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用药2016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356494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人群用药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特殊人群用药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特殊人群用药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特殊人群用药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特殊人群用药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人群用药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人群用药2016(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人群的 用药指导药剂科 2016-04v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 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 学物质药物。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但同 一药物以同一剂量给予不同的人群时,其产 生的结果有时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所谓 的个体差异。特殊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儿 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 者等患者,这部分人群由于其自身的生理、 病理变化往往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同时也影响药物的效应和不良反 应。背景资料v 每年全球有上千万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 其中三分之二死于用药不当,我国儿童用药 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达到12.9%,其中新生 儿高达24.4%,

2、越是年幼的儿童不良反应率 越发严重,对社会和家庭都是一种不幸。所 以儿童用药必须非常谨慎,认真阅读说明书 。一.小儿发育不同阶段的用药特点1. 新生儿. (28d)婴幼儿.(1-3岁)儿童期.(3-12岁)小儿发育 三个阶段2.新生儿用药特点 (1)药物的吸收A.局部用药:皮肤角化层薄硼酸、水杨酸等可引起中毒。硼酸中毒的 症状:开始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 部绞痛、腹泻,呕吐物及粪便常带血液,或 呈蓝绿色;随即出现大片红色皮疹B.口服用药:胃酸分泌少,排空时间长C.注射给药:不采用皮下或肌内注射新生儿静脉给药时应注意v按规定速度给药;v有些药物渗出可引起组织坏死;v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可产生血

3、栓性静脉 炎,应变换注射部位;v避免用高浓度溶液。(2)药物的分布A.体液比重大,足月儿为75%80%,极低 出生体重儿高达85%87%。水溶性药物排出 慢。-卡那霉素B.血浆蛋白结合力低、游离比重多 -苯巴 比妥、磺胺类 吲哚美辛 水杨酸盐C. 组织脂肪含量低足月儿的脂肪量仅占体 重的12%15%,早产儿仅占体重的1%3%,因 此脂溶性药物(如地高辛)的组织分布和结合不 足,血中游离药物浓度相对较高。D.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 E.药物清除率低,代谢转化酶活性不足(3)药物的代谢酶系统不成熟,药物代谢缓慢、半衰期长 A.新生儿灰婴综合征B.溶血(磺胺类)C.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4)药物的排泄肾

4、脏有效循环血量与肾小球过滤率较成人低30%-40%。半衰期延长青霉素 新生儿肝、肾功能的 不完善,决定了新生儿和早产儿易发生药物 及其代谢产物的蓄积中毒。 一般都是建议12 小时给药一次。v氯霉素 新生儿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导致血中游离的氯霉素增多,出现灰婴综合症。 磺胺类、呋喃类 新生儿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新生儿出现溶血 。 磺胺类还可导致新生儿核黄疸。 氨基糖苷类:损伤听神经。 早产儿尤其禁用:酚酞(腹泻、消化道反应)新生儿禁用的药物2.婴幼儿用药特点 口服给药时以糖浆剂为宜;油类药应注意,绝 不能给睡熟、哭闹或挣扎的婴儿喂药,以免引 起油脂吸人性肺炎;混悬剂在使用前应充分摇 匀。由

5、于婴儿吞咽能力差,且大多数不肯配合 家长自愿服药,在必要时或对垂危患儿采用注 射方法,但肌肉注射可因局部血液循环不足而 影响药物吸收,故常用静脉注射和静脉点滴。 服用肠溶片或控释片,缓释片时,不能压碎, 否则其疗效下降,造成刺激,引起恶心、呕吐 。 婴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v患病后常有烦躁不安、高热、惊厥,可适当 加用镇静剂。例如水合氯醛,对镇静剂的用 量,年龄愈小,耐受力愈大,剂量可相对偏 大。但是,婴幼儿对吗啡、哌替啶等麻醉药 品易引起呼吸抑制,不宜应用。氨茶碱虽然 不属于兴奋剂,但都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 ,使用时也应谨慎。3.儿童期用药特点 (1)正处在生长发展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

