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临床医学概要》实验室检查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49342646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临床医学概要》实验室检查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中职《临床医学概要》实验室检查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中职《临床医学概要》实验室检查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中职《临床医学概要》实验室检查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中职《临床医学概要》实验室检查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临床医学概要》实验室检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临床医学概要》实验室检查(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实验室检查学习目标 1.说出血液一般检查、尿液一般检查、粪便一般检 查、肝肾功能检测、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测的项 目。 2.记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查和尿液检查以 及粪便检查的参考值;记住肝肾功能检测、血清 钾的参考值。 3.简述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检查和尿液检查 以及粪便检查的临床意义;简述肝肾功能检测的 临床意义;简述病毒肝炎免疫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 4.知道痰液检查、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的临床意义。第1节 血液检查血液的一般检查主要有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 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检 测。 一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一)参考值RBC Hb 成年男性 (4.

2、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二)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因性别、 年龄、气压、妊娠等因素而发生生理性变 化。 2.病理性变化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 相对性增高继发性增高原发性增高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药物干扰所致 。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正常人白细胞数(WBC)比较恒定,但当机体 出现炎症、组织损伤、白血病等疾病时,白细胞 的质或量将出现异常。 (一)参考值 1白细胞计数 成人 (4.010.0)109/L

3、 (400010000/l) 6个月2岁 (11.012.0)109/L (1100012000/l) 新生儿 (15.020.0)109/L (1500020000/l)2白细胞分类计数细胞名称 百分率 血液分析仪法 绝对值 杆状 (Nst) 1%5% (0.040.5)109/L 分叶 (Nsg) 50%70% 37%80% (27)109/L 嗜酸 (E) 0.5%5% 2%7% (0.050.5)109/L 嗜碱 (B) 0%1% 0%2.5% (00.1)109/L 单核(M) 3%8% 0%12% (0.120.8)109/L 淋巴(L) 20%40% 20%40% (0.84)1

4、09/L(二)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占成人白细胞百分率最高, 所以白细胞总数上升,常伴中性粒细胞增 多;相反白细胞总数下降,常有中性粒细 胞减少,两者临床意义有密切关系。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1)生理性增多 2)病理性增多 (2)中性粒细胞减少(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 胞核的分叶情况,是反映粒细胞成熟的程 度。 1)核左移 外周血中未成熟的粒细胞(含杆 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5时,称核左移 。 2)核右移 外周血中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且5 叶核以上的粒细胞3时,称核右移。 2嗜酸性粒细胞 (1)增多 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其他 (2)减少 长期使用激

5、素以及伤寒、副伤寒等。 3嗜碱粒细胞 (1)增多 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2) 减少 见于应激、急性过敏反应等。 4淋巴细胞 (1)增多 病毒或某些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减少 应用激素、接触放射线、细胞免疫缺陷病等。 5.单核细胞 (1)增多 见于某些感染,如疟疾;某些血液病。 (2)减少 通常无临床意义。 三、 血小板计数 (一) 参考值(100300)109/L (二)临床意义 1.血小板增多 反应性增多:如急性失血; 骨髓增生性疾病和恶性肿瘤。 2.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 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增加:如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消耗过多: 如

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第2节 尿液检查一、尿液一般检查 (一)尿量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24小 时尿量小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称少 尿;24小时尿量小于100ml称无尿;24小时尿量多 于2500ml称多尿。 1.少尿或无尿 见于:肾前性;肾性;肾后性 。 2.多尿 暂时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病理性多尿见于 糖尿病等。(二)颜色 正常新鲜尿液多呈淡黄色。尿液常见的异常颜色有: 1血尿 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血尿。每升尿含血 量超过1ml时,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如尿外观无 变化,离心沉淀后,镜检时红细胞数3个/高倍镜,称为 镜下血尿。血尿提示

7、泌尿系统出血,可见于急性肾炎、肾结石、 肾肿瘤。 2血红蛋白尿 呈酱油色或浓茶色,系血管内溶血所致。镜 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呈阳性。 3胆红素尿 因尿中含有大量的胆红素而呈深黄色,振荡后 有黄色泡沫,用尿胆红素检查可证实。 4乳糜尿 因尿内含有大量脂肪微粒而呈乳白色。(三)、透明度 新鲜尿清澈透明,放置一段 时间后呈微浊。如新鲜尿混浊,可见于以 下情况: 1磷酸盐或碳酸盐 加酸后混浊消失。 2尿酸盐 加热或加碱后混浊消失。 3脓尿或菌尿 因尿中含有大量脓细胞或细 菌而呈云雾状混浊,前者静置后可有白色 絮状沉淀,后者则不下沉。加热、加酸、 加碱后其混浊加重。(四)酸碱反应 正常新鲜尿液呈弱酸性

8、,pH5.5 6.5,久置后可呈弱碱性。 1酸性尿 见于酸中毒及服用大量酸性药物等。 2强碱尿 见于碱中毒及服用大量碱性药物等。(五)比重 尿比重受饮水、排汗影响较大。正常人 尿比重为1.0101.025之间。 1比重增高 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等。 2比重降低 比重常恒定在1.0100.003,见于尿崩 症、慢性肾衰竭等。二、尿液化学检查 (一)尿蛋白定性 正常尿内蛋白质含量极微,尿蛋白定性试验 呈阴性。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时,称蛋白 尿。 1生理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 见于劳累、剧 烈运动等,尿蛋白一般不超过(+)。 2病理性蛋白尿 常见于肾小球疾病;其次为小管 间质疾病及一些全

