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2016

上传人:g**** 文档编号:49356306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2016(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因学研究与评价病因学研究与评价l l病因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病因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l l病因学研究的基本概念病因学研究的基本概念l l病因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病因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l l病因学研究的测量指标病因学研究的测量指标l l病因学研究的设计方案病因学研究的设计方案 l l病因学研究的评价原则病因学研究的评价原则一、病因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病因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l l(一)病因学研究对医疗决策的价值(一)病因学研究对医疗决策的价值l l根据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阻断措施,可根据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阻断措施,可 取得防治疾病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利用卫生取得防治疾病的事半

2、功倍的效果,有效利用卫生 资源,可为政府合理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资源,可为政府合理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l l随时掌握病因学的最新进展,可提高临床医务人随时掌握病因学的最新进展,可提高临床医务人 员对疾病采取合理医疗决策的能力。员对疾病采取合理医疗决策的能力。l l(二)病因学研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二)病因学研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l l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l l正确诊断疾病,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疾病正确诊断疾病,有效地治疗和预防疾病l l(三)病因学研究的目的(三)病因学研究的目的l l探讨疾病的病因,寻找各种病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疾病的病因,寻

3、找各种病因之间的相互关系l l预测疾病发生的危险性预测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l l有利于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早期诊断有利于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早期诊断l l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l l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有利于疾病的预防二、病因的概念二、病因的概念 l l病因病因causecause:指外界客观存在的生物的、物指外界客观存在的生物的、物 理的、化学的、社会的等有害因素,或者理的、化学的、社会的等有害因素,或者 人体本身的心理以及遗传的缺陷,当其作人体本身的心理以及遗传的缺陷,当其作 用于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引起致用于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引起致 病效应的这类因素。病效应

4、的这类因素。l l病因学病因学etiologyetiology:研究致病因素侵袭人体研究致病因素侵袭人体 ,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引起人体发病,在内、外环境综合影响下引起人体发病 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及其发病机制的科学。l l疾病发生的条件:疾病发生的条件:l l致病因子、宿主、环境致病因子、宿主、环境l l上述三者的相互作用:上述三者的相互作用:l l流行病学三角模式流行病学三角模式l l轮状模型轮状模型l l致病因素网致病因素网 宿主宿主环境环境病因病因流行病学三角模式流行病学三角模式(triangle mode):(triangle mode):强调保持强调保持 平衡状态以维持健康平衡状

5、态以维持健康 l l轮状模型轮状模型wheel model:wheel model:强调环境和机体两者之间的密强调环境和机体两者之间的密 切关系,以及环境多样性和机体的遗传易感性。切关系,以及环境多样性和机体的遗传易感性。理化理化生生 物物社社 会会机体机体遗传内核遗传内核l l致病因素网:(致病因素网:(web of causation)web of causation)l l疾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疾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l l这些因素相互交错这些因素相互交错l l各有前因后果各有前因后果l l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构成一个致病因素网这种错综复杂的联系构成一个致病因素网l l直接病因或主因

6、(直接病因或主因( proximity of causeproximity of cause ): 只有该病原体入侵人体,才能引起疾病,具只有该病原体入侵人体,才能引起疾病,具 有特异性。有特异性。l l也称为必备病因(也称为必备病因(necessary causenecessary cause)l l如结核杆菌与结核病如结核杆菌与结核病l l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与爱滋病(与爱滋病(AIDSAIDS)l l伤寒杆菌与伤寒伤寒杆菌与伤寒 l l乙肝病毒(乙肝病毒(HBVHBV)与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l l人乳头瘤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HPV)与宫颈癌)与宫颈癌l

7、 l间接病因间接病因( (remote causeremote cause):为发病有关的间:为发病有关的间 接因素,它们的存在能促进发病。例如居接因素,它们的存在能促进发病。例如居 住条件差,营养不良,社会经济环境的恶住条件差,营养不良,社会经济环境的恶 劣,心理和精神的刺激等,均可能导致机劣,心理和精神的刺激等,均可能导致机 体功能失调,增加患病的易感性。这种内体功能失调,增加患病的易感性。这种内 外环境的不良因素,即称间接病因。外环境的不良因素,即称间接病因。l l居住环境阴暗潮湿居住环境阴暗潮湿l l结核杆菌结核杆菌l l疲劳疲劳l l精神状态精神状态l l营养状况营养状况 l l既往