6、 一般药物排泄快 (2)注意预防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3)激素药物应慎用 -骨骼闭合早影响发育 (4)骨和牙齿发育易受药物影响 -四环素、喹诺酮类儿童期禁用药物(1)四环素类:8岁以下禁用四环素可引 起牙釉质发育不良和牙齿着色变黄.(2)氟喹诺酮类:18岁以下禁用影响生 长发育。此外还有注意光敏反应。(3)吲哚美辛:14岁以下禁用(4)氨基糖苷类:6岁以下禁用 耳毒性 肾毒性.我国儿童用药的三种现状v现状一:没药吃 据统计在常用的1053种药中,大概只有 56%药剂适合儿童和成人共用,而儿童专用药少之又少,特别 是小于2岁的婴幼儿专用药。不仅药物种类少,剂型也远远不 能满足儿童的需要。既然某些

7、儿童药没有,医生也只能酌情使 用能共用的成人药替代。用成人药治疗儿童病,多少还是有风 险的。v现状二:吃错药 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对于药品极为敏感 。但是大部分的药品说明书上标注不清,儿童酌情、遵医嘱、 哪些儿童禁用、新生儿能不能用,这些问题经常让家长和医生 不知道该怎么“酌情处理”。v现状三:误服药儿 童中毒每天都会发生,大部分发生在 家里,其中60%是药物中毒,主要是儿童误服药造成的。儿童 的天性就是好奇一切事物,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习惯用嘴 来探索世界。经常发生儿童误食父母的药物,造成不可挽回的 伤害。当前儿童用药中常见的一些问题v1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v2 解热镇痛药滥用.v3

8、把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当作绝对安全的营养 药.v4 长期大量输注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 有营养、解毒、强心、利尿作用。v5 给孩子用成人药v6 把喉片或者消食片之类的当糖果吃二.小儿用药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剂量,注意间隔时间。切不可给 药次数过多、过频儿童剂量的换算v根据儿童体重计算v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70kgv小儿体重计算公式:出生-6月,体重(kg)=3+月龄0.6;v7-12月,体重(kg)=3+月龄0.5;v2-12岁,体重(kg)=年龄2+8。v按体重比例折算方法,可适用于从新生儿至成人。但方法也较 粗糙,仅适用于一般药物的计算。计算结果对幼儿往往偏小, 应用时亦宜结合具体情

9、况适当调整。v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1、计算体表面积 体重30kg:体重每增加5kg,面积增加0.1m2 2、计算剂量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1.73m2v小儿年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比例 出生1月 1/181/14 1月6月 1/141/7 6月1岁 1/71/5 1岁2岁 1/51/4 2岁4岁 1/41/3 4岁6岁 1/32/5 6岁9岁 2/51/2 9岁14岁 1/22/3 2.根据小儿特点,选好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较为安全,宜用糖浆剂。 新生儿一般不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 静脉给药不宜过快 局部给药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3熟悉小儿特点,不滥用药物 了解小儿不同发育时期解剖生理特点、

10、药物 特殊反应,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尤其 要注意在农村及基层医疗单位滥用抗生素、 维生素、解热镇痛药和丙种球蛋白的现象。第二节节 老年人用药药一.老年人疾病发生在各年龄组的疾病(感冒、胃炎)中年起病,延续到老年的疾病(慢支、慢肾炎 )老年期易患的疾病(冠心病、三高)老年期起病,为老年人特有的疾病(老年痴呆极少数老人也可患儿童常见传染病(麻疹)1.分类衰老的特征(老年人的形态与功能的表现)疾病特点起病隐袭、症状多变病情难控、恶化迅速多种疾病、集于一身意识障碍、诊断困难此伏彼起,并发症多(肺炎)二.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 1.吸收:胃酸分泌减少,肠吸收面积缩小 维生素B族、钙剂、铁剂吸收减少(主动

11、转运) 。 2.分布:药物分布容积减小,血浆蛋白降低 地高辛、地西泮分布降低 3.代谢:肝药酶合成减少,药物半衰期延长 4.排泄:肾功能减退,药物容易蓄积中毒三.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三高一低) 1.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2.对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高 3.对利尿药、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 4.对受体激动药或拮抗药的敏感性降低v易发生并发症:老年患者随着病情变化,容 易发生并发症。主要有:肺炎:肺炎在老 年人的死亡原因中占35%,故有“终末肺炎”之 称;失水和电解质失调;血栓和栓塞症 ;多脏器衰竭,一旦受到感染或严重疾病 ,可顺次发生心、脑、肾、肺两个或两个以 上脏器的衰竭;出血倾向、褥疮

