人 21 世纪以来,中国邮政对其部分业务进行了调整,从邮寄包裹,EMS 特快专 递,到邮政汇款、163 上网接入服务等等都实现了不同幅度的提速,业务质量也有了相应 的提高。一句话:信函服务较好,汇款差强人意。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婷、杨兴合作的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报道香港回归的力作。B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 香港上空。150 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C这是数以千计的照

6、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 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D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 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四、四、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7 时 45 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 年前,一 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 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 a 。在 1997 年 6 月

7、3 0 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 b 升起,中国从此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 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0 时 40 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 28 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 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 警汽艇护卫下,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 c 在南海的夜幕中。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

8、下载,无须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从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 1997 年 7 月 1 日五星 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在画线的 a,b,c 处填上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易旗 冉冉 消逝B易旗 慢慢 消失C易帜 冉冉 消失D易帜 慢慢 消逝 2、自然段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3、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间为序,并且精确到小时、分钟,这充分展示了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严肃 性、重要性。B文中的对比手法不止一处,都表现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

9、主权英国对香港殖民统 治的结束。C作者在记录这一历史事件时,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的自豪感。D.“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表现出大英帝国 156 年前气势汹汹地从海上袭 来,现在又从海上灰溜溜地逃走。 4、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曾闹得沸沸扬扬的“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所引发的百万拖欠场租纠纷案,昨天 有了最终结果。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由音乐会主办方中国文化艺 术有限公司支付故宫博物院场地租用费 100 万元,并支付利息。2001 年 6 月 13 日,故宫 博物院与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就在故宫午门广场举办“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 会”事宜签订了协议书。协议

10、约定,故宫博物院向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提供午门古 建筑区域作为演出活动场地,共计收费 200 万元。合同签订后,中艺公司仅支付了 100 万 元,且延迟一天撤出场地,因此故宫博物院起诉要求中艺公司支付尚欠的租金 100 万元、 延期租用场地费 20 万元及违约金。法院认为,中艺公司举办完“三高”演唱会后,未按协 议约定向原告履行支付场地租用费余款的义务,其行为已构成违约。五、阅读下列选段,回答五、阅读下列选段,回答 8-108-10 题。题。 在香港飘扬了 150 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 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

11、离香港的 最后时刻。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 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 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 6 时 15 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 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 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 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

12、注册!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http:/ 7 时 45 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 年前,是一个叫 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 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 1997 年 6 月 30 日的最 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 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 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8选文第一节点明事件时间,在最后说“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如此点出时间 有什么作用?_ _ 9解释“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这句话的含义。_ _ 10本文在交代每一事件的时间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具体例子说明。_ _六、问题反馈六、问题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