9、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 红斑狼疮等)。 (二)尿糖定性 正常尿糖含量甚微,定性试验呈阴性。尿糖 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糖尿。 1暂时性糖尿 见于精神紧张、大量摄入糖等。 2持续性糖尿 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三、尿液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1上皮细胞 2红细胞 3白细胞 (二)管型 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破碎产物在肾小管内凝固而 形成的圆柱状体。 1 细胞管型 为含有各种细胞成分的管型。按细胞种类可分 为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 2 透明管型 。 3 颗粒管型 4 脂肪管型 5 蜡样管型 (三)尿酮体检查 (四)结晶 第3节 粪便检查一、粪便一般检查 (一)颜色与性状 1

10、柏油样便 2黏液或脓血便 3血便 4粥样或稀水样便 5果酱样便 6米泔水样便 7白陶土样便 8绿色稀便或乳凝块状便 9球形硬便 10细条状、扁平状便(二)量 正常大便每日一次,排泄量约100300g。(三)气味 正常粪便有臭味,系因粪便中含蛋白分解产物 吲哚及粪臭素而致。 (四)寄生虫体 (五)显微镜检查1寄生虫卵及原虫 2细胞 3食物残渣二、粪便隐血检查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发现的胃肠出血称 隐血。 【临床意义】正常人隐血试验为阴性。粪便隐血试验 阳性主要见于各种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 血。1判断消化道出血 2判断出血性质3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筛选试验第4节 肝功能检查一、血清总胆红素与直接胆

11、红素测定 (一)参考值 血清总胆红素为218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为04mol/L 、间接胆红素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二)临床意义 1总胆红素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 2总胆红素增高、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增高:见于 肝细胞性黄疸。 3总胆红素增高、直接胆红素增高:见于阻塞性黄疸。二、尿液胆红素测定 (一)参考值 正常为阴性反应。 (二)临床意义 1胆汁排泄受阻 如胆石症、胆管肿瘤、胰 头癌等,门脉周围炎症、纤维化、肝细胞 肿胀等。2肝细胞损害 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或中毒 性肝炎、急性酒精性肝炎。3黄疸鉴别诊断 肝细胞性且梗阻性黄疸, 尿内胆红素阳性而溶血性黄疸则为阴性。三

12、、尿液尿胆原检查(一)参考值 定量 0.844.2mol/ 24h定性 阴性或弱阳性(二)临床意义 1增加 见于肝功能障碍(肝病、心功能 不全)、溶血性黄疸。2减少 见于总胆管梗阻或肝细胞性黄疸 的极期。四、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一)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1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 ,A/G为1.52.5:1。 2临床意义 (1)总蛋白 血清总蛋白降低与白蛋白减少相平行,总蛋白 升高常同时有球蛋白的升高。 (2)清蛋白(albumin,A) 增加见于血液浓缩,大面积烧 伤,急性失血等;减少见于肝脏病变:其他病变: 如慢

13、性胃肠疾患、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 (3)球蛋白(globulin,G) 当血清球蛋白35g/L,称为高 球蛋白血症。其中以球蛋白增高为主。见于肝肾疾 患其他疾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减少见于丙种 球蛋白缺乏症、原发性低球蛋白血症等。 (4)A/G倒置 可以是清蛋白降低亦可因球蛋白增高引起。(二)血清蛋白电泳 1参考值(醋酸纤维素法)白蛋白:62%71%,1-球蛋白3%4%,2-球蛋白6% 10%,-球蛋白7%11%,-球蛋白9%18%。 2临床意义 1肝细胞损害时,清蛋白、及球蛋白均减少,-球蛋白增 高。 2肝脏疾病、轻型急性肝炎时蛋白电泳一般无变化,病情 加重可有白蛋白、及球蛋白均减少,

14、球蛋白增高,球 蛋白增高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3肝细胞癌 常有2球蛋白增高。 4肝外疾病可出现血清蛋白变化。(四)酶学检查 (一)血清转氨酶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酶测定(AST)。 1.参考值 速率法 ALT:40U/L(37),AST:45U/L(37),ALT / AST 1 2.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及AST均显著升高,高峰可达正常值 数十倍,甚至100倍,但以ALT升高更明显。 (2)重症肝炎及暴发肝炎 ALT及AST均明显升高。 (3)慢性病毒性肝炎 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ALT/AST1;若 ALT/AST夜尿量 ,日、夜尿量之比为4:1;12小时夜尿量1.020;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 0.009。 2临床意义 (1)早期肾功能不全 夜尿量750ml,夜尿量日尿总量 (2)肾浓缩功能不全 最高尿比重1.020,最高与最低比重 之差0.009。 (3)肾稀释功能不全 日尿比重恒定在1.018以上。(二)尿渗量(Uosm)测定 1参考值 尿液 6001000 mOsm/kgH2O 24小时内最大范围 401400 mOsm/kgH2O 血浆渗量(Posm) 275305 mOsm/kgH2O,平均300 mOsm/kgH2O尿渗量与血浆渗量之比 34.5:1 2临床意义慢性肾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