12、等。四.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v镇静催眠药-抑郁症v解热镇痛药-胃出血v普萘洛尔-心动过缓、诱发哮喘v硝酸甘油-头晕、心跳加速v糖皮质激素-诱发水肿、消化道溃疡出血v多潘立酮-能加重心律紊乱.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v1选用尽可能少的药物:明确诊断后,根据患者体 重、健康状况,用药史以及肝、肾功能等实际情况 ,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或纠正病理过程为目的, 选择不良反应少或轻的药物。若需联用药物,则不 宜超过3-4种,否则极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或 加剧。镇静药、血管扩张药、降压药、利尿药、抗 抑郁药均可加重体位性低血压,合用则可引起低血 压。v2 给予最低有效剂量:老年人用药应以最低有效剂 量开始

13、治疗或者是由小剂量逐渐加大,以求找到最 合适的剂量,一般采用成年人的1/2-1/3或3/4的剂量 ,最好是剂量个体化,这对主要由肾排泄而治疗指 数较小的药物尤为重要。若有些病人靠调整剂量不 能达到理想的要求,则还要考虑调整给药次数或给 药方式,必要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v3 选择适宜的用药时间 :老年人因视力、听力和记 忆力减退,往往不能记住和理解医嘱而误用药物, 特别是老年人处于痴呆、抑郁症或独居患者,更应 警惕误服或过量服药。医师与药师除了应耐心解释 用药方法外,应尽量简化药疗方案,使老年患者易 于领会与接受,最好是一日用药一次,不宜间隔用 药和长期用药。v4 选择便于老年人服用的剂型:有

14、些老年人吞服片 剂或胶囊有困难,尤其是剂量较大或药物种类较多 时更难吞服。可能时选用颗粒剂,口服更好。v5 选择简便、有效的给药途径:口服是一种简便上 、最安全的给药方法,应尽量采用。急性疾患可选 择注射、舌下含服、雾化吸入等途径给药。6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此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 反应之一是长期大量应用可促进蛋白质分解 ,形成负氮平衡,出现肌肉萎缩;骨质形成 障碍,骨质脱钙等可致骨质疏松、严重者可 发生骨缺血坏死或病理性骨折。此外,骨质 疏松症也是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之一,故使用 激素时,不可长期使用,如必须用、需补充 钙剂及维生素D 。v7 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吲哚美辛 、保泰松、安乃近等

15、,容易损害肾脏,而出 汗过多又易造成老年人虚脱。、v8 利尿降压药:利尿剂降压效果肯定,但若 过度用药,则容易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和 电解质紊乱,噻嗪类利尿剂不宜用于糖尿病 和痛风的病人,利血平则有加重老年人的抑 郁症副作用。老年病人的几种特殊给药方法v间歇性用药如利尿剂,连续给予时利尿效果 不明显,并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而采取用 药2-4天、停2-3天的可显著增强疗效,并可 减轻不良反应。v按时辰服药,降血压药一般选择早上服用, 平喘药一般选择睡前服用。上午10时是抗肿 瘤药物使用最佳时间。v交替给药。第三节节 妊娠期用药药一.妊娠期用药(头3月避免服药)1.药物对孕妇的影响 (1)妊娠早期

16、易引起胎儿畸形:雌激素、孕激素等 (2)妊娠后期易引起阻塞性黄疸:依托红霉素 (3)妊娠晚期易引起产程延长、产后出血:阿司匹林(可选对乙酰氨基酚) (4)泻药、利尿剂等刺激性强的药物:早产或 流产妊娠第1-3个月用药参考表v应禁止使用的药物(肯定产生损害) 沙立度胺、孕激素、雄激素、口服避孕药、促进蛋白合成药 、雄激素样药(用于增加食欲和体重)、秋水仙碱、环磷酰 胺、四环素类、烟碱(尼古丁) v仅在必需时间使用的药物(有潜在的损害) 苯丙胺类、抗癌药物、口服抗凝药、巴比妥酸盐类、卡马西 平、氯霉素、氯喹、多粘菌素E、可的松类、氟哌啶醇、卡 那霉素、甲硝唑、去甲阿米替林、苯妥英、扑米酮、丙基硫 氧嘧啶、奎尼丁、利血平、链霉素、噻嗪类利尿药、万古霉 素、紫霉素 v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使用的药物(可能产生损害) 制酸药、阿司匹林、呋噻米、庆大霉素、吲哚美辛、铁盐锂 盐、烟酰胺、口服降血糖药、胺甲基异口恶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