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9349096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蒙阴一中蒙阴一中 20162016 级级 A A 部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部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第第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333 分)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 ,一部是仪礼 ,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 ,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 ,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

2、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今人读礼记 ,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 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 “足容重” ,步履要稳重;“手容恭” ,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 ,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 ,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 ,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 ,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 ,不喘大气;“色容庄” ,神色庄重。 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 方的呼唤;“毋怠荒”

3、,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 ,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 ,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 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 ,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

4、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儳言” ,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 ,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 ,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2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 “先生问焉,终则对” ,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 ,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 ,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礼

5、”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 ,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 ,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 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 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C 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D 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

6、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C 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 “毋剿说,毋雷同” ,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D 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7、分)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3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D读过礼记 ,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12 分分) ) 黄花渡黄花渡黄大刚黄大刚黄花渡是一个渡口,也是一座桥的名字。黄花渡是黄家庄第一个大学生大林出资建造的。28 年后,大林从都市

8、回到家乡时,看到黄花渡过往还是靠那只小木船摆渡,只不过那只小木船更破旧了,真不知道能不能载得动船上的重量。大林的豪车只能望船兴叹。大林很是气恼,还没进家门,先去找村长, “建一座桥需要多少钱,你说?”村长不知惊还是喜,半天答不上话来。钱很快打到了村里的账户。传出建桥的消息,兴奋喜悦的情绪在村子荡漾,村人说起这件事时,都说:“这下好了”黄老师也说:“这下好了,学生上学不用划船了。 ”黄老师特意跑到集市给大林打电话。 “大林, ”黄老师还像当年那样喊着他的名字, “你为家乡做了件大好事,老师以你为骄傲。 ”大林听了,嘴里客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黄老师是大林的小学老师,那时候,大林去学校的路上有黄花

9、溪,大林到黄花溪边就不走了,脱了洗衣服和小伙伴蹦 进溪里玩,打水仗、捉鱼虾,玩饿了也不回家,摸进地里摘西瓜,挖地瓜,直到日落西山,才背着小书包, “放学”回家。大林一天没到学校上学,黄老师紧跟其后家访。大林正在埋头吃晚饭,黄老师说明来意,父亲一听今天没去上学,一把拉过还在低头吃饭的大林,巴掌立马扬得高高的。黄老师忙把大林拽到身后,问:“大林,今天怎么不去学校?”“我,我不敢过黄花溪。 ”大林躲在黄老师身后,脖子一梗,答道。黄老师一听,不再责怪大林,反而劝说他父亲, “福叔,孩子不懂事,慢慢教,大林是个不错的孩子,有前途的。 ”4第二天,大林在父亲的催促下,背着书包去上学,才到黄花溪,就看见黄老

10、师和那只小木船候在溪边。大林只得乖乖上了船。黄老师在船家的指点下,笨拙而吃力地把船撑到了对岸。看黄老师手忙脚乱的样子,大林忍不住“噗”地笑出了声。但大林玩心不改,总有这样的理由那样的借口逃课去玩,父亲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无奈了最后吼一声:“你要学就学,不学回家,老子给根牛绳让你牵。 ”一看父亲真动了脾气,大林也好像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不再说话,无助地看着前来家访的黄老师。“学还是要上的,大林顽皮点,但聪明着呢,将来会有出息的。 ”黄老师说。在黄老师的劝说下,大林回到了学校。黄老师经常对大林他们讲外面的世界。在黄老师的描述下,大林他们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不由好奇地问这问那。大林说:“外面的世界有什么

11、呢?老师,你去过吗?”黄老师说:“外面的世界精彩着呢,单说省城,就有供人闲暇时放松心情的美丽的公园,还有你们喜欢的动物园,里面有老虎、大象、猴子”“还有什么呢?”“还有跑得比牛快的汽车,有像长蛇一样的火车,有飞机,有高到云端的大楼”“只要你们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不逃学,有机会老师带你们去省城看看。 ”老师的话激起一片欢呼。“你们要努力学习,走出这黄花渡。 ”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黄老师看着远方,脸上浮现出幸福的微笑,好像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 看到了自己的梦想段考后,黄老师 自掏腰包,带大林他们去了一趟省城。大林梦想去动物园、公园玩,但黄老师带他们去的是省城的大学校园,从那一刻起,当一名大学生

12、的念头像一颗种子在大林的心里发芽。大林不仅如愿考上了大学生,还走向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多少年过去了,黄老师还留在黄家庄当老师,多年的乡村教师生涯,已把黄老师磨得与一个农民无异。再想起黄老师当年鼓励自己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话,大林突然觉得老师那些话语过于虚伪,要是真如老师讲的那样,那黄老师干嘛窝在黄家庄一辈子。5桥建好了,名字大林也想好了,就以捐资者的名字命名,这是惯例的,只是他不好意思提而已。还没等大林找个合适的人来表达他的意思,父亲却提议以黄老师的名字命名这座桥,父亲说:“黄老师是村里第一个走出黄花溪的人,可为了村里的孩子,又从外面精彩的世界回到了黄家庄。 ”还有这等事,多少年过去了,要不是父亲

13、提起,他永远不知晓。但黄老师说:“不是已有现成的名字吗,就叫黄花渡吧。 ”4黄老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 4 分)5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交代大林儿时上学的表现有何作用?(4 分)6小说也以“黄花渡”为题,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79 9 题。题。一代儒宗马一浮一代儒宗马一浮郭继民郭继民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仕郑举人来教

14、。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老师。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 20 世纪的“读书种子” 。李叔同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的多。 ”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据资料显示,马一浮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 人。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沦海飘零国恨多” “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

15、政治罪恶论等著作。自 1906 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三年内,他读完了 36400 余册的“四库全书” ,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 11 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他11 岁即能依题限韵作出好诗。临终作拟告别亲友 ,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6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 ”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书法家沙孟海曾说:“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

16、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 ”除精通书法外,马一浮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 ”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见。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作为“游于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 ,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 ”1907 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 ”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 “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醇儒。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 ”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