8、感染既往感染l l遗传因素遗传因素l l间接病因间接病因 直接病因直接病因宿主易感性感染结核病l l危险因素危险因素risk risk factorfactor:与疾病的发生、消与疾病的发生、消 长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某种因素,但尚无长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某种因素,但尚无 充分依据能阐明其明确的致病效应。充分依据能阐明其明确的致病效应。l l特点:特点:l l存在,疾病发病率增高;消除,发病率降低。存在,疾病发病率增高;消除,发病率降低。l l病因或伴随因素病因或伴随因素l l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内并存,就有可能发多种危险因素在个体内并存,就有可能发 生体内的交互作用,从而使发病率大大地生体内的交互

9、作用,从而使发病率大大地 提高,这些危险因素就形成了所谓的提高,这些危险因素就形成了所谓的致病致病 因素网因素网web of causation.web of causation.l l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并存成如: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并存成 “网网”的患者,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远的患者,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远 较没有这些因素,或只有一种者为大。较没有这些因素,或只有一种者为大。病因概念的发展病因概念的发展医学模式的发展医学模式的发展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生态医学模式( (一一) )、 单病因说单病因

10、说19 19世纪末,由于微生物学的发展,在确定这些微生物是致病世纪末,由于微生物学的发展,在确定这些微生物是致病 因子时,因子时, 1. Henle1. Henle及及KochKoch提出四原则,即:提出四原则,即: 该传染因子在每个病例均存在;该传染因子在每个病例均存在; 此微生物必须能够分离并生长出纯培养;此微生物必须能够分离并生长出纯培养; 将此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应当引起此种特异疾病;将此微生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应当引起此种特异疾病; 由被接种的动物能够分离出此微生物并加以鉴定。由被接种的动物能够分离出此微生物并加以鉴定。2. 2. 第一个被证实符合这些原则的疾病是炭疽。根据第一个被证

11、实符合这些原则的疾病是炭疽。根据KochKoch原则开原则开 创了生物性病原的研究,在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上曾起过重创了生物性病原的研究,在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上曾起过重 大的作用,而成为医学观点的生物医学模式的组成部分。大的作用,而成为医学观点的生物医学模式的组成部分。3. 3. 在单病因说的思想指导下,人们把病因归在单病因说的思想指导下,人们把病因归 纳为:纳为:生物因素,主要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生物因素,主要是各种病原微生物; 物理因素,如声、热、光、电、放射线等超过物理因素,如声、热、光、电、放射线等超过 正常范围后均可致病,此外还有损伤;正常范围后均可致病,此外还有损伤; 化学因素,如农药

12、、化学药品、各种营养要素化学因素,如农药、化学药品、各种营养要素 等。等。(二)多病因概念(二)多病因概念 multiple-factorial etiologymultiple-factorial etiologyl l一病多因一病多因( (相乘、相加、拮抗相乘、相加、拮抗), ), 一因多病一因多病, , 多因多病多因多病l l弄清每个致病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强弱及弄清每个致病因素在致病中的作用强弱及 其相互关系其相互关系, ,便于采取综合措施便于采取综合措施, ,打断病因打断病因 链。链。病因链病因链Causal chainCausal chain:一种疾病的发生常常一种疾病的发生常常 是

13、多种致病因素先后或同时连续作用的结是多种致病因素先后或同时连续作用的结 果。果。l l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并存成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并存成“网网 ”的患者,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远较没的患者,其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远较没 有这些因素,或只有一种者为大。有这些因素,或只有一种者为大。l l没有以上危险因素没有以上危险因素 1.2%1.2%l l仅有一种危险因素仅有一种危险因素 2%2%l l具有两种危险因素具有两种危险因素 6%6%l l具有三种危险因素具有三种危险因素 31.7%31.7%l l一病多因:一病多因: 一因多病:一因多病:l l吸烟吸烟 肺癌肺癌l l饮食习惯饮食习惯 口

14、腔癌口腔癌l l口腔癌口腔癌 口腔卫生口腔卫生 吸烟吸烟 肺气肿肺气肿l l长期慢性刺激长期慢性刺激 食道癌食道癌l l遗传因子遗传因子 胃溃疡胃溃疡l l内分泌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 心脏病心脏病l l多病多因:多病多因: l l口腔卫生口腔卫生 高脂饮食高脂饮食l l甜食甜食 吸烟吸烟细菌细菌 饮酒饮酒食物残屑食物残屑 缺乏体力缺乏体力l l牙结石牙结石 活动活动l l肥胖肥胖龋病 牙周疾病脑血栓 心梗、 大肠癌、 乳腺癌三三、病因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病因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 1、从临床特殊病例的发现,提出病因假说、从临床特殊病例的发现,提出病因假说 2 2、做临床回顾性的对照研究,初步验证病因、做临床回顾性的对照研究,初步验证病因 假设假设